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tiktok抖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iktok抖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談「選舉、罷免」

 談「選舉、罷免」

一堆沉醉在即刻成就的歡喜,這成就還不是自己,而曲終人散的獨寂,受害的就是你。

沒有長久築基、沒有知識累積、沒有實作成績、沒有時間註記。


打個比喻:

就像是專注在性事短暫歡愉,期間過後,想想誰獲得了好處,誰有了關係。

於此又何謂改變的契機?

是花了錢爽了別人還傷了自己?

是用財物感受到他人關注自己?


誰可以一直如此

是透支的人、還是金錢的鼓勵

若不能時刻獲得。不就是失魂落魄的傀儡,受線控制那來的自己。


慎思、深惜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律師有公會?聯合會?

 


讀法律的,是以法律為基準
那…不符合法律的判定,且常常如此
這…不是對所有讀法律系畢業的法律人之褻瀆

國家立法,法律若不為依據
誰會相信律師說的
不相信律師所依據的法
不相信律師所闡述的話
不相信律師的立場正確
不相信律師做人的正義
不相信律師辯護的公理
如此明確的…砸了律師的飯碗,律師團體…卻不出聲,奇怪了

律師、行政執行官、司法事務官、法官、檢察官、書記官、法務助理、法務人員、法務部調查員…等。皆是律師出身。
是律師想換職業?是其包容心大呢?還是學長學弟制?資深資淺的分別?

不懂其靜默之意,難道往後不用以律法為依據了嗎?

可 #粒屎壞鍋粥 的道理,鄉野小民皆懂呀!


回應看出人民的水平



如題如圖文

看那些回應的留言,可以知道民眾的水平
發現執政黨不好,卻在第一時間指責在野黨的監督不周,沒有力量。

這不是本來如此嗎?
要是有力量,早成為執政的了還會在野

現在人民卻將自己選擇的錯誤
推給力量較小的在野,還不給予在野力量
在野者怎可能會憑空生出力量
原本「執政」>「在野」
力量「執政」🔲「在野+人民」
上方🔲空格中的三種選項(>=<)的決定者是在「人民」吧

#在野黨
#執政黨
#人民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談「國」與「家」

 國家 。「國家」
「國」「家」
談「國」與「家」

國家,組成的要素人民、領土、政府、主權
來談談上述的「人民」要素,實際上人民不能稱為國家要素,家庭才堪稱是。

話說家是國的基礎,為何不是人?
人民可以是國的基礎,但,人,各有所性,心性漂蕩,言行各有規矩標準,一樣米養百樣人,是以其說人為國的根基,此根基必不穩固。何況,人若沒有共同的想法理念,集合在一起也只是烏合之眾,難成為真正之國。
見那在國外搖旗吶喊說是為國家,但在不恰當的人事時地物做此事,難道不是給國家添亂。反觀,再者,若見同一人物在自己國家中卻是毫無國家觀念,違法作亂,犯紀不守綱常,貪圖私利危害同胞,如此之人怎堪稱為國之基礎?

國的最小單位是家,眾多的家組成了國,國的人員機關運作,是各家的託付。
故「沒有國那有家」是因為國保障了眾家、維護了眾家,眾家也願為國做出貢獻,眾志成城的力量也就大,這言論才會合理。
1981年張帝「國家」這首歌歌詞談到的前提是「守護家園的國」受到危難而發起的號召。
反之,若國沒有為眾家來著想,將國視為己家還排除其他家,那又如何來要談這句「沒有國那有家」,國只顧自身圖利不顧百姓維家之計又何來萬眾齊心之力?!


人的成家立業,「成家」「立業」。不管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這兩種都是對責任心的建立,開始對責任的負起。

立業,雖然是人與人間每個人有共同的想法理念來集合在一起成就事業。然而,以利為中心,難以成為國的基礎,也難有精神的傳承。

成家,是人的進階,是要對家庭成員有所付出,不單是考慮個人。它也蘊含了責任,須要考慮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長上、父母、妻子、子女、後人。能維持良好家庭的運作,經營良好的家庭,有這眾多家庭的責任心的集結,才能成為國之根本。
2009年這首「國家」由劉媛媛、成龍首先唱演,是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所作的歌曲。表現對民富國強的期盼。




當國家有難,可以自動挺身而出者表面上看起來是單個人的付出犧牲,那個背後不是為了維護「家」而生出力量奮鬥、奮戰的;感受到安全保障的唇亡齒寒,施受中的恩賜回報,瞭解孤軍奮戰與合眾團結的力量差異,亦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曾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 趨異也。
而若國家臨危卻無人挺身,那必是國家如紂暴民般只知為己之享樂利己之策行,棄民家如敝屣致使人人自危,國亡之改朝換代也是必然。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又是吃素的議題


不殺生是修行人的五戒之一
若你是修行人(註),您該好好思考
若您不是修行人,那應該和你無關

以往,佛陀托缽化緣,施主給什麼就什麼,沒有葷素的說法,也只有提到「不殺生」。故,有修行者以此為基礎,也就有了如題的見解。

依現在社會的型態,托缽已經不是修行者主要結緣方式。三餐的飲食也不是以乞食來進行。
然而,進食是必要的,不管是一餐兩餐或三餐。常見的方式有自給自足施主供養自己點食(點餐)
就此三種來商討看看

1、自給自足

自己煮自己吃,當然不殺生就不能殺害生靈,煮食生靈,也就沒有葷食。那,買葷食材料來自己烹調的算殺生嗎?
終歸到底非自然死亡,必有致此物於死之人,修行人若因為想吃而導致令他人有此行為,也是分說不清「殺生」的緣由。要是推託了,也就不能稱修行人了。
故素餐有必要。


2、施主供養(請客)

施主供養,若請葷食不就致使因供養修行者而做殺生的動作「讓你犯戒殺生來供養我」這不是真修行者的心態。
我沒殺生我為佛,
你殺生來供養我,
度化豈是推墜落,
誰是因來誰是果。

故素餐有必要。

3、自己點食(點餐)

到餐廳用餐,若點食了葷食,在眾多的葷食中點了這道餐,難道不是因為自己想吃嗎?想吃葷食,又豈不會致人有殺生的作為?
故素食餐廳有必要。


如此,那些故意讓修行人食葷食而為之令其犯戒之事,修行人又何必耿耿於懷

如此,能更便利於「唯一」與外在相關的飲食修行,又怎能不更加的謹慎小心

註:修行人,認為「人」有需要修正的缺點。

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人民到達一定水平「選舉」才有意義

這選舉議題在之前代理教師時,校內的模範生選舉就可以看出弊病了



高中公民社會課本寫的
1、為人民的基本權利之一(平等權、自由權、受益權、參政權),透過選舉來參與政治。
2、可細分為「選舉權」、「被選舉權」。
3、選舉權:人民依自由意志,依法選出一個或少數人擔任公職的過程。
4、被選舉權:參選以取得為民眾服務的機會,進而實現其政治理想的過程。
5、行使原則:普通原則、平等原則、直接原則、無記名原則。

現在依上述順序談幾個現象,徵求回應解答
1、實施選舉之後,卻沒有效果、沒有效力,所以選舉的用意是?例:公投結果。
2、是為權利?還是權力?若干預了權利的權力,又該如何?
3、依人民意志選出人擔任公職後,還沒做事又被罷免,是不是奇怪?那些不是人民意志被任命公職的,卻能依靠勢力權力坐實位置,那又如何?
4、有權「被選舉」,卻還要繳錢參與?所以被選舉是有錢人才能參與的?
5、行使原則會有何影響?
(1)當黑的人數多時,白的人數少時,被推舉的人是?
(2)當惡的人數多時,善的人數少時,被推舉的人是?
(3)當暗的人數多時,明的人數少時,被推舉的人是?
(4)當被愚弄人數多時,能自行判斷的人數少時,被推舉的人是?
(5)當收利益的人數多時,被推舉的人是?
(6)當媒體對象褒貶不一,褒的人數多時,被推舉的人是?
(7)當選舉過程不公正,被推舉的人是?

還有...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長榮飯店事件之我見

不少人回應這篇文章《圖一》

圖一

為什麼寫這篇,因為這件事的發現與未發現,都會被作文章。

1、此時是因為教官發現了,所以有了如此的新聞報導。

誰愛國、誰混球,兩個中國、一個中國,台灣、中國點戰火。外人看你刀劍丟,爭得你死我活時拍手叫好,還甜甜的微笑看看浪花可以拍死多少人,戰火可以燎到多遠多廣。


2、若是沒有人發現,不是也可以等運會結束之後,人員離開之前再另外找個外國人來掀簾報導。反向的新聞「此飯店往來六七十%的中國旅客於此飯店住,卻沒有人發現國旗海中沒有中國國旗。將國旗剪去只是測試,差辱沒有愛國之心,如此...等等。」

看被發現時經理應對的態度就知,這是她沒法決定的事。也就是背後誰為主,誰在搗蛋沒有人知道。


這也亂你,那也亂你,這麼好的機會,總須要找個出頭先鋒試生死看你如何應對。不是嗎?


現在,應對的結果「不滿意能接受」也沒什麼不好

急則受激將法之力兩岸互有損傷。不如計議從長,如八年、十一次耐力的展現,又何妨? 






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民主與自由

民主沒有法律道德規範

民各自為主,就是亂


自由沒有公私範圍界域

無限制擴張,就是亂


立法是為謀求多數人民福祉

以權力控制法治圖利少數人

是假民主


界線是為公私空間互有所得

以金錢游走穿梭控制多數人

是假自由

【上為已修正版】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長榮飯店事件

長榮飯店
應變能力欠佳
要掛全掛,不掛全不掛
只有單一個被去除
被會被視為歧視

而身為泱泱大國一份子
在解讀意義上也可
依豁達之心胸
傲視天下之心審度
又何計較肩上頭屑之擾心

不妨反向思考
全世界皆「掛了」
只有「中國不掛」
如此解釋也甚好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從錯誤中學習

從錯誤中學習

承認錯誤才有學習的可能

一、承認錯誤

1、選擇學習

2、選擇不學習

二、不承認錯誤

1、說學習

2、說「從錯誤中學習」

3、其他修正...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結婚有什麼好處?

結婚

一、是為人的進階

二、是處事的提升

三、是無私的學習

四、是付出的場域

五、是證書的兌現

六、是諾言的實踐

七、是託付的落實

八、是依仗的發現

***************************

一、為人的進階

人會長大會成長,有人說男生來自火星,女生來自金星,這要表達的是男生女生是有差異的。和生長背景不同的人相處這困難可想而知。婚姻是與身心完全不同的人生活並於此中理解探究學習自己未知的領域,若不是為了讓自己進階,豈不是自找苦吃。故有進階之說。

對我而言,同性並無婚姻一說。

 

二、處事的提升

想法不同,事情的解決方式就會不同。堅持己見、批評指教、牽就附和、酌情參考、選擇正解、認同學習…各種萬百方法。心情也會不同,提升不止在事情的解決,更在心境的提升。

 

三、無私的學習

不以自己為第一考量,就是自我無私的學習,當然不是要求對方。

獲得利益:利人利己最佳,不利人利己是自私自利,不利人不利己那就是傻瓜,而利人不利己就是無私。最後一項看似難以理解,然,起因不為利益,不以利益為前提的事很多,例:責任、本分、應有的作為,或道德為標準者。考量這些,就是無私。婚姻中,為對方考量,為家庭考量,為整體考量完善的方式,自我要求的無私是很高階的能力。

 

四、付出的場域

家庭就是無私付出的場域。

場景、環境、處境是推動及造就行為心態的形成。結婚了,建立了新家庭及新成員,它需要時間的經營、金錢的投入、方向的檢討、修正後的再運行。若是沒有這個小地方,加入其它團體的付出,也許反饋的少些。

 

五、證書的兌現

結婚證書上所寫,既已寫出它就是憑藉、依據、準則。讓其不成為虛假,否則就不要寫在其上。

 

六、諾言的實踐

婚禮中典禮上所說所念,親口說出就該實行,不實行只會讓自身產生言行矛盾,對自己沒有好處。

 

七、託付的落實

父母將彼此之子女託付給對方。如若長輩將重寶之交付與請託。豈能輕忽。

 

八、依仗的發現

時至配偶之父母皆逝世,能發現對方在世上剩下最親的人是誰,能為其倚仗、依仗,當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