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得好聽,做得到再說,
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20191026血緣與養育
2019/10/26
10/18日可以捐血,專程為了拿到免費贈送的電影票到南投家樂福旁去捐血,500C.C.拿到了兩張,期限到10月30日止,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也只有10/26和10/27日兩天,而27日小朋友說要已和同學約定要去逛竹山街上,就剩今天了。
早上,讓小朋友們完成功課,下午,在三點之前到了「南投大戲院」看「黑魔女2」,第一集其實在MOD有看過,印象不深,還好昨天晚上有看了四分鐘谷阿莫的短片回憶,對今天所看的內容才能接續並瞭解。
這片子也算是母女之間的情誼,與親情有關係的片子。靜美和我都暗自流下了眼淚,兩個小朋友也受到電影中「真心」「真情」「真性」的感動,這還是第一次讓我遞衛生紙給她們呢!
回想,從找到了岳母的兒子開始,我就一直再試著尋找以往的蛛絲馬跡,在岳母的言行中,也透露著一絲絲的訊息,對自己身後事的擔心「死後沒有人拜」問我可不可以設立牌位?她要去那裡?並一直強調我是「半子」。而令我生氣的是也會一直談到我和靜美結婚前,我父母親去提親時,他和我父母說「他是嫁妝」這種會令人當成是玩笑而又非玩笑的玩笑話。此時確異常的當真。我與他實際上並無血緣關係,談到這些事。靜美也為此而左右為難。
昨天,突然看到我的資料夾中岳母留下的「手尾錢」,真正透過儀式過程中留來下的「手尾錢」,就和靜美提議將我的這份轉給他的親生兒子,也讓它真的能發揮其護庇佑子孫財富「錢母生錢的功效」。也讓靜美重新寫過紅包紙袋,找個恰當時機轉送。
今天,靜美看到他媽媽留下的飾品,雖然大部分都在頭七總七時一同焚燒了,僅留下的少數七、八樣的物件,姊妹們也都分好選好拿走。靜美將他的那份拿出了二樣,準備要送給外甥外甥女,我也覺得這是很好的想法。
這也穩合了她上次上台北整理房子物品時「不執著」的想法
「媽媽花了很多錢、買東買西、買這買那。認為這好看、那好看,這值錢、那值錢,買了又買、沒用到的比用到的多,存放了好多東西。自己認為喜愛的,卻是別人不要的。結果,最後都被當成垃圾。丟掉,回收。」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20191025尋親(三)
2019/10/25
早上起床,仍覺得昨晚是睡不好的一天,總是心中有些事未處理的感覺,從21日得知有崔先生這號人物之後,就試著尋找,當天看了FB的照片時,就覺得可能是他。只是網路上的訊息本是充滿了未知數及危險性,22日的預先探訪、23日等待其他姊妹的文件、24日又第二次實際探訪並做實際的接觸。
一大早,總覺得以法院的方式解決這件事並不是最妥善的方法,和靜美討論過後,最後還是嘗試的去和網路上的這位同名同姓的先生接觸。在FB訊息中先問了些許私人親人的問題,例:你父親是不是某某?你母親是不是某某某?戶籍地是不是在某某?年次是不是某某?身分證可以給一下核對嗎?等待對方的回覆。
再者,要處理車子過戶的問題,不先解決這件事,這舊車已經報廢,要處理這些末枝細節的事,開著沒有保險的車在路上,必然有其危險性。還好,辦理的過程就如同預定的「遺產分割協議書」中的內容。
在到南投用午餐後,到附近康壽國小旁的大盤大五金百貨去逛逛時,來了一件訊息,確定了相關的資料,就立刻約了地點見面。
約下午二點到達,我先給了身分證確認我的身分,進屋後也請其拿出身分證確認對方的身分,這才真的談到整個過程,將之前準備要「通知」的細節。並告知要完成及處理母親最後的這些資產,一同將它做一個完美的結束。而過程中也瞭解了剛升上高中生的兒子就讀私立學校,一個月八萬的學費,雖然補助三萬元,但仍是一筆大費用,在工地靠體力工作甚是辛苦,這他生母在辭世後給他的這份禮恰為他度過這難關。而剛好遇到國三的女兒身體不舒服回家,也幫忙了會同他的父親去申請了印鑑證明、並給了印鑑、身分證以方便我們的作業。就整件事的過程,冥冥之中就是有個助力要來完成這件事,這也許是媽媽心中要完成的一件個心願吧!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20191024尋親(二)
2019/10/24
今日的行程是到台中長安東路拜訪崔先生,九點準備好了第一次接觸的「通知文件」及可能會用到的「協議書」,靜美還特地的買了一盒蛋捲當「伴手」出發前往。
因為是第二次前往,這次先到警察局太平分局去詢問直接拜訪的這種方式好不好,警察說這屬於民法部分他們無法幫什麼忙,只有在有爭執時報警成為刑事糾紛時,他們才有權利出面瞭解並處理。我們也是因為怕對方以為我們是詐騙而有此考量。
開車前往時,在車上想了一下,這種請里長、問警察的旁敲側擊方式,根本是無法解決事情,倒不如直搗黃龍的直接面對,不想那麼多的「如果」。所以,就直接到崔先生所設的「戶籍」現場詢問。到達目的地差不多已經十點多了,在他家門口,有一位先生在做回收且看得出雙腳是天生不方便,問了一下這位先生是不是崔先生,在問答的過程中,他回答了「崔先生已經不住在這兒了」「他只是戶籍在這裡」「要他把戶籍遷出去都不肯」「崔先生的郵件連銀行郵局的都被他丟掉」「讓他設戶籍在這裡是讓他方便」「房子是屋主的崔先生是租屋房客」「在打零工」「有付房租」「在前方機車行可以問問」「讓二個小孩一男一女讀書方便」「現在高中生了吧」「不知道他人在那兒」
我們兩人就到這位先生所說的「前方」修車行去問了,問了好多間,就是沒有他的消息。再回到太平分局去詢問是否可以幫忙尋人的動作,亦回答要有幾等親?失蹤多少時間?才能報案並做協尋。
找不到人,先前準備的又是做白工、一場空,就直接將這些申請文件「交付」走這法院處理的這條路!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20191022尋親(一)
2019/10/22
昨天戶政以尋親的方式,查到了崔先生的戶籍資料,所以今天至南投地方法院
問完問題後,就到台中崔先生家附近探查了一下!
南投地方法院問問題,實際上也沒有多大助益,也許是免費的關係,律師一直
推托,也怕自己建議後對諮詢者造成反效果而受到攻擊。就只有「找律師幫
忙」會是較好的選項,此處暫且不談。
開車到台中太平後,馬路旁的號碼就可看到崔先生的住址,路過崔先生的房屋
時,看到有一男一女在做資源回收的工作。不知這二位是否就是崔先生和其太
太。原本想從里長處打聽崔先生是真的住在此處,還是只是設籍於此而已,結
果礙於個資法,及里長突然造訪會引起的質疑及衝突,獲得的建議是自行去詢
問較佳。
經過今天的走過、看過、聽過,現在覺得較好的方式,會是「請律師協助完成
遺產分割」,因為崔先生
一、辦理,需要資料,要準備:
1、備有印鑑證明的印章
(1)、印章
(2)、印鑑證明
2、身分證正本、影本
3、個人戶籍謄本
以上,個人資料,若是中途反悔,又該如何?
二、不辦理,要「拋棄繼承」
1.聲請狀
2.被繼承人之除戶謄本及死亡證明書。
3.拋棄繼承人之戶籍謄本。
4.繼承系統表
5.已通知因為聲請人拋棄繼承後,而成為繼承人者之證明
需要親自辦理,若是中途反悔,又該如何?
三、不想處理不出面,就是依「法院訴訟做遺產分割」處理
以這三個方式而言,一、二的不確定性大且耗時,不知何時可以完成。
第三個方式,請專業的律師幫忙,即使有變動也能隨之更動應變。
「遺產分割協議書」是必要的,它是遺產分割的依據,想法如下
一、存款,目前算出扣除「大姊先墊費用」後,分成四份,每人可得約七萬
二、定存,依媽媽生前所言,於過世後歸二姐所有。
三、車子,大姐以媽媽的名字自掏腰包所購,歸大姐所有。
四、房子,共同繼承分成四份。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遺產處理想法
當初那房子是阿嬤的
她喜歡怎樣處置是她的權利 現在台北房子 我和小阿姨都各有1/3持份 如果小阿姨想賣、不想賣 我就都支持的 台北房子也可以整理一下
讓姜姜、竹竹有假日時 可以上台北渡個假 台北有很多展覽 也適合小朋友參訪、成長 現在小阿姨住台北房子 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媽媽說的
===================
這是不錯的想法。
當然這和靜美及小朋友有大關係,我是他的先生,當然,我會將我的想法告訴他。決定想賣、不想賣的權利還是在她。
當然影響我想法的除了我的家庭、家族之外,還有觀察、耳聞等其他的因素,並不是我說的就是標準答案,
我的想法如下:
首先,就我家而言,約在2006年時我調查蒐集的族譜資料及紀錄中得知,以祖先從福建渡台來說算第一世的話,到我時目前已經是第九世了!從早期一位的來台,第二世2位,第三世5+2,第四世3+4+3+4+4+1+1,第五世…,各家族已經是枝葉茂盛各有所長,你問我往來的有誰?認識的有幾人?就各支族而言,到現在直接與我關連的上代第八世的有四個人,我這代第九世的在不計女生之下有2+3+2+3。在這10人中,也只有最後這三位親兄弟有往來,堂兄弟呢?說實在的,堂兄弟的子女,我連名字都不記得呢!那別的支族呢?常聽說的、常往來的、旺族的、或許還有稍稍瞭解知道,那些雖有家族親屬關係卻不常往來的,我想走在路上遇見了也都不認識成了陌生人!
上面談這麼多,因為,就遺產的問題,和相關的子孫是有關係的。
就談談我爸那一代吧!
我爸有四個兄弟,他是排行第四的,最小的:大伯務農、二伯任公務處長、三伯營商、我爸由軍而轉教職。祖父在我爸小時就過世,當我祖母也過世時,同樣面臨到遺產的問題,有土地、房屋、…等。他們四人可以決定的是上一代掙下來的、明確的。而上幾世、上幾代未曾處理的,要找到所有共有的人來,恐怕也無法處理了。
再來,在他們四人之中,我二伯家,家境較佳,他不贊成馬上要處理,大伯、三伯他們家境較為困難,決定要立即處理,我爸則沒有意見。不過,這不是多數人少數人的問題,因為只要有人不同意就無法進行後續。所以,這分產的時程一拖再拖,兄弟中有人抱怨、有人有急用、有人想對此產另有計畫,全都無法進行,不知過了幾年,一直到二伯因病昏迷、病危時,其他家族才再提出來要處理,而要處理時,大伯不在了、三伯也不在了,要找到大伯的二位兒子,二伯的三位兒子、三伯的二位兒子、及我爸。原本四人就可以完成,現在想要處理,則需要八個人的參與,資料的準備也需要更多,聯繫的過程也更為繁瑣。還好我爸是長輩,最後決定分產時,其他或許持有反對意見的晚輩沒有出聲,最終才能完成,也稍稍讓那些生活較為困頓的家庭有了改善生活品質的能量,重新出發!否則,等到我輩時,參與的人就將增加到十位,到時,若有人持反對意見,祖輩的遺產將仍是無法處理,再延續下去,先人努力遺留了那些產物也不知了,不只無法處理,最後有那些遺產不得而知,最後理所當然的「充公」。子孫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雖不致於兵戎相見,但對彼此所產生的敵意反而增加,得不償失,不知這是否是祖先們的遺願?
寫這麼多,重點是
1、沒有立即處理,它就永遠無法處理了。
2、能參與處理的人以後可能不知、不認識、找不到人。最後的結果「充公」,這,祖先奮鬥努力了一生,最終的充公,反繳回了在他最困難時沒有幫助他的政府,反覺得諷刺。
3、結果是,後輩沒有人可以利用到先輩努力的餘財。
先寫到這
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十月~十月二日岳母過世
早上老婆匆忙的來叫我起來,她很慌張的說媽媽沒有呼吸。
叫了救護車,警察也來了。急救後無生命跡象,六點四十分往生。
連絡了大姐,大姐說下午會來,並於四點於「名間殯儀館」和「原昌」禮儀社一同開治喪會議。
不再有病痛的磨難,也是解脫。
叫了救護車,警察也來了。急救後無生命跡象,六點四十分往生。
連絡了大姐,大姐說下午會來,並於四點於「名間殯儀館」和「原昌」禮儀社一同開治喪會議。
不再有病痛的磨難,也是解脫。
2019/10/1
這幾天靜美覺得媽媽吃不下,和我討論明天早上帶宮竹去看牙醫,下午帶媽媽到秀傳去看腸胃科醫生,想說用「插鼻胃管」的方式來威脅媽媽吃些東西。因為媽媽以前就說過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
2019/10/2
早上原本在睡夢中,快六點半,忽然靜美匆匆忙忙的跑來,說媽媽沒有呼吸了,要我下樓看一下。她說昨天晚上才幫媽媽換過尿布還好好的,今天早上要檢查媽媽尿布時,就發現「好像」媽媽沒有呼吸了。
我急忙的下樓,摸了頸動脈沒有跳動,手放於鼻子上也不覺得有動靜,就叫靜美打119電話,她急忙的打了電話,對方的救護人員在線上要教CPR,只是媽媽瘦小的身軀一壓,不知肋骨會斷幾支,她不敢,電話的救護人員要我們先將媽媽放置在地上,我將媽媽抱放在地上,接著就要壓心臟部分,而此時,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我跑出去帶他們,並到二樓,讓兩位醫護人員接手,原本要用AED電擊,在電擊前他們有詢問到媽媽年齡及告知急救之後會有的狀況並預測,我們有告知媽媽生前的意願不喜歡插管及她有肝癌的病史,並決定不再做急救的動作。之後,兩位警察上樓來,亦詢問了媽媽年齡及死亡前有無疾病的狀況,登記了自然死亡,時間約為6時40分左右,警察便離開了。
靜美問了後續應有何動作,醫護人員說要到衛生所開立死亡證明,再來就是通知葬儀社,他們會來幫忙。
我要靜美問一下機構,我也打電話問了一下我媽有無認識的。請機構的人員介紹了禮儀社,約八點多,就有禮儀社來了,也決定要將媽媽的大體搬到名間殯儀館,並在那兒舉行儀式。
打電話通知大姐,大姐連絡,與姐夫下午會到,
連絡了二姐的女兒,讓二姐知道這件事,並將處理過程告知,
並開「治喪委員會議」及遺產、後續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岳婿同住~紀錄到九月30日
2019/9/19
今天整天岳母都沒有起床,也沒有吃飯,說了些話。內容大概是說「要送他出去,不理他」故靜美打了LINE給機構主任:「主任午安,這兩天有持續跟媽媽提到要去機構上課,我也一起去上班。媽媽認為我們要把她送到機構不理她。她認為就算我要上班,也要等她走了再去。所以這幾天她心情很沮喪,也不肯下床,也不想讓我換尿布。我有聯絡竹山秀傳社工課請求協助。我剛剛也有打電話通知佳瑜這個狀況。所以媽媽先不去日照,我也必須暫緩回機構上班。直的很抱歉。」
就我覺得,她是很害怕和人接觸的,與人相處會讓他很吃力很辛苦很累,尤其是長時間要做這種事。她在自己的世界中埋頭自處是較為自在的,也因此傷害到其他人而不知、不覺、甚至於不在意。這也是她雖然人際關係不好,而自我感覺良好。其次,別人刻意的禮讓、忍讓她,她卻認為別人對她有好感,喜歡和她相處。而那些她不喜歡的人,即使別人沒有惡意她也常常會背後說人長短,並對不認同他、不同一陣線、和他意見相左的人起爭執。
2019/9/20
早上約十點帶岳母去健康檢查,原本以為會遇到當志工的我媽,結果沒有,回來一問,原來她在十樓開會,我們在二樓約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健康檢查的項目,視力、抽血、照X光、尿液、…等,花了將近一千元。只是,岳母她以為的事,和靜美為他安排的事,有很大的出入。且從17日那天照護評估後,有好幾天她都不吃,就閉著眼睛。因為他本來就聽不見,現在阻絕了外界的資訊,任何人都無法和他溝通。這種狀況,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絕食抗議!
習得:「耐心溝通本困難,輸出輸入擋土牆,兩方變法暢通術,不如不造空曠強。」
2019/9/21
今天岳母持續閉眼不理人,然後喃喃中又說了「我是來安養,不是來寄養的。」我就聽不出來她說這句話的用意。又說「你家沒有尪婿」「你家沒有尪某」,這種隨意講、亂放槍沒法溝通的說話方式,只說不聽,實在是令人生氣,還要「自己去想」。
所以,他的意思是咒我死,還是準備要替我們辦理離婚手續,亦或是我們服務不周要整天二十四小時的隨時「隨叫隨到」。靜美要我不要亂想,不要受他的影響,也許等到他出外參與長照日照的活動後,才會知道子女替他安排了什麼。
2019/9/22
下午三點多上廁所時,忽然明白他說的這句「我是來安養,不是來寄養的。」是何意!《論語為政二-7》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敬重」本是如此,但豈是如此簡單。
「寄養」是沒有出錢。也就是吃喝是受人恩惠,是讓人可憐,要受到痛苦與鄙視,沒有自尊、尊嚴,別人對待他的就是看不起,說難聽些就是「吃而已」。
「安養」就是有出錢。吃喝要順我的意,不該有任何痛苦,別人應該時時關照他在意他,不可稍稍忽略他,隨時要注意到他的存在,說難聽些就是「老大」。
「對待」怎會只和「金錢」有關,且有如此大的關連?怎不知它和「心態、態度、情份、血緣、角色、本分、時間、施受、…等。」這些細項有更多的配合與組成。例:招呼多少算是過多,過度也被認為干擾;主角配角不是固定的有不同的對待,認定判斷該如何?不是主角的時候還硬要當,該如何?世界繞著他來轉,隨時隨地不能忽視他的存在,才是尊重?
今天岳母吃了不少東西,他想起來就起來,不想起來就躺著不理人。下午,他請姜姜拿東西,因為姜姜聽不懂,問了好幾次,確認這又確認那,他煩了,在最後拿到他想要的東西後,罵了一句「笨蛋」。靜美雖然有告訴他請人幫忙怎可如此。但是,對我而言仍是感到很氣憤、生氣。
和他溝通本來就是不容易,除了有口音外,用字說詞發音也常是自己創新、自己發明、自說自話,別人聽他說話大多要猜測意思,從國語、台語等來揣測,有時發生誤聽的狀況更糟;手語的方式,他也覺得麻煩不學正統,自己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就算學習正統的手語和他溝通他也看不懂,他自己創用的手語也難讓人瞭解,學了他的手語只能和他溝通,要和其他失聰的人溝通難矣,看起來就是,他的世界他說了算;再者,說話簡略、省略到讓人不清楚他的意思,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問,沒有耐性與人溝通就算了,與人溝通到最後索性不理人,還會覺得別人聽不懂是不用心,真不知問題出在誰身上,然他的認知就是「不是他的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
習得:「問題起源在何處,原是己要習長處,未能習得反將累,白走一遭空江渡。」
2019/9/23
早上靜美叫他媽起來吃飯,他不理人,換完尿布岳母仍整個不理人。因要拿些舊衣物問機構的同事是否需要,並詢問長照日照之事,也打完電話告知秀傳醫院媽媽的尿液無法取得,而將這項檢查取消。告知我岳母早上的狀況後,靜美約在十點出門了。約十一點十五回來時,岳母沒有叫人,這一個小時就沒有上樓去了。晚上,岳母和大家一起用餐,其實也不用、也沒有特別另外煮,就是和大家吃相同的,不喜歡的就吃他請靜美買的「碗粿」,未吃過的,也給他小口小份嚐嚐鮮。如此,東吃西吃,東西雖不多也難餓著。怕的,就是不吃,死也不吃,絕食自己找罪受,這量誰也沒有辦法的呀!
2019/9/24
靜美原本打算將媽媽戶口再遷回台北,以便對在新北的住屋做些處理,然而,需要一些證件,這些東西在不在竹山,也就作罷。最近幾日岳母將身體的一些不舒服,都說成是靜美的關係。因為靜美和他有最直接的接觸,而我漸漸的疏遠疏離他,反而比較好過沒有受到什麼言語上的衝擊。真不知這是什麼情況?靜美告訴我,現在發現的狀況是「媽媽會反應遲緩」當便溺完了要換尿布,靜美換完了,不一會兒又說還沒換。當吃完飯了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又問吃飯了沒。肚子最近不舒服會痛,靜美告訴他「肝在發炎」他會覺得沒有,是靜美在騙他。下午我在洗地瓜葉,他問靜美說「我是不是要死了」,靜美回應說「我會比你早」。這讓我想起了對聯的故事呢!幾天沒問了,就順道問了一下靜美昨晚睡得嗎?靜美說昨天3點被叫醒後就睡不著了!
習得:「日本富翁求祝福,仙崖禪師禪機示,『父死子死孫死』序,原來排隊是吉事。」
2019/9/25
早上媽媽肚子痛不知原因,靜美又告訴他「肝在發炎」,他覺得靜美和人串通好了,靜美告訴他是醫院檢查的結果,他仍質疑不相信。難道是要明白的告訴他「肝在『發癌』」。回想,原本20日時要問醫生媽媽的病情是第幾期的病症,因為只是想問問而已,下午則又要到醫院跑一趟所以作罷。讓岳母疑心自己的狀況,告訴他事實的真相也許殘酷,但也能解除他的困惑。只是沒人願意告知,因為岳母的想法是如何?行為是如何?沒有人能預料,導致的後果屬於樂觀的機會,機率太小了!
岳母說話小,說一次就要人理解,這個要求沒人能做到,別人說的他也無法如此;而再說一次他要花力氣,不說沒有人能明瞭,這些都是相處困難的小地方。多了,也難免「和氣」受干擾。
2019/9/26
一週來,靜美和媽媽的對話常是。「告訴你了你不知道」其實沒有;就是他以為已經交代了什麼,別人不理他,沒有做到,其實沒有。最常聽到的是靜美在問「你想要做什麼」,說完時,岳母的回應是「不理」「生氣」「大聲」,但問題並沒有解決。也因為媽媽常常「不明講」。這句話應該是到目前為止兩人對話的冠軍。
早上,他還說喃喃說,但把「愛心」就這兩個字說得大聲,要別人猜、要別人想、要別人如何如何?再問一次,也難聽得到結果。
下次,說第二次時,請多一些人來聽,或許會聽得出來吧!
2019/9/27
靜美聽不懂的話立刻叫我幫忙聽,果真靜美聽多了比較聽得懂,互相討論之下也可以稍稍猜一下是不是這個意思。
因為詢問了博愛機構健康檢查的項目,它們說一定要「驗尿」,就決定明天星期六帶媽媽再跑一趟醫院。
喜歡躺著瞇著眼看人,令人感覺不是很好。
2019/9/28
因為媽媽水喝得少,靜美覺得就算是媽媽到醫院也難導得出尿,再者,插管不舒服,驗完會被「牽拖」導致了其他的不適就更糟了!所以,問一下機構是否有其他的方式,並等待回應,原本計畫下週一帶媽媽一同去長照的計劃只能暫緩。
靜美又叫我幫忙聽,說要喝水,不知有沒有聽錯,說要喝「水龍頭的水」、「有情水」、「人心水」(人參水?),不知是那一種?
喜歡說、「要死了」、「有人在嗎,我要死了」、「誰人來救我」用這種方式來叫人。
吃飯呢?準備給他吃的,他都不要。現有的拿一些給他,試完之後也不要。問他想要吃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答不出來。
下午,說要吃「芭樂心」,靜美給了他一些。
2019/9/29
早上靜美幫媽媽擦澡,媽媽又說要喝水,靜美叫我一起去聽,從音來辨別好似是「新水?」「神水?」「真水?」,靜美問「真水?」媽媽說「是」,又問什麼是真的水,什麼是假的水?這裡的水都是真的呀!晚上,靜美交代我買瓶礦泉水,給他喝他反而覺得「當下」不想喝。媽媽肚子餓又吃不下,靜美最近在看單人隨行的果汁機。應該會買一台吧!
2019/9/30
靜美發現媽媽會昏睡,在下午三、四點時才會清醒。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岳母同住滿四個月經歷
2019/9/1
靜美近來全權照料媽媽,我只得偶爾在他要出門離得久些時幫忙停看聽一下。因為媽媽的尿布用得不少要常更換,我也就要常常迴避。
其次,又因媽媽身體關係,肛門口有一痣瘡,常會癢,他會覺得靜美擦不乾淨,也因此而常常叫靜美、質問靜美擦拭狀況。再者,年長者對於「風」也很敏感,風大風小有風無風也常常是等一下要這樣等一下要那樣的調整;不過,相對於之前「塵土」「空污」「煮飯」「後院養鴨」等味道的影響、及燈光的大小明亮等,現階段就比較少抱怨了些。
晚些和靜美聊聊時,他覺得媽媽晚上的狀況比早上要多,這和醫院住院者抱病在床的狀況似乎是大同小異呢!
因為是自己家人而要求多,因為是自己人而視為理所當然,這種隨著他人被牽綁而受縛的感覺,我甚是不喜歡呢!
20180901習得:「惜皮小傷呼天搶,也累旁人圖荒忙;金鐘罩得傷何見,也為盡頭增彩妝。」
2019/9/2
星期一,小朋友開學後算第二週,早上我熱了些菜幫忙準備了些許早餐,靜美接手了去,十點多時,靜美的媽媽突然吐了,靜美叫我快快拿塑膠袋,我急忙的趕了過去。十一點左右,我大哥來電,說我媽膝蓋要檢查,需半身麻醉,還要在秀傳住院一天左右,看我能不能過去看看簽個同意書。總覺得,我媽決定事情受人影響太深,沒有主見也少判斷,之前我爸對事情太匆忙的決定所導致不良後果,我媽也沒有得到教訓。於是乎就到醫院和我媽說了我的看法,再看看他的決定如何!時節對身體的影響必有其因,也建議他如果真的要做這種檢查,等過些時間到了十月、十一月再說吧!
晚上靜美說「今晚應又無法睡了,現在躺十五分鐘要起來坐十分鐘」。聽著,反而令人有些生氣,也常常提醒靜美「我要照顧的是你,不是你媽。」
20180902習得:「緯線為橫經者縱,直旁姻親本不同,織網若無他網結,搶奪離異全告終。」
2019/9/3
早上總要問靜美一句「昨晚睡得好嗎?」昨晚,還好。小朋友上學後,要靜美到一樓當我順氣推拿的練習對手,沒五分鐘,二樓就在叫人。剛才看到媽媽可以自己躺回床上而已,現在看不到人在身邊就一直叫,真不知以往他能一個人住,是如何過的。
下午,大姊因為看到我分享給她的紀錄文章,打電話來給靜美,對媽媽來這邊住,覺得抱歉。其實,我的用意並非如此,紀錄媽媽在我這兒的一些事,是要讓大家知道媽媽現在的狀況。當然,不一定都是好事,好事對自己有正面的立即助力,而壞事、不喜歡的、感覺不好的,當然就必需引以為戒,紀錄下來並隨時「反省、注意、修正」,讓自己不要成為有這種自己不喜歡的態度、行為類型的人。
無法避免的事也必須做就面對它,想法解決。逃避或閃躲不會是好的選擇。
20180903習得:「相處必會耳濡目染,其中的好壞,也需經決斷、毅力,選擇什麼要件來塑造自己這一生所要成為的人物。」
2019/9/4
下午大同來換裝大房間冷氣。媽媽坐起,躺下都可自己來,為何總要老遠的叫人來幫忙他那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2019/9/5
靜美身體不適,我至國稅局辦貨物退稅。
2019/9/6
早上靜美至上班的博愛機構將他在公司鎖在櫃子內的物品帶回,中午靜美與我因早餐吃太多而吃不下,媽媽下午約一點多才用餐。「將話說清楚,講明白」是最近聽到靜美說最多的。明天起讓姜姜及竹竹每天規劃早餐要吃的東西,已經有料可以自己煮的就直接煮,要備料的,爸媽幫忙準備,還是要自己煮。
2019/9/7
姜姜今天煎蛋餅當早餐。宮竹不舒服,最高發燒39度。
2019/9/8
早上宮竹紅蘿蔔蛋炒飯,姜姜則是紅蘿蔔炒飯不加蛋。上午十一時左右,靜美載兩女出去買媽媽用的尿布並到全家福去看姜君的鞋子,媽媽一直問靜美到那兒去,問她要做什麼,她說要換尿布。因為她是有意識的人,就請他等靜美回來再說了。
習得:「自己的事自己能做時,別拖著別人做;真的需要別人時,『時間』看不過去倒也幫忙錯過。這有些像是『狼來了』的故事呢!」
2019/9/9
姜姜今天熱土司當早餐。宮竹今天請假,上午載宮竹至台中看醫生。
2019/9/10
姜姜今天熱土司當早餐有素火腿及果醬。雖在咳,但宮竹仍要上學,靜美載至學校。媽媽叫人說要起來,還是疑問著這句話「媽媽坐起,躺下都可自己來,為何總要老遠的叫人來幫忙?」幫他起來後,他自己走到位置上。我只幫他拿了碗、湯匙,他覺得稀飯冷了,幫熱一下稀飯,他自己就將平時靜美為他做的事完成,裝牙、盛稀飯、吃早餐、…等。
2019/9/11
姜姜今天煮雞絲線及細麵。星期三,下午宮竹不用上課,載宮竹及我媽到台中看中醫。靜美在家照顧他媽。回來已經是六點多。宮竹雖咳,但發燒好多了36.9度,結果變成了靜美發燒38.7度。靜美真的睡了一覺,好多了,晚些量還37.7度。晚上,和小弟一家約了9/13回老家燒烤,備料就要請姜姜記下準備。
習得:「有事沒事自找事,近來『知否』學處世,『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喜得,喜得!」
2019/9/12
姜姜今天炒麵當早餐,還加了素火腿絲,鹹味夠,算是重口味。
2019/9/13
今早靜美買了飯團。三餐從早餐開始,讓小朋友每天想早餐吃什麼,即使是相同的,也能愛物惜物。今天算是休息一天。靜美從媽媽到來,為媽媽準備早餐,媽媽會覺得不盡理想,問他想吃什麼,竟答「我也不知道」。想吃什麼自己不知道,為他準備的他又覺得不好。這真是難呀!晚上回家,靜美告知我,她機構的主任一家人同夫人小孩有來家裡拜訪,看看有沒有較好的解決方式,可以照顧媽媽也可以讓靜美回到機構上班,說了好幾個建議,其中也有讓靜美帶媽媽在日照、並帶媽媽去參與。看來靜美在機構做得很不錯。
習得:「事前人問無意見,事後嘴嫌難得閒,批評貶低砍傷人,還請出示尚方劍。」
2019/9/14
靜美將昨天的剩餘烤物炒成炒飯當早餐,好吃。從我爸檢查身體至現在做放射電療,晚上我幾乎天天回家,我媽也算是天天帶了市場買的菜分我一些,有時請印尼朱熹騎腳踏車送來,有時自己騎電動車來。我不喜歡和家人「常有」金錢往來,因為會有情誼交換而非真心之感,這種送禮物的方式算是折衷方法吧!
2019/9/15
靜美因為媽媽想吃故買了碗粿,順道買了飯團。相處久了總會因為自己習性看不慣這、看不慣那,我們一家也為媽媽修正了很多以往的習慣來配合她。例:門窗常開為流通空氣現在也常關閉,風扇吹涼散熱現在也少吹,留夜燈以免半夜受傷也將燈熄了,地板毛氊為方便小憩也收起來,餐桌座位大搬風,所有的人事時地物多為她做了不少配合,還是覺得不滿意。從她談話內容總覺得是拿了不少錢給靜美,養著我們一家子,所以,大家要為他所控制、限制、叫喚,而不是因為他是「媽媽」的身分,所以,靜美才付出這麼多。我就從沒看過聽過那在機構照顧人的有這麼盡心盡力的。
2019/9/16
早上姜姜煮了細麵及炒蛋。十點左右,靜美到機構公司拿單子填寫,要讓媽媽參與日照除了要社工來家中評估,還要媽媽到醫院檢查身體狀況。媽媽躺到十點四十五左右在叫人了,我就上二樓,怎知原本笑笑的和他說,他卻翻臉:還說要叫我將他的頭抬起來,背部如何如何?就不知他要做什麼。
下午,四點多我去載竹竹,靜美說他媽跟他說「要去住我家」,問他誰替他換尿布?他說自己換。問他為什麼要去?說天機不可洩露。問他誰照顧他?他說「親家要照顧他」。這是在說笑話嗎?他是認為:在我父母提親時他有說過要嫁女兒時要一起嫁,現在我沒有好好照顧他讓他滿意,所以,我父母親要負責?
要嚴肅誰不會,要生氣誰不會,話說清楚就是溝通而已,有這麼難嗎?等我練到「他心通」再來閉口不言用想的吧!
習得:俗諺說「不孝媳婦三頓燒,有孝女兒半路搖。」媳女子婿任意換,原是聚少離多好?
2019/9/17
早上靜美蒸了饅頭,姜姜煎了蛋。十點多靜美到機構拿昨天買的但忘了帶回來的尿布。原以為貨運來,下樓看,剛好岳母叫人,我就再上二樓,她已經坐起來了,原來他要坐起來,這不是自己可以嗎?我就告訴他「自己會的可以的,自己做。」「不會的需要幫忙的,要叫人。」否則就是太過依賴。如此也會牽制了他人。
下午,四點多,縣府及秀傳醫院各有一位人員到家中做日照的評估,對居家老人從一到八級有失能狀況的評估,最嚴重的是第八級。而在問完輸入系統給出的狀況是屬於「第六級」,照服的補助約有二萬八(自付額16%),輔具補助約四萬(自付30%),而其中一直強調「使用者付費」一詞。而岳母在別人面前卻一直強調自己是有能力的。然而,背後卻要人一直幫忙,這不是矛盾嗎?
2019/9/18
早上十一點半左右,靜美大姊及大姊夫來看媽媽。一起吃完中飯,媽媽仍在休息。直到十二點十五左右才坐起來,母女談的內容我也沒啥注意聽。中午,我載回竹竹後,大姊夫及大姊待至下午二點四十五分才離開,回到台北也要下午五、六點了!
習得:補助本有資格符合之規定。要政府幫忙,資格審查資料多。要人民繳稅,一句話就打死。
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岳婿同住~紀錄到八月31日
2018/8/20
今明兩日靜美排定休假,雖說專業的照護員照顧自己的父母,有比較輕鬆嗎?在我來看是,沒有!早上,隨時要注意自己媽媽的狀況,有其他事時,才叫我看一下。況今天早上也帶了我媽到台中看了腳膝蓋的腫痛。子女說的話聽與不聽,建議能聽得進去與不理,就有大關係。像我媽看了中醫,稍加調理,就好些了!只是,醫生也說了,我媽的狀況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是靜美的媽媽。晚上,靜美一小時起來一次,一個晚上都睡不好,只能建議靜美隨時補眠。
20180820習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耐心、時間、與現象的合成,積勞成疾也是同義詞。平時惜物愛物保養物品的概念,等同於身體的對待。只是,『意外』可以瞬間全亂壞。」
2018/8/21
靜美的媽媽個性是:凡是想要自己來,自己沒辦法時也要逞強,有時稍加強迫,對他而言反而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一種合理解釋。
然而,自己的要求與別人的強迫是不同的。
再者,對自己子女小小事的要求,與對不是自己子女的要求,心態也不同。
執著,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是習慣的盡頭。靜美的媽媽在家要穿托鞋,短距離的走動,要穿好再行動,就算急著要去上廁所,也要先穿托鞋。這穿托鞋的動作是怕腳溼氣重滑?還是擔心別人對自己身體腳溼的看法?
今天早上,媽叫靜美,一下子要坐起來,五分鐘,一下子要躺下,五分鐘,這樣不舒服,那樣不舒服。對子女的使喚理所當然,馬上要得到解決,無法立即解決就自己來,無法稍等,自己又無力完成,然後讓自己更不舒服或受傷,這又是另一種惡性循環的習慣。
晚上,媽也叫靜美,左邊躺不好,要上一點,要下一點,要轉右邊,要坐起來,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對,整個晚上自己睡不著無法睡,靜美也只好跟著如此。
對靜美來說,媽媽叫,他必定會立即處理,媽媽的要求反反覆覆,媽媽在過程中達到他要的舒服、舒適了嗎?沒有,累了自己,也累了子女。
對我,媽媽就不會叫得這麼勤,且我不會立即處理,會稍待一下,等一會兒再到他那兒,他也覺得好像沒什麼關係了。這是那些住在安養院老人們的子女和自己父母親之間相處的無奈嗎?
安全感,也是另一項心理的感受,在他行動不方便或較無力時,我會背著他上上下下,上下樓、上下床、到廁所。然而,他常常會拉著椅子不放,拉著欄杆不放,全身好似要對抗的施力。以此力量保護自己,無法放心的讓他人來幫助,但又需要別人來幫忙的矛盾,常常上演。
20180821習得:「愛面子,可以約束自己,不好的事就能不做,它也會限制自己,讓真心受到障蔽,戴了假面具。」
2019/8/22
早上起來,看靜美還在忙整個晩上沒睡,我就要靜美向機構請假。然,他已經在晚上三點和他公司的主任說了。不過,就我來看,靜美一直跟在媽媽身邊,媽媽有要求,靜美就立即處理,其實這對彼此都不好。就像早上,媽媽一直叫要靜美帶他去上廁所,我背他去,到廁所上完回到位置,又要去一次,其實是一直有包尿布了呀。
讓靜美載小朋友上學後,就讓靜美在一樓休息。
媽媽躺在二樓,以為靜美上班,只有我在家。他在床上,唉了幾聲就睡著了,我在樓下寫這篇紀錄,偶爾上樓去刺探一下情況,誰知他醒來了看到我,說要坐起來,我就將他扶起;他要我做自己的事,我又下樓;一會兒,我上樓,看他在吃飯,只是完成的難度有些高,本想餵他,但他不要,就將食物放在湯匙上讓他自己送到嘴邊,他喃喃說:「怎會有氣無力,我就不信」。聽到了他說這話,知道他心理還難接受身體的這種狀況。所以,我就盡量讓他自己完成。
吃完飯,他坐在椅子上,也沒說啥,我就下樓完成這篇紀錄了。
中午,我去載小朋友,誰知,靜美上樓了。
現在,他頭痛,怪罪頭髮短,頭髮短是靜美幫他剪的。
現在,他無力,怪罪我,說「補腦」的藥吃法不對,我不記得有和他說過。
20180822習得:「藉口,可以讓自己多了些輕鬆,少了些責任的背負。」
2019/8/23
昨天(22)下午靜美去剪頭髮,帶了兩個小朋友去,和媽媽相處時,他說的話比之前不清楚及難理解,花了大半的時間溝通,或許因此他覺得累。晚上,沒有吃晚餐,就休息了。今天早上,問靜美昨晚有睡好嗎?靜美說媽媽沒有叫他,他只幫媽媽換一次尿布而已,只是媽媽流了滿身汗,因媽媽還熟睡,故靜美上班前,亦先幫媽媽換完尿布,宮竹九點要直笛隊練習,八點四十五分,媽媽睜開眼睛,因為假牙未戴吧!一直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要起來」?「頭」?「腳」?「手」?原本扶他坐起來,他一直抖,又在說東說西,似乎意識不清,本要請宮竹扶一下,但宮竹很害怕,問宮竹為什麼怕?宮竹說「阿嬤很瘦,怕自己太用力」。就請他打電話給媽媽,看媽媽要怎麼辦?宮竹媽媽說要讓阿嬤躺下,不要餵水,他再看看。
就請宮竹自己走到學校去上直笛,九點半,靜美就回來了。原本也是不懂媽媽表示的意思,在餵了一些有糖分的飲料補充一些血糖後,看起來好多了,溝通似乎也好多了,但還是會抖,應該是沒有力,而媽媽的要求,也因為他的狀況,也無法盡如他意,只能盡量了。
20180823習得:「不熟悉的事,總躲著恐懼。趕恐懼出門,唯熟悉進來」
2019/8/24
下午二時多媽媽躺在床上直叫我,說要起來,我將他扶起,他說要到餐桌前坐起來,並且要自己走。我在旁看著,二三公尺,走了將近半小時,走到目的地時,還跟我說了「我成功了」「馬到成功」。坐在椅子上後,說頭後方沒有靠著,就找了個超大的紙箱摺起來稍加替用,不一會兒,他叫我扶高他的腳、一下要我將他的頭壓下、要拉起要扶正、又要我將他的身體往前壓,來來回回說這不對、說那不對,四個小時後,問他這樣要做什麼,他說「在治病」。原本滿身大汗,更嚇了我一身冷汗,原以為是他要微調他的動作,怎知是在做這危險動作。晩上,媽媽睡得甚好,靜美也就能好睡。
20180824習得:「人們是會互相影響的,愈親近的人,更是如此。」
2019/8/25
今天我小弟要辦家庭聚會,在其家附近訂了三菜一湯、炒麵、炒飯及比薩,另各家準備一道菜,原本預計我家共五人參加。不過,告知媽媽後,他不去,靜美必須在家陪他也就三人參加。
早上,準備了從網上學來的「鹹酥G」料理,媽媽試吃了幾塊,還要靜美多拿了些。而氣學食譜的「根強枝壯」這道牛蒡料理他就咬不動。我邊做還讓兩個小朋友一起動手學習,煎煮到十一點才完成前往。
回來,靜美說他有幫媽媽「通便」排出了不少累積在身體中的糞便。
晚上,媽媽就坐在推拿床上吃了從聚會拿回來的麵食,也睡了一夜好眠。
20180825習得:「飲食,是入口,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便溺,是出口,推離了人與人的關係,這是表面上的事。若兩者反之而亦能有真,才識得真。」
2019/8/26
早上,媽媽坐起來吃早餐我看見他可以拿碗,才在和靜美討論原因是宿便排出、夜晚睡得好、飲食充足、還是什麼因素?並想說寫一下近日狀況,想不到,大姐就打電話說下午要來看看媽媽。
媽媽三四天未下床走動,雖排泄、排便都在床上,因為上次背他到廁所上,結果他坐者時也沒有力氣的倒下來,所以靜美就要他直接在床上大小便。今天,至少又有力氣拿起碗來自己進食,算是有好轉吧!
下午下了些雨,四點半前後,大姊夫與大姊到了,姊姊同媽媽談了些事,也談到了要將台北的房子出售一事,大姊夫躺在躺椅小憩了一下,因主題難以插話,當了旁聽眾,想,以我而言若55歲要一天開車地往回台北,這不知要吃下多少的提神物品呀!本要到上次的餐廳用餐,不過,它和圖書館相同於星期一休息,只好到另外一間「花園廚房」去用餐,媽媽不去我也不餓,這次就換靜美跟去,我和媽媽在家,七點左右五人用完餐回來,聽靜美說這間在月底要結束營業,下次,若是星期一來的話就要找另外找一間了。
20180826習得:「吃得下,排得出,睡得好,雖是日常,也難日常。」
2019/8/27
下午,突然聽得靜美大聲且生氣的叫了一聲,才知媽媽要躺著喝「仙草蜜」又在喝時倒了一地。我說「這有顆粒的東西,躺著喝不好,危險。」靜美說「知道,但媽媽說要這樣喝。」中午、晚上,媽媽皆可以又回到餐桌旁用餐,也算得上是件好事,姊夫與姊姊遠到而來對媽媽的關心,看在媽媽的眼中對媽媽的幫助也許影響更大。
20180827習得:「平常之中難覓常,起伏頻頻求日常,常與無常參差過,識得真常也無常。」
2019/8/28
早上快六點時起來為姜君小朋友準備早餐,忘記昨天已有買了土司,就順道準備些菜以備中午使用。媽媽叫靜美後,說要喝茶,餵完茶。靜美下去補充茶水時,在一樓向我說他要在樓下休息一下,說「媽媽昨天不知幾時起來,自己走到坐位上,坐在椅子上,並拖拉旁邊的椅子發出聲響叫他,那時約二點,並生氣的坐到四點」。我就要他在一樓好好休息。不一會兒,媽媽又叫靜美了,我過去問他有什麼需求,他問「靜美在那兒」,我說「我要他去休息有什麼事叫我」,他說「要到餐桌坐位」,我說「昨天晚上二點時,不是可以自己去」,他說「力氣用完了」,我就幫了他到桌子旁的位置上,看他身旁的水壺沒水,就下樓裝水,這保溫瓶就裝熱水,順道將靜美裝的冷水帶上二樓。
等了一下宮竹小朋友起床吃早餐了,要竹竹先問一下阿嬤,可以幫忙的就幫忙,不能幫忙的要叫我。阿嬤要泡牛奶,杯子內要全熱的熱水。我就幫他倒了熱水在杯子內,他摸著杯,不信的說不熱,告訴他是熱的在冒煙,他也不信,等會兒他再摸杯子,才比了個OK的手勢。
吃完,他要躺下,就幫他躺下,一會兒,他叫我要幫他將假牙裝綿花,我說「你躺著,用假牙的綿花做什麼?」他說「等一下吃飯用」我說「現在躺著休息要裝假牙嗎?」「沒有」「那等一下吃飯再來裝綿花」
九點多,靜美要去機構公司拿他的物品回來,竹竹也要跟去。
十點左右,媽媽說要起來,幫他扶到了餐桌旁坐著,就開始自己裝假牙上的綿花,完成就問中午吃什麼,我問「十一點就要吃午餐了嗎?」,他問「早餐吃了」,我答「是」,他就拿起餅乾自己吃起來了。
十一點多,母女兩人才回到家。
下午,媽媽要上大號,靜美問他上完了嗎?媽媽說「想上」,靜美說「現在躺在床上了,上完後再來處理。不用事前通知。」也是因為媽媽常常說了,靜美在旁等候著,結果沒上、或是睡著,費了許久時間等著這處,那處的事也無法接續或完成,這兩處的事盡空,也不是件令人開心的事。
20180828習得:「有些事,學會等待,是重要的。」
2019/8/29
早上因我媽腳膝蓋又腫痛了,雖上次拿了二星期的藥尚有一半未吃,仍帶他去台中看診,這次人少,看診時間也就長了些。等候包藥時,我媽立即忙著買東買西買些認為我需要的東西給我,看著是怕欠下了我人情,而這些東西,我實在是用不上有些家裡仍存有,和他往來的鄰居、朋友、娘家親戚、其他子女,也從沒看過他這麼在意受到幫助就立即要還清,心裡實在不是滋味。中午前因老家有事要他處理,在十二點前送他回去。
靜美在家和他媽媽,也看出、理出了一個他媽媽對待他的模式「躺下後,半個小時,定是要叫一下靜美來的」
20180829習得:「短時對待豁達巧,長伴相聚細節擾,若要相安兩無事,糊塗健忘隨身寶。」
2019/8/30
女兒們開學了,他們去了學校,也好可以辦些事。將我自83年購得,已騎了25年的摩托車給報廢了,放在家中閒著,下雨天淋著,要用時發也發不動,也是堵著路口進出的不便。就和靜美兩人一同處理了。
出門去,告知了媽媽,在車行因為忘了帶印章,靜美回家拿,我在車行等時,車行老板娘和我談到靜美,因為他家也有人曾在靜美的機構住過的,說靜美在機構的服務是盡心盡力人人稱讚的,將自己媽媽接來親自照料更是難得。聽著,在鄉里也算是傳出了美名。
20180830習得:「莫要人言起伏攪,自己心安最重要。」
2019/8/31
早上辦了機車燃料費退款,順道到同學開業的眼鏡行拿眼鏡。靜美照料媽媽的時間比例比以往花了更多,前些日子還說覺得照顧媽媽的空閒時間比機構多,還覺得有些無聊,現在反倒是成了便利超商24小時的服務。我都要不捨了。
20180831習得:「若是全為自己想,親朋好友也離鄉,怨得他人無仁義,曾幾肺腑感互相。」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岳母同住滿三個月經歷
2019/7/24
早上回診風溼免疫科,在報到前九點多,媽媽先到一樓做肝臟的電腦斷層掃描有先注射顯影劑,約三十分鐘後才在到風溼免疫科看腳腫脹的狀況。因為上週看診時醫生有提醒可以每日秤重來觀察。故在7/20左右,媽媽量體重約37.6公斤,7/21因有排放出大約3公斤的水份,量時為34.6公斤,7/22日量為35.6公斤、7/23日則為35.1公斤,看媽媽腳的部分已沒有腫脹呈現的是皮膚皺摺狀。最後,醫師開三十天份的預備藥,當發生水腫時再吃,每天吃一次連續三天。以上為早上行程。
下午,回診肝膽科,醫生說確定為「肝癌」,治療方式可試試「標靶治療」,而在世的日子,因個人不同無法給予明確的日子,以這種狀況的一般統計而言不含少數例外,長者七、八個月,而短者亦隨時有終結的時候。若想要更積極的治療可以找更大的醫院處理,秀傳醫院的醫材能力也僅限於此,而治療過程是否會令病人有痛苦的感覺也需看個人的忍受力。
今日肝膽科所開的藥物,有可能會對腎功能有影響,下週要回秀傳醫院掛腎臟科檢查一下比較好。本日最後,辦理了一張「重大傷病卡」,現在已沒有真實的卡片給我們,它只是在健保卡中附加註記有此科別的重大傷病,下次掛肝膽腸胃科可以免費,住院亦有折扣。
2019/7/29
晚上大姐打電話來,靜美與其談了約一小時左右。結束時靜美告知我談話內容並談到大姐明天下午要來看媽媽,因為還蠻擔心媽媽的狀況,我與靜美預先討論明天全員一同至巷口右側的「遇見十九」用餐,不用和上次一樣要提早準備晚飯,所以,明晚兒不用下廚了。
2019/7/30
下午大姐夫大姐來時約快五點,我正巧在房內休息,小朋友下樓接待了稍會等我換裝,也還好靜美六點準時回來,沒讓大姐夫大姐等太久。但是,原本預計要出去「遇見十九」吃晚餐,因為媽媽不想出去,說那兒會有冷氣,不舒服等等。所以,靜美特地去買了炒麵並陪她在家用餐。瑣碎的事不少,直到七點左右一行五人才到預定的地點吃飯。順道觀察了一下環境、溫度等。實際上冷氣為空調並不會很冷,我還吃了滿頭汗,吃到八點才回家,約八點半大姐夫還是開車回台北,辛苦他了!
2019/8/14
前兩天,12日晚上,媽媽半夜叫靜美起來幫忙換尿布。早上起床中午時,一直和我說,靜美昨天特別關心,在他熟睡時叫他,害他生氣。我看了下媽媽,覺得他有些奇怪,和之前走路很慢時的時候一樣,靜美也說,半夜是媽媽叫他起來換尿布,那時看媽媽的眼神也覺得有些害怕。14日剛好要回診看肝膽科,所以,決定再加掛一下上次媽媽不想再看的「神經內科」,感覺就是那「補腦」的藥沒了沒吃,才會如此吧!
早上,靜美特地七點就先去掛號,八點半回來後,快九點出發載媽媽去看診。在診間醫生在場時,趁這個機會,讓醫生告訴媽媽,媽媽的膀子會酸、有歪頭的現象,不是靜美造成的。因為媽媽一直認為是靜美幫他剪髮、幫他洗頭,才造成他這不舒服的現象,還好有專業醫生的加持,否則,靜美不知要背這黑鍋要背多久呢!神經內科醫生也建議靜美下午看診時可以讓媽媽驗一下腎功能的鈉鉀指數,因為消水利尿的藥一天吃三顆對一般人而言有些多,檢查一下會比較好。約十點半之前就看完診領完藥。我順便將兩個月前借來的輪椅還了秀傳社福課,本來還預計可以讓媽媽坐輪椅出去走走,誰知媽媽一直都在家中,除了走醫院外都沒有外出。
準備下午再看肝膽腸胃科。
下午,快兩點時出發,到醫院靜美問了媽媽要不要順便看一下眼睛,可以拿眼藥水,但媽媽不要。看診時,依早上醫生的建議請肝膽科醫生檢查腎功能,檢查又要抽血,媽媽事後有抱怨當醫生的實驗品,不過,檢查的結果是在正常值範圍。今天除了多了條擦肩頸的藥膏及「補腦」的藥外,其他照舊。也完成了這一次的看診。
回家路上,媽媽在車上還心情愉悅的唱了歌。靜美說媽媽有吃了神經內科的藥。回到家,再看媽媽的神情好多了,和先前醫生說的是有明顯的不同。所以,這巴金森氏症的藥看來是有緩解的功效。
2019/8/18
今天中午媽媽突然對我及小朋友說:「有你們真好」。他對自己行動的無力,需要別人的幫忙的狀況,應該是慢慢的接受了,自己逞能逞強的情形應該會漸漸的減少吧!晚上吃飯時,他也對靜美說了這句話「有你真好」。看到大家吃完飯,他還在吃,沒力的舉起湯匙,要吃一口卻掉一口,很吃力又吃不到,我就問他要不要我來餵,他沒有回絕。我餵了他一口後靜美就接過去餵,總算,順利的完成了吃晚餐。
20180818習得:「說好話是開路,拓出平穩大道。巔簸崎嶇令人嘔,暈頭清醒何選擇?」
2019年7月18日 星期四
岳母同住滿二個月經歷
因媽媽一個人在台北中和住處跌倒了二、三次,又大姊看到媽媽行動較以往遲緩不少,又擔心無法常常去看顧,且大姊二三年來為治療自己的子宮頸癌,身體也虛弱不少,故有和靜美討論要將媽媽接到竹山來長住,原計畫是在今年(2019)的七月暑假時。
2019/5/18
原本靜美只是到台北中和去看媽媽,並和媽媽討論接到竹山住的計畫,因見到媽媽走路退化到行動緩慢的小碎步,故問姊姊大姊夫是否有空,於星期六就將其載到竹山。
剛到竹山不久,媽媽雙腳有腫脹狀況,時好時壞,晚上也因為未曾離開台北房子過,故晚上睡不好。
2019/5/29
因媽媽行動不便衛廁需要不少的安全扶手,故於淘寶網上購買。價錢約是台灣的一半,安全性也夠。並陸續安裝。
2019/6/19
因為從台北下南投時媽媽的慢性處方簽遺失,載媽媽去竹山秀傳看心臟血管科另外開立處方簽。而媽媽雙腳腫脹的狀況有開利尿方式試試;行動不便的部分醫生說要另外掛骨科。骨科說要轉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醫生一見到媽媽,就認為他疑似有巴金森氏症的狀況。因為她有(1)撲克臉。(2)行動遲緩。(3)關節退化。雖然(3)的狀況並不明顯。
抽血檢查甲狀腺及肝指數等狀況。
今日順道向醫院旁秀傳自身設立的社福單位借了輪椅備用,期限一個月。
2019/6/26
心臟血管科回診,看用藥狀況,神經內科看了報告,肝臟問題指數有些高,疑似有異物於其中,並建議更進一步檢查。媽媽自覺不用。
回家後,媽媽覺得吃藥效果不大,又藥被更換,在用藥方面不信任醫師。
上次就診後,媽媽的腳有越來越腫脹的狀況,連自己也害怕,故於17日再至秀傳就醫。
2019/7/16
因天氣太熱房間太悶,移至二樓睡。媽媽想裝冷氣,但需要時間。
2019/7/17
掛號神經內科,做腹部超音波診斷,醫師說:有膽結石、肝硬化狀、及腹部有水,並建議掛肝膽科做檢查。
掛號風溼免疫科,腳腫脹狀況為避免蜂窩組織炎,要盡快消除,以藥物利尿方式處理,於下週回診追蹤。
掛號腸胃肝膽科,再抽血檢查肝炎狀況及指數,並安排下週(2019/7/24)針對肝臟超音波檢查。
今日輪椅續借一個月,下次不可再續借,要至南投申請長期需用。
去問了一下現在冷氣的行情,窗型、直立式多淘汰,將來維修也會有問題。多為分離式及移動式。分離式需約工人時間,移動式可立買立用,價位亦有差。再討論。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老年人愛面子的問題之一
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大小便的失禁問題也會常發生,又因行動較遲緩,也容易發生半路就拉出來的狀況。
對我而言,這沒什麼。
對岳母而言,這面子她可能掛不住。
第一次的狀況我遇見了還好,再多幾次也還好,就怕如第二次看不見又不讓知道的狀況呀!
老人家面子掛不住的問題,反而令人困擾。
在LINE上打了下列訊息告知老婆:
第一次,你媽早上本在餐桌上因要去上廁所時,來不及,大便在往二樓廁所的路上,還好我有看到,已處理好。
可能有第二次吧,吃完午餐,大夥兒都不在旁,我出房門時,她已回到房間,二樓廁所有酒精味,馬桶上有糞便留有少許未完全清乾淨,怕被人知道吧!
大便還好,告訴通知後讓我來處理。
只是她不給人知道,自己又清不乾淨,那不乾淨的地方踏來踏去,全房子都要淪陷了。
對我而言,這沒什麼。
對岳母而言,這面子她可能掛不住。
第一次的狀況我遇見了還好,再多幾次也還好,就怕如第二次看不見又不讓知道的狀況呀!
老人家面子掛不住的問題,反而令人困擾。
在LINE上打了下列訊息告知老婆:
第一次,你媽早上本在餐桌上因要去上廁所時,來不及,大便在往二樓廁所的路上,還好我有看到,已處理好。
可能有第二次吧,吃完午餐,大夥兒都不在旁,我出房門時,她已回到房間,二樓廁所有酒精味,馬桶上有糞便留有少許未完全清乾淨,怕被人知道吧!
大便還好,告訴通知後讓我來處理。
只是她不給人知道,自己又清不乾淨,那不乾淨的地方踏來踏去,全房子都要淪陷了。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教育to社會,婆媳、岳婿的角色關係
婆媳的關係如何而來,是婆婆的兒子所娶的女子,才有了媳婦與婆婆的關係。
若沒有這兒子,婆婆與女子又有何關係?
不要以為自己是婆婆,就要求媳婦這,要求媳婦那,你們原本沒有關係,要不是這個男人,你們在外遇到時,就是陌生人。
女兒學習,老吾老(自己父母),以及人之老(先生的父母)的對待方式,而婆婆學習,幼吾幼(自己兒子),以及人之幼(親家的女兒),不也是一門很深的功課。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
同理
女婿的關係如何而來,是岳父母的女兒所嫁的男人,才有了女婿與岳父母的關係。
若沒有這女兒,岳父母與男子又有何關係?
不要以為自己是岳父母,就要求女婿這,要求女婿那,你們原本沒有關係,要不是這個女人,你們在外遇到時,就是陌生人。
女婿學習,老吾老(自己父母),以及人之老(妻子的父母)的對待方式,而岳父母學習,幼吾幼(自己女兒),以及人之幼(親家的兒子),不也是一門很深的功課。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
長輩沒有這種想法,自以為是的就想要去擴張自己的領域,只會令人覺得倚老賣老,又來何德何能讓人敬重。
若沒有這兒子,婆婆與女子又有何關係?
不要以為自己是婆婆,就要求媳婦這,要求媳婦那,你們原本沒有關係,要不是這個男人,你們在外遇到時,就是陌生人。
女兒學習,老吾老(自己父母),以及人之老(先生的父母)的對待方式,而婆婆學習,幼吾幼(自己兒子),以及人之幼(親家的女兒),不也是一門很深的功課。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
同理
女婿的關係如何而來,是岳父母的女兒所嫁的男人,才有了女婿與岳父母的關係。
若沒有這女兒,岳父母與男子又有何關係?
不要以為自己是岳父母,就要求女婿這,要求女婿那,你們原本沒有關係,要不是這個女人,你們在外遇到時,就是陌生人。
女婿學習,老吾老(自己父母),以及人之老(妻子的父母)的對待方式,而岳父母學習,幼吾幼(自己女兒),以及人之幼(親家的兒子),不也是一門很深的功課。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
長輩沒有這種想法,自以為是的就想要去擴張自己的領域,只會令人覺得倚老賣老,又來何德何能讓人敬重。
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安裝廁所安全扶手
之前在五金行問了30cm、60cm、120cm的不銹鋼扶手的價位
30cm一枝約是250元
60cm一枝約是360元
120cm一枝約是550元
要購買的是好幾枝,在淘寶網上找了找,並打賭的嘗試來購買。
結果不只便宜一半,材質還不遜色。
這是大量生產後,價位便宜的關係嗎?
安裝了半個早上,不錯的設備。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教育to社會,長照服務,老人的價值
當你離開,我是傷心,還是一口氣鬆開;
當我離開,我是歡喜,還是滿心的愧懷;
對待,家中一個人難帶。
在這,卻一人服務十多台。
時間是主宰,二十四小時每人平等的擁有
誰多擔待,誰多虧待
不是只有吃喝塞,拉撒排,
還有?
當我離開,我是歡喜,還是滿心的愧懷;
對待,家中一個人難帶。
在這,卻一人服務十多台。
時間是主宰,二十四小時每人平等的擁有
誰多擔待,誰多虧待
不是只有吃喝塞,拉撒排,
還有?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岳婿關係對待的開始
內人三天的休假,我給了她建議:
第一天下午請她早早上台北看她媽媽,隔天早些回來,最後一天還可以休息一下。
誰料,下午來了一通電話,說大姐夫要和姐姐一起載岳母到家裡來住,約三點多出發。
晚上,將近六點到家了,我已準備好了晚餐,大夥兒用完餐。姐夫、姐姐又回台北去了,一天台北來回跑,真的是非常辛苦的。
這天,是「岳婿關係」常在的開始。
第一天下午請她早早上台北看她媽媽,隔天早些回來,最後一天還可以休息一下。
誰料,下午來了一通電話,說大姐夫要和姐姐一起載岳母到家裡來住,約三點多出發。
晚上,將近六點到家了,我已準備好了晚餐,大夥兒用完餐。姐夫、姐姐又回台北去了,一天台北來回跑,真的是非常辛苦的。
這天,是「岳婿關係」常在的開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