今天學校舉行了園遊會活動,不用上室內課程,活動從早上10:00起到下午2:00結束;2:00後則開始打掃收拾,3點多完成收拾工作後,即放學。
班上攤位計畫了三個部分;食物、飲料、遊戲三區,大家盡心盡力也都玩得開心。
事後看到學生們的討論留言,「感覺雖累,但很開心。」
然就下列實際的生活面來反思!或許可以平復心中的激情。
第一、若每天都是如此的活動,仍能如此「開心」嗎?還是偶一為之才「開心」。請不要一直沉浸在這活動的心情起伏而無法平靜的回歸平日生活,因為這並不是「生活」的本質。雖然每天上學、放學重複相同歷程是辛苦的,但不能從日復一日重複不變的事物中找到意義,豈不可惜。怎可等到為人父母時,為了工作、準備三餐時的週而復始才有警覺,這又何止辛苦千百萬倍!
第二、今日收入3820元,算是收入豐富的班級,但以4小時、25人來均分;每個人時薪約38元。這收入不知大家覺得如何?想想時間?效率?玩樂?工作態度?應對進退?責任?...等。再者,若增加了3、4倍的工作量以達基本工資的時薪,則又感覺如何?雖在共同的活動中能有好的互動,培養好的情感,但也仍需深切的知道:有些事一個人可以工作、一群人也能完成;有些事只要一個人、有些事則需要一群人;必須一個人完成的事有很多,需要一群人才能完成的也不少;有些事一群人反而礙事、有些事一個人反而駐足。
第三、就事前的準備工作及花費、活動過程、事後檢討。不知大夥兒對這活動學習到了什麼?「玩樂」、「規劃」、「預估」、「合作」、「幫忙」、「互助」、「獨立」、「採買」、「迎賓」、「機動」、「收支損益」、「收拾」、...等
活動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不是常態。
當想「天天」以這種生活來學習時,請先「天天」幫忙處理家中基本的家務。如此亦能「開心歡喜」、「不說苦」、「不厭煩」,那任何一種學習都將是有效的。否則,只喜愛「偶一為之」或學習到「喜變」「善變」的能力後,這沉浸在無常中的生活又怎能體悟出有常的人生。
況在工作方面不也是造就了那些「工作」謀職不到三月、三週、三天、三小時就換工作的未來職場新鮮人,這不到三個月的試探、試煉,又怎能說合適不合適?又要試探多久?探到何時?
人與人相處的「喜新厭舊」不也亦於此中造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