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家庭問題之三代同堂(含飴弄孫)







上圖左方的圖,看似「結構圖」又過於簡略、潦草,不清晰、板子小,難免令人誤會。再者,它也有些時間了,1994年,放大如右方的圖來看一下吧!這些個名字應該稍稍知道了吧!「賈寶玉、林黛玉」,沒錯,這是我在當年當時為了看懂這本「紅樓夢」巨著為其所做的家族譜,雖然此書內容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但對其家中的興盛及家道中落之殘影仍稍有感覺。
它是「大家庭」中的代表,現已不再有如此龐大家族在一起,故不再提
=======================
大家庭中,雖都是最親的血緣、親屬之間,也有誰較為親近、誰較為不親近;誰關係好,誰關係不好;誰比較喜愛誰,誰比較不喜愛誰;誰對誰比較有好感,誰對誰比較討厭;…等。
然而,發生問題的不是平輩之間的不和互鬥。
而是,長者對後輩的應對,後輩對長者的進退。
由此,就可以看出一家的興盛衰亡與是否能和樂融融。

新聞報導:TVBS
連家鑰匙都沒!去10年遭惡劣對待 洗到一半被關熱水
上例新聞,大家庭人口複雜,不以大家庭為例,我也在留言回覆了我觀察的解答。
以下,單就以早期三代同堂的折衷家庭為何現在無法維持為例:
三代父、吾、子,我們單就男方來代表同一輩的人員(含女方)。以男方為例,非是只是單獨對男方而言,女方的母、吾、女亦同,或是穿插交錯的三個輩分的人員。
{祖、[父}、(子]、孫),兩兩是一個關係,
{祖、父}:在三代中我有兩個身分,是孫輩的祖父、是子輩的父親
[父、子]:在三代中我有兩個身分,是祖輩的兒子,是孫輩的父親
(子、孫):在三代中我有兩個身分,是祖輩的孫子,是父輩的兒子
弄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正確的言行舉止,
就不會不知所措,不會不知怎麼教育後輩,而一味的寵愛,而讓後輩「恃寵而驕」
有無下列行為?
1、越級報告?
管教、管理有雷同之處。祖至孫、孫至祖,就是越級報告,晚輩怕被處罰或是祖輩想獲得重視,這就是搞特權,絕對會出問題。

2、欠缺尊重?
當然可以祖對孫、或孫對祖之情,但該如何作為?對於中間位置的父母親才不會有不尊重或忽略,每個家庭各有不同都該深思之。
舉例言:祖對孫,間接以父傳達,是尊重之其中一法

3、價值觀建立?
若祖輩令孫輩的對待,讓孫輩對父輩產生輕視,或無法體會父輩辛苦之作為。就該停止這種方式的「對待」。
例:父母親不給子女零用金,而子女可以從祖父母處獲得零用金。
嚴重後果是不僅令子女對父母親輕視、不能體會父母親的辛苦、對父母親的要求都將不當一回事。

4、隔代身分?
父母親不在身邊,祖父母與孫的對待該是「祖父母」還是應降為「父母」?個人認為,既然父母親工作在外,無法親自管教,或是其他因素導致[父、子]無法對(子、孫)指導,那必然是{祖、父}要降位了,否則等到無有自律他律無用而「無法管教」、「無法無天」,怪誰?那就要怪對「自己身分職責的不明確」了。

當然,不止這些,往後若有感觸再予以修正或增加
=========================================
而有人認為分為兩個住在附近的小家庭亦無不可,可就近照顧,這固然是另一種方式
然而,尊重亦不可避免
1、隨意闖入?
給了父母親鑰匙,父母趁著子女不在時,開門進入,又不事先告知、事後亦不通知。這難道不會有問題?

2、入門不敲?
教子女要「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如此作為。自己卻不如此親身躬行。就如同只可「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想必這些的官爺兒們,就是於此學得。

3、給貨就走?
與後輩的相處,就貨來貨去,物質如此的交流,彼此形同「商家賣家與顧客買家」,雖然相處久了亦會有情誼,但總是沾了「利」,終不免要為「利 」而傷感、壞情、最嚴重還可能因而致命。

4、只受不施?
兒孫只受不施,就等著成為「靠爸」「靠媽」「靠靠」一族,十足依賴之人,是為人長上最殘忍之人,因為長輩死後留下的是無法自力更生之後輩。
長上只受不施,就將成為後輩的「負擔」,也將是成為反道德孝統之預備人選。

5、只施不受?
兒孫只施不受,長上如同無子女之人;
長上只施不受,兒孫如同無長上之人。
親人關係至此,就如同有路有道但卻不給通行,怎能令人不悲憤呀!

6、不受不施?
家人形同陌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