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族譜相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族譜相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好的族譜程式,繁體系統沒法用

沒有適當的族譜程式呢

最早2006年處理族譜時的軟體「GeneBuilder」它應該是研究生開發的軟體已經沒在更新,因為電腦的進步,當時可以建檔、列印,但現在是可以建檔但無法列印。

前些日子在網路上找到網上的族譜建立方式,有些有限定人數、有些需要估算先人的死亡日期、有些要費用月費、年費…等,都不適用。

現在又找到「汐說族譜」也是2014年左右就有將近10年了,也不知何時又要不能用了

因為6月中要到內陸看看,想說再重新建立這族譜如海報般的印出來,在這幾天就再試試了

是有發現不錯可以長久用的Excel製作的軟體「絲連族譜」,可惜是簡體的。

今天在網路上查找,還找到已逝的二伯父(林振亨)生前的訊息,可以加在族譜上的。

不查不知道。想不到,他竟和家父同一年退休呢!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網路族譜的選擇與建立

最早用的族譜程式是XP環境使用的(文章「族譜完成日」),現在要在單機上開啟是可以的,就像是檔案總管般的分支,但要執行繪圖就有困難,也無法匯出系譜學統一格式GEDCOM,想遷移到其他地方就無解,只好重來!

所以,找了網路上可以查詢及使用的網站來處理,且不受單機的限制。

1、Familsearch首頁,還有手機APP

2、My WikiTree: Navigation Home Page

3、林氏家族 Family History Website (Geni - Home)

就選了上方的網站來處理。

今天(3/18)晚上在「1、Familysearch」建立了下方圖片的資料,這些資料有些是日據時代的年份,還上網找了對照的西元年份。建完了才發現無法「匯出」這...還是不好用!

再找「2、WikiTree」只是這些要用英文動作。雖可以用網頁翻譯來處理中文化,但是每筆人員資料都要給日期,不管是明確的還是模糊的,對於前幾代的亡者的生日或忌日也還要估算,這...也挺麻煩的!

最後,「3、MyHeritage」雖然可以有網頁、單機版,且可以連線,免費的有限制編輯的數量250人吧,要擴充人員要收取年費。這已經將近400人員的紀錄筆數,也難處理呢!況這與最早在網站上用的Geni.com雷同。因其在2012年被MyHeritage收購(新聞)。無法「新增成員」就沒有後續的編輯了!

中國大陸是重視族譜的卻找不到可以用的,真不知到底要用這國外的軟體多久呢!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富貧各三代,風水輪流轉?

 2006年四月,我找了不少資料完成了族譜(註一),要不是老爸不熱衷參與「全國林姓宗廟」這林氏家譜,這資料早就有人做好了!來台第一代祖為天來、(2)允、(3)文藝、(4)廷文(其他兄弟省略)這年代久遠,幾位先祖的遺體、墳地不曾見過!
而內陸則是由知名的人物(註二)來尋根便利了些,也就知道接在「福建的龍海市角美鎮埔尾村林江海」家!

====高祖父====林彩微(從內陸算來是十七代)
這彩微祖是來台的第五代祖是長子,在集集靈骨塔中有實際的位置呢!。他生了三子,最小的就是「力」我的曾祖父!墓碑上的「新高」(圖一)是集集鎮在日據時代的地名郡號1920~1940年左右!

====曾祖父====林力
曾祖父單名一字「力」是名商人,當時台灣人與日本人從商談何容易,這日本人在做事,說好聽是認真,而說難聽就是出名吹毛求疪的,而在臨終時能建如此的墓地,也算是富甲一方,這...方法如何?就不得而知。只是添購了不少的土地,成了地主,聽上輩說的誇張了就是「從這看過去,所看到的都是我家的」!這曾祖父生了兩個兒子,騰飛是我祖父、而我叔公為松川。

====祖父====林騰飛
祖父的身體不好,父親出生不久就離世,共有四個兒子,祖母是祖父的第二任太太,也就是大伯是大媽生的。二、三、四是祖母的親兒子,這寡母帶大四個小孩豈是容易,大富人家不易易嗎?只能說,不逢時吧!原上輩留下來的算是多的,但國民政府來台,1953年推行了「耕者有其田」,這祖母沒有接受教育,害怕政府的威勢,送出了不少土地呢!也就留下房舍及旁邊的一些些地。老爸在我們小時候喜歡帶著一家人在過年時回那水里舊家的庭院拍這全家照,是對這地方小時候的情感與眷顧吧!
不過,看叔公一家人過得不錯,這應該是有男人在家的差別吧!
所以,祖父這一代,要算是富還是貧呢?還是不算?略過呢!

====父親====
而就上一代,父親來說吧!他不愁吃穿,但,算是有上一輩及同輩的壓力吧!對金錢是非常看重的,但又與他的個性有關,這身為軍公教人員不私底下拿人的錢財及回扣,算是有積陰德吧!只是男女這方面的觀念與行為,特別了些,這也是為何母親說自顧不暇對子女的教育有抱歉的緣故!

以時代來說,曾祖父是富的第幾代呢?
以金錢來說,父親是多?是少?是富?是貧?
而我又應該是屬於什麼?

  
            
(圖一)2020清明                                                (圖二)2013年清明




註一:網路族譜,圖為截取電腦版的後段

網路族譜網站




註二:

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金鐘罩的雙關語

一早和老婆大人討論起金錢的相關問題。有錢人、沒錢人、貧富生活世界的差異和限制。
當然,這有錢人,現在不是,但以往的祖輩也曾是,聽聽長輩說的故事(註),也能有所揣摩。

生長在富的環境中,被金錢所籠罩住,那些在阿拉伯國家的富豪應該就是,那動漫人物中的天龍人也是。對所處在的環境若不能有深刻的體悟,如:佛陀希達多般。那就如同被「金鐘」罩住一般了。也就完全不知人間疾苦了。而佛陀是能脫去金鐘罩的第一人呢!

而生長在貧苦的環境中,等到有錢了、有權了,在這錢海、權浴之中。通常也是自己拿了罩子將自己罩住了,穿上了金鐘罩鐵布衫了,要說什麼以前吃過多少苦頭的,以前生活如何難過難堪的,都是白說了,全沒有用。被罩住了。那陳水扁、蔡英文、那些在高位貪污的就是如此!

要富中脫去金鐘罩,只有學習佛陀。
要貧中不穿金鐘罩,只有學習東漢楊震(四知,天地你我)

都是我尊敬的偉人

===================================

註:話說當時我在查族譜,也往前查到「福建」的二十二代之前。以曾祖父林力為最富(看當時建造的墓地就知道了),祖父、父親、我這代應該能守成就算是不錯的了。下一代才又是發跡的開始。而與父親同輩的遠房親戚雖然1996年還參與競選總統,但這不能算是「富」的代表。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遺產處理想法

當初那房子是阿嬤的 她喜歡怎樣處置是她的權利 現在台北房子 我和小阿姨都各有1/3持份 如果小阿姨想賣、不想賣 我就都支持的 台北房子也可以整理一下 讓姜姜、竹竹有假日時 可以上台北渡個假 台北有很多展覽 也適合小朋友參訪、成長 現在小阿姨住台北房子 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媽媽說的

===================
這是不錯的想法。
當然這和靜美及小朋友有大關係,我是他的先生,當然,我會將我的想法告訴他。決定想賣、不想賣的權利還是在她。
當然影響我想法的除了我的家庭、家族之外,還有觀察、耳聞等其他的因素,並不是我說的就是標準答案,
我的想法如下:
首先,就我家而言,約在2006年時我調查蒐集的族譜資料及紀錄中得知,以祖先從福建渡台來說算第一世的話,到我時目前已經是第九世了!從早期一位的來台,第二世2位,第三世5+2,第四世3+4+3+4+4+1+1,第五世…,各家族已經是枝葉茂盛各有所長,你問我往來的有誰?認識的有幾人?就各支族而言,到現在直接與我關連的上代第八世的有四個人,我這代第九世的在不計女生之下有2+3+2+3。在這10人中,也只有最後這三位親兄弟有往來,堂兄弟呢?說實在的,堂兄弟的子女,我連名字都不記得呢!那別的支族呢?常聽說的、常往來的、旺族的、或許還有稍稍瞭解知道,那些雖有家族親屬關係卻不常往來的,我想走在路上遇見了也都不認識成了陌生人!
上面談這麼多,因為,就遺產的問題,和相關的子孫是有關係的。
就談談我爸那一代吧!
我爸有四個兄弟,他是排行第四的,最小的:大伯務農、二伯任公務處長、三伯營商、我爸由軍而轉教職。祖父在我爸小時就過世,當我祖母也過世時,同樣面臨到遺產的問題,有土地、房屋、…等。他們四人可以決定的是上一代掙下來的、明確的。而上幾世、上幾代未曾處理的,要找到所有共有的人來,恐怕也無法處理了。
再來,在他們四人之中,我二伯家,家境較佳,他不贊成馬上要處理,大伯、三伯他們家境較為困難,決定要立即處理,我爸則沒有意見。不過,這不是多數人少數人的問題,因為只要有人不同意就無法進行後續。所以,這分產的時程一拖再拖,兄弟中有人抱怨、有人有急用、有人想對此產另有計畫,全都無法進行,不知過了幾年,一直到二伯因病昏迷、病危時,其他家族才再提出來要處理,而要處理時,大伯不在了、三伯也不在了,要找到大伯的二位兒子,二伯的三位兒子、三伯的二位兒子、及我爸。原本四人就可以完成,現在想要處理,則需要八個人的參與,資料的準備也需要更多,聯繫的過程也更為繁瑣。還好我爸是長輩,最後決定分產時,其他或許持有反對意見的晚輩沒有出聲,最終才能完成,也稍稍讓那些生活較為困頓的家庭有了改善生活品質的能量,重新出發!否則,等到我輩時,參與的人就將增加到十位,到時,若有人持反對意見,祖輩的遺產將仍是無法處理,再延續下去,先人努力遺留了那些產物也不知了,不只無法處理,最後有那些遺產不得而知,最後理所當然的「充公」。子孫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雖不致於兵戎相見,但對彼此所產生的敵意反而增加,得不償失,不知這是否是祖先們的遺願?

寫這麼多,重點是
1、沒有立即處理,它就永遠無法處理了。
2、能參與處理的人以後可能不知、不認識、找不到人。最後的結果「充公」,這,祖先奮鬥努力了一生,最終的充公,反繳回了在他最困難時沒有幫助他的政府,反覺得諷刺。
3、結果是,後輩沒有人可以利用到先輩努力的餘財。
先寫到這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家庭問題之三代同堂(含飴弄孫)







上圖左方的圖,看似「結構圖」又過於簡略、潦草,不清晰、板子小,難免令人誤會。再者,它也有些時間了,1994年,放大如右方的圖來看一下吧!這些個名字應該稍稍知道了吧!「賈寶玉、林黛玉」,沒錯,這是我在當年當時為了看懂這本「紅樓夢」巨著為其所做的家族譜,雖然此書內容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但對其家中的興盛及家道中落之殘影仍稍有感覺。
它是「大家庭」中的代表,現已不再有如此龐大家族在一起,故不再提
=======================
大家庭中,雖都是最親的血緣、親屬之間,也有誰較為親近、誰較為不親近;誰關係好,誰關係不好;誰比較喜愛誰,誰比較不喜愛誰;誰對誰比較有好感,誰對誰比較討厭;…等。
然而,發生問題的不是平輩之間的不和互鬥。
而是,長者對後輩的應對,後輩對長者的進退。
由此,就可以看出一家的興盛衰亡與是否能和樂融融。

新聞報導:TVBS
連家鑰匙都沒!去10年遭惡劣對待 洗到一半被關熱水
上例新聞,大家庭人口複雜,不以大家庭為例,我也在留言回覆了我觀察的解答。
以下,單就以早期三代同堂的折衷家庭為何現在無法維持為例:
三代父、吾、子,我們單就男方來代表同一輩的人員(含女方)。以男方為例,非是只是單獨對男方而言,女方的母、吾、女亦同,或是穿插交錯的三個輩分的人員。
{祖、[父}、(子]、孫),兩兩是一個關係,
{祖、父}:在三代中我有兩個身分,是孫輩的祖父、是子輩的父親
[父、子]:在三代中我有兩個身分,是祖輩的兒子,是孫輩的父親
(子、孫):在三代中我有兩個身分,是祖輩的孫子,是父輩的兒子
弄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正確的言行舉止,
就不會不知所措,不會不知怎麼教育後輩,而一味的寵愛,而讓後輩「恃寵而驕」
有無下列行為?
1、越級報告?
管教、管理有雷同之處。祖至孫、孫至祖,就是越級報告,晚輩怕被處罰或是祖輩想獲得重視,這就是搞特權,絕對會出問題。

2、欠缺尊重?
當然可以祖對孫、或孫對祖之情,但該如何作為?對於中間位置的父母親才不會有不尊重或忽略,每個家庭各有不同都該深思之。
舉例言:祖對孫,間接以父傳達,是尊重之其中一法

3、價值觀建立?
若祖輩令孫輩的對待,讓孫輩對父輩產生輕視,或無法體會父輩辛苦之作為。就該停止這種方式的「對待」。
例:父母親不給子女零用金,而子女可以從祖父母處獲得零用金。
嚴重後果是不僅令子女對父母親輕視、不能體會父母親的辛苦、對父母親的要求都將不當一回事。

4、隔代身分?
父母親不在身邊,祖父母與孫的對待該是「祖父母」還是應降為「父母」?個人認為,既然父母親工作在外,無法親自管教,或是其他因素導致[父、子]無法對(子、孫)指導,那必然是{祖、父}要降位了,否則等到無有自律他律無用而「無法管教」、「無法無天」,怪誰?那就要怪對「自己身分職責的不明確」了。

當然,不止這些,往後若有感觸再予以修正或增加
=========================================
而有人認為分為兩個住在附近的小家庭亦無不可,可就近照顧,這固然是另一種方式
然而,尊重亦不可避免
1、隨意闖入?
給了父母親鑰匙,父母趁著子女不在時,開門進入,又不事先告知、事後亦不通知。這難道不會有問題?

2、入門不敲?
教子女要「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如此作為。自己卻不如此親身躬行。就如同只可「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想必這些的官爺兒們,就是於此學得。

3、給貨就走?
與後輩的相處,就貨來貨去,物質如此的交流,彼此形同「商家賣家與顧客買家」,雖然相處久了亦會有情誼,但總是沾了「利」,終不免要為「利 」而傷感、壞情、最嚴重還可能因而致命。

4、只受不施?
兒孫只受不施,就等著成為「靠爸」「靠媽」「靠靠」一族,十足依賴之人,是為人長上最殘忍之人,因為長輩死後留下的是無法自力更生之後輩。
長上只受不施,就將成為後輩的「負擔」,也將是成為反道德孝統之預備人選。

5、只施不受?
兒孫只施不受,長上如同無子女之人;
長上只施不受,兒孫如同無長上之人。
親人關係至此,就如同有路有道但卻不給通行,怎能令人不悲憤呀!

6、不受不施?
家人形同陌路。




2006年4月7日 星期五

族譜完成日

(00,12)鼻祖輩
來台祖(01,13)遠祖輩

允祖(02,14)太祖輩
文藝祖(03,15)烈祖輩

五兄弟(04,16)(元仲、同公、慶陽、健寧、文廷)天祖輩

五兄弟(04,16)(元仲、同公、慶陽、健寧、文廷)天祖輩

五兄弟(04,16)(元仲、同公、慶陽、健寧、文廷)天祖輩

五兄弟(04,16)(元仲、同公、慶陽、健寧、廷文)天祖輩。洋港伯(08,20)為此系
林洋港1927年6月10日出生於台灣南投縣農民家庭,暱稱“阿港伯”,因愛養牛又有人稱他“水牛伯”。林洋港與台商李瑞河是南投同鄉、至交好友,由李瑞河牽線搭橋,林洋港8次赴大陸尋根、訪問,其中7次是李瑞河全程陪同。
談起林洋港的8次大陸行,李瑞河記憶猶新:「我1993年到大陸創業之後,一次返台拜見阿港伯,他表露出希望有機緣也能回大陸尋根謁祖。我記住了他的心願。的。
在李瑞河熱心幫助下,林洋港了卻夙願。 1998年10月7日,李瑞河陪同林洋港到龍海市角美鎮埔尾村端本堂尋根謁祖。阿港伯在祖廟內虔誠地祭拜,並題詞:「祖澤宏遠」。
(2024/9/8補文摘自網路文章)


五兄弟(04,16)(元仲、同公、慶陽、健寧、廷文)天祖輩

廷文三子(彩微、銀宗、仁義)(05,17)高祖輩

彩微三親子(益、祿、)(06,18)曾祖輩

力二子(騰飛、松川)(07,19)祖輩
騰飛四子(振元、振亨、振文、振芳)(08,20)父輩
振芳三子(大尤、大仁、大今)(09,21)





所謂祖宗十八代指的是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往上依序是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往下依序是子、孫、曾孫、玄孫、來孫、晜(音ㄎㄨㄣ)孫、仍孫、雲孫、耳孫







2006年4月5日 星期三

族譜完成前的詢問及回顧

2006.04.05

清明節詢問(福建省第19世,來台後第7世,騰飛公系)相關資料。


2005.08.21

至「南投縣文化中心」查找到「林氏大宗譜」、「家族譜資料調查(南投)18」資料,並影印留存!


2005.08.15

今天無意中看「宜蘭縣史館」與王安陽博士著手的實驗計畫,對人類系譜做研究,

而這個軟體,已在2005.03.12公媽龕家譜資訊網http://genealogy.wwg.org.tw/

提供下載。故原本以英文的GenoPro製作的族譜,漸漸的將其轉換成本軟體的資料!


2003.04.08

收到水里鄉林資豐叔輩之世系圖表,做為重新整理參考之用!


2003.01.05

近來一些與父母親同輩的親屬過世,母親的兄長拿了本「莊姓家族譜」給她參閱;

於是在母親向父親的說明下,讓父親萌生製作「林」姓族譜(pedigree of a clan)初步構思

及動作。並囑附我本項工作的執行,因為常在使用電腦做為資料的整理,最初在網路搜尋一

些軟體,也發現了一些與族譜製作有關軟體的網站,只是中國人向來注重「家庭」、「傳統」

在這一方面的軟體反而沒有開發。

到最近才有所謂「人際種子網路My-Networking.com, INC.」網站的出現。不過,這網站公司

目前並沒有開發PC單機版個人用的軟體。



2005年8月21日 星期日

查找「林氏大宗譜」印族譜

2005.08.21

至「南投縣文化中心」查找到「林氏大宗譜」、「家族譜資料調查(南投)18」資料,並影印留存!





2005年8月15日 星期一

族譜軟體的發現

 2005.08.15

今天無意中看「宜蘭縣史館」與王安陽博士著手的實驗計畫,對人類系譜做研究,

而這個軟體,已在2005.03.12公媽龕家譜資訊網http://genealogy.wwg.org.tw/

提供下載。故原本以英文的GenoPro製作的族譜,漸漸的將其轉換成本軟體的資料!



2003年4月8日 星期二

2003年1月5日 星期日

父親萌生製作「林」姓族譜初步構思

2003.01.05

近來一些與父母親同輩的親屬過世,母親的兄長拿了本「莊姓家族譜」給她參閱;

於是在母親向父親的說明下,讓父親萌生製作「林」姓族譜(pedigree of a clan)初步構思

及動作。並囑附我本項工作的執行,因為常在使用電腦做為資料的整理,最初在網路搜尋一

些軟體,也發現了一些與族譜製作有關軟體的網站,只是中國人向來注重「家庭」、「傳統」

在這一方面的軟體反而沒有開發。

到最近才有所謂「人際種子網路My-Networking.com, INC.」網站的出現。不過,這網站公司

目前並沒有開發PC單機版個人用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