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有事表面工夫是必要的。
將責任歸究於自己,也許能讓事情煙消雲散。
但是,教育的功能沒了、目的沒了、作用沒了、方法沒了、結果沒了,最重要的是熱情沒了。
這次不想要到學校任職亦同,
表面謊言的回答
集中學生學業日進,曾主任對學生的管理亦自成有效之法。是另謀它途之好時機。
況我等「疾言厲色」之輩對現今學生已無用武之地,故應及早另謀出路才是。
再言,小弟目標雖不能一時半刻即至,但也託大家之福能緩緩漸進。盼有朝一日可以對家人、大眾有所貢獻。
有緣必能再見,故不做道別。謝謝您在集中的照顧。
事實內心的真相
我的想法是「要導正學生,只是方法太過於迅速、劇烈。」
校長的一句話「有辨法降伏學生再做,別讓我擦屁股」。
原本心中漸小的火光,在此「火滅了」
也許會在別的地方再點燃起,未來再說吧!
=====================================
記得在帶班至三年級時,班上同學因為新來的國文資深老師要求嚴格,在考試時作弊,被老師發現要記「小過二支」,學生回去告訴母親後,母親到學校來要找國文老師理論,認為老師對他的兒子有針對性。那時身為班導的我得知這件事後,會同國文老師和家長談論。
而家長原本不諒解老師的作為,
1、孩子只要能通過就好,不需要求那麼高。
2、孩子要往興趣發展,國文不用如此要求。
3、國文老師要求太嚴格。
我的回答
1、學習不是用作弊的方式來通過,是想正確的方式通過
2、我們要培養有正確價值觀的子女,不是要有高學歷的罪犯。若價值觀不正確,倒不如不要學習專長,因為所學的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3、好的老師不好找,嚴格是負責任的表現
最後給與「警告一次」,並告知其要努力銷過。
=====================================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孔融讓梨我不讓」的回應

在2014年的今天,所謂的「教育新思維」發表了「孔融讓梨我不讓」的文章,回應二百多則,也有二萬多人按讚,但個人並不認同,以【粗黑體斜字】方式回應
===============
老師:關於孔融讓梨你們怎麽看?
學生:爸爸的朋友為什麽要給孔融家帶梨?
老師:作為禮物。
學生:既然是禮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為什麽還明顯地有大有小,不 能一樣大嗎?
老師:……
【即使是好梨子,也會有大有小,不是嗎?你覺得有大有小有不同, 有差異不是件好事?】
學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為什麽還要四歲的孔融去分,一旦分 不公平怎麽辦?分出去了的梨子難道再要回來?
老師:……
【父母親看出來子女有「禮讓」的美德,找機會讓他表現出來,你覺 得不好嗎?】
學生:為什麽要分給每個人吃,不願吃不吃、誰願吃誰自己去拿那不 行嗎?
老師:那樣或許會不公平。
【大家都想吃「最大的」的時候,那要如何去決定?】
學生:但孔融這樣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據孔融的喜 好得到梨子,他們的選擇機會被剝奪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說不定不 喜歡吃梨呢。
老師:你說的對,這個故事的確基於每個人都喜歡吃梨的假設前提。
【當弟弟這種「禮讓」的態度美德展現時,會引發哥哥反思的空間, 不是可以消弭爭吵?至少我拿到的比弟弟還大。兄弟若不喜歡吃,也 可以學習如何處理,再給喜歡的兄弟,也能增加兄弟情感!你覺得呢 ?】
學生:孔融為什麽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準呢? 他難道沒有固定的做事原則嗎?
老師:他是在表現謙讓。
【他的矛盾在哪?】
學生:他要表現自己的謙讓,自己拿一個最小的就好了,他為什麽不 給其他兄弟表現謙讓的機會呢?
老師:那你怎麽看孔融?
【這就是彼此的學習?其他兄弟不一定有這種美德?】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這麽做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 和表現的機會。
【表現展現自己的才能,你覺得這不是件好事嗎?】
學生:而且我覺得孔融不誠實。
老師:為什麽?
學生:這件事情有點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歡吃梨才給自己一個 最小的,但不喜歡吃就該直說,討巧地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虛偽 的。反過來,要是他喜歡吃梨的話卻把大的都給了別人也是口是心非 ,喜歡什麽該勇於承認才對。
【父母親將喜歡的物品、食物分給子女吃;夫妻為對方著想而將好的 留給對方。即使自己喜歡也會分給對方。這也是虛偽的嗎?】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麽?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沒有行為能力四歲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沒有 是非觀念,孔融分梨的行為很主觀武斷卻得到了父親的表揚。
老師:……
【父親看出子女有禮讓的美德,而讓年紀小而有和同年齡表現不同的 小孩展現其能力,是不好的嗎?就像那些音樂神童、美術神童、.. .一般,這是不負責任嗎?】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剝奪了民主,這種扭曲自己的 欲望去贏得贊揚的做法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所以你知道「禮讓」是什麼嗎?可以告訴我你的「民主」是什麼嗎 ?】
老師:要是你是孔融會怎麽做呢?
學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自己拿就好了呀。
【請問你想拿大的還是小的?】
老師:作為禮物。
學生:既然是禮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為什麽還明顯地有大有小,不
老師:……
【即使是好梨子,也會有大有小,不是嗎?你覺得有大有小有不同,
學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為什麽還要四歲的孔融去分,一旦分
老師:……
【父母親看出來子女有「禮讓」的美德,找機會讓他表現出來,你覺
學生:為什麽要分給每個人吃,不願吃不吃、誰願吃誰自己去拿那不
老師:那樣或許會不公平。
【大家都想吃「最大的」的時候,那要如何去決定?】
學生:但孔融這樣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據孔融的喜
老師:你說的對,這個故事的確基於每個人都喜歡吃梨的假設前提。
【當弟弟這種「禮讓」的態度美德展現時,會引發哥哥反思的空間,
學生:孔融為什麽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準呢?
老師:他是在表現謙讓。
【他的矛盾在哪?】
學生:他要表現自己的謙讓,自己拿一個最小的就好了,他為什麽不
老師:那你怎麽看孔融?
【這就是彼此的學習?其他兄弟不一定有這種美德?】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這麽做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
【表現展現自己的才能,你覺得這不是件好事嗎?】
學生:而且我覺得孔融不誠實。
老師:為什麽?
學生:這件事情有點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歡吃梨才給自己一個
【父母親將喜歡的物品、食物分給子女吃;夫妻為對方著想而將好的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麽?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沒有行為能力四歲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沒有
老師:……
【父親看出子女有禮讓的美德,而讓年紀小而有和同年齡表現不同的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剝奪了民主,這種扭曲自己的
【所以你知道「禮讓」是什麼嗎?可以告訴我你的「民主」是什麼嗎
老師:要是你是孔融會怎麽做呢?
學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自己拿就好了呀。
【請問你想拿大的還是小的?】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14博愛座
才剛寫完第十三篇「敬老尊賢」,回家馬上看到新聞(04/17),它是關於公車上一位老翁與孕婦倒底是誰該讓位的問題。看完整個報導後,對其報導的內容,總覺得奇怪。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帶我們坐公車回草屯外祖母家,對「博愛座」這三個字並沒什麼印象,到了高中,常坐公車往返家裡與台中,印象中曾看過這三個字,但仍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那時候的學生、同學、朋友都知道,學校老師有教過,書中「生活與倫理」課本也有寫,大家都知道對於老弱婦孺是要「讓位」、「讓座」的。所以,當時的坐位是「每個位置都是博愛座」。只要有人有需要,雖然不是人人起立爭相讓位,至少會有人「讓位」。內人與我相差三歲,她也有相同的觀點;對於公共場所設立的「坐位」不是只有寫「博愛座」三個字的才是博愛座。故在指導子女時亦同。
因為對號的關係,火車是沒有「博愛座」的,每個人大多有位置,原本不該有「站位」的,而火車為了營運收入、短程運輸的關係賣了站位,這一賣倒出了不少問題,營利多了些,反倒成了道德敗壞的原因之一。火車上,雖然人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然而,旁邊站了個年紀較大且沒有坐位的長者,要不要讓位?「讓位,這本來就是我的位置」、「不讓位,旁邊站了個長輩啊。」再者,假若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正要「對號」入座,卻看到原本沒有坐位的長者已經坐在那個位置上了,要不要請他起來?「讓位,這是我的位置耶」、「不讓位,等一下旁邊就會站了個長輩。」兩種決定總會令自己心中有著不安的心境。久而久之,「我的位置」讓自己坐在位置上理所當然的心情,未來就是對那些需要位置的人視而不見的關鍵。現在我的交通工具都是自己開車少有這個問題,而當我上了大眾運輸工具時,心情也就不免戰戰兢兢。而國家政策以「營利」的前提來運作而產生的各項制度,想必就是毀壞良善人心的起始。
現在常見公車上已設立了約四個位置的博愛座,捷運上的博愛座也將近有一半的位子是博愛座,不過,只有博愛座才是博愛座嗎?旁邊沒有標示博愛座的就不是博愛座了?所以,坐博愛座的才需要讓位,不在博愛座的人就坐得「理所當然」不用讓坐了,這豈不怪哉?
公共政策的設立不是只有為了政府的營利,更需要在其中蘊涵著「教育」。若不能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事物中指導,這日復一日行為模式的偏差改變,原本人們有良知良能的善心,也會為其所蒙蔽。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13敬老尊賢

2012/04/17早上第一節是八年級的課,因為辦公室的日光燈有幾盞在昨天的使用過程有長時間不亮的狀況,故在今日上課之前有修理水電的工人來到辦公室觀察,並說明總務處的支援。
這工人們是一對夫婦,他們一同出來工作也算是有些年紀,以同學來說,女的也應該叫聲阿婆、阿媽,只是這位學生聽到阿婆說話就笑個不停,並以開玩笑的口吻與身旁同學竊竊私語這種種不敬重的態度,總覺得不「說教」一下不行。
對待他人的長輩有禮貌時,相反的來說,當自己的長輩出門在外時,也會遇到有禮貌的晚輩,就如同自己對待一般,因為自己並非可以全時的待在長輩的身邊。假若自己對待他人的長輩無禮、謾罵、蔑視、批評、…。則自己的長輩也必定遇到這種晚輩,必定會遭受到無禮、謾罵、蔑視、批評、…的對待。譬如自己在公車上讓座給老弱婦孺,當然也就是希望自己年老的父母長輩、病弱的親人、以及婦人小孩在公車上時,也會受到相同的對待。我們總希望別人對自己的父母、親人、兄長有禮貌、能讓座、能幫忙、能扶持;但是為何自己對別人的父母、親人、兄長卻沒禮貌、不讓座、不幫忙、不扶持?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再者,若是自己對待自己的長輩都不禮貌了,說會對其他的老人敬重,這表面工夫也做得太假了,古德有云「不敬父母,敬神無益。」不就是如此嗎!故有「對象」才有著力的地方。反之,對其他的老人長者們不敬重,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就會敬重嗎?不敬重自己長上的人,本是「妄尊自大」,其所發表的言論也就要存疑了!
最後,不妨自己反問,為何我總是會遇到這類的人?這際遇的對象是依個人的程度而有異的,所謂「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教方賢。」[1]一種是與自己同氣的人受到吸引,一種是為了通過測試而出的考題啊!
[1] 《弟子規》入則孝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佳句集錦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私語,天聞若雷
鬧市煉道客,塵囂試修人
人要害人,天不從;天要收人,一時間
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珍珠、瑪瑙
火覺不覺熱,燃燒身外身
焚去木偶相,現出真如來
外拜廟中佛,內修己金身
俗語:心惡無人見,口惡眾人聽。刀傷易合,言傷難消
鬧市煉道客,塵囂試修人
人要害人,天不從;天要收人,一時間
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珍珠、瑪瑙
火覺不覺熱,燃燒身外身
焚去木偶相,現出真如來
外拜廟中佛,內修己金身
俗語:心惡無人見,口惡眾人聽。刀傷易合,言傷難消
大道手中握,伸縮本自如金箍棒,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文衡聖帝:有道有德上天堂,無道無德下地獄
生時走慣天堂大路,死後自然如識途老馬
勸世詞
問世人,忙什麼?都為三餐忙不休
問世人,求什麼?都為名利日憂愁
問世人,迷什麼?都為情愛身消瘦
問世人,想什麼?都為妄念昏了頭
問世人,得什麼?生忙至死空雙手
問世人,淫什麼?妻女被淫恨風流
問世人,等什麼?回頭是岸向道修
問世人,修什麼?出泥不染任遨遊
問世人,遊什麼?同登慈航樂悠悠
問世人,忙什麼?都為三餐忙不休
問世人,求什麼?都為名利日憂愁
問世人,迷什麼?都為情愛身消瘦
問世人,想什麼?都為妄念昏了頭
問世人,得什麼?生忙至死空雙手
問世人,淫什麼?妻女被淫恨風流
問世人,等什麼?回頭是岸向道修
問世人,修什麼?出泥不染任遨遊
問世人,遊什麼?同登慈航樂悠悠
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64辭達而已矣
子曰:「辭達而已矣!」[1]
言語文字的表達,原本就是傳述內心的感覺與想法,有些人會有偏頗的觀念,更有些人執意推行說母語,且一定要說,例如:「台語」、「閩南語」、「原住民語」、「英語」、…等。然而,推行說母語果真是這樣子的嗎?
以「台語」為例,常見老一輩的人對年青人說:「要教子女說台語,台語是母語,不說台語無法溝通」。然而,試問一下這些為人長輩的,為何自己不學不說子孫們所說的共同語言「國語」呢?若只是從要求別人以達到自我滿足卻不明不白的究竟與源由,怎能令人信服。
實際上,學習「台語」是有其真正的真意的。它是古人時時刻刻在言行中隨時提醒自己修行、反思、改過的一種「隨身聽」方式,若不能知道此中的真意而只是為了推行而推行,就如同第三篇所談到的「三心不可得」中的周金剛一般,雖對金剛經能倒背如流,但是卻不知其字裡行間之意,實在可惜。
舉例而言:
1、第三十七篇談到「心好」,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心地很好,只是脾氣不好」。以文字來看,很多人不知其真正的意涵,以「台語」來說,「脾氣」的說法是「性地」。性地不好的,又怎能說自己的心好呢!所以這句話是矛盾而不正確的言詞啊!能知道自己「壞性地」,時時提醒自己並勤加改過,才是古人說這句話的真理真意,而不是以「我心地很好,只是脾氣不好」來敷衍推托。
2、「請、謝謝、對不起」是從國小學生就開始推行的禮貌運動,三個言辭都有其適當的用語時機,然而「對不起」這句話從表面上也看不出有其意味,另一句話「抱歉」也難知其真意。若以台語的「失禮」,馬上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意義了!
推廣「台語」,是要能在與人對待的言行舉止中,隨時都能對自己的錯誤提醒並改正修身。
若不知此箇中真意,說「台語」又有何益?
若能隨時反身自省,說「國語」又有何害?
[1] 《論語衛靈公第15-40》
==============================================
因為身旁的人常為此而傷感情,故小弟也為此思索了蠻久的,湊巧看到「道德」月刊No37期(2011.1)「筷子的閩南話」涵義,而且被「樹下」的一棵蘋果掉下來砸到,故有了這篇文章,哈!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綜合課要上什麼好呢?
上學期給學生寫了好多學習單,學期末改到手軟!
下學期想找一些現在的「歌曲」,從歌詞中再來說些什麼...
只是找來找去都是些男女間的「情情愛愛的」
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不想要這些東西
不知有誰能有好的建議啊!唱者當然也要有人知道...哈!
目前入選..
1、周杰倫--稻香
2、張韶涵--隱形的翅膀
3、動力火車--彩虹
4、蕭煌奇--你是我的眼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半夜哈啾 回頭睡就好
半夜 哈啾哈啾 起來尿尿剛好
腰有些酸耶 是睡姿不好 還是有了年紀 這才糟
擤鼻涕 擦完了 再睡 睡不著
寫完這篇再倒
回家路上 總見到 搭著棚 一個一個
這些人兒哪去了
雖說 好像 還沒輪到
但是佛說 無常 呼吸間 誰能預料
我 在排隊 到那個世界
你 好像也不能 逃掉
郗氏有梁皇 可幫忙 陸奧之女 可卻問不到
路怎走好 有地圖才好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就是如此「陽光與小雨」
傳神的歌詞
陽光和小雨
作詞:鄧育慶 作曲:鄧育慶
編曲:劉敏宏 歌手:劉文正
如果有一天 陽光不見了
世界會變冷 什麼也看不到
如果有一天 小雨不下了
水兒不再流 花兒也凋謝了
* 因為我們心中 藏著有一份愛
所以陽光和小雨 會與我們同在
愛就是陽光 愛就是小雨
陽光和小雨 離不開我和您
陽光和小雨
作詞:鄧育慶 作曲:鄧育慶
編曲:劉敏宏 歌手:劉文正
如果有一天 陽光不見了
世界會變冷 什麼也看不到
如果有一天 小雨不下了
水兒不再流 花兒也凋謝了
* 因為我們心中 藏著有一份愛
所以陽光和小雨 會與我們同在
愛就是陽光 愛就是小雨
陽光和小雨 離不開我和您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心」的嘉句
家中有一絨布書掛,原掛在我房外,現在不知到哪去了。總覺得這對話,有高深的涵養及學問。在此做個紀錄。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四相源由
「我相」是四相之起始!
當有了我相之時,即是有了自我的認知。自此會與別人產生「比較」。故起了人相,有了人我之分後,就會想要比別人強、比別人厲害。當果真如此之時,即自認為較優越,看不起別人,這又起了眾生相,最後不可一視之結果,就會如同秦始皇一般,對世事放不下,而想要一直擁有,即欲有長生不死之壽者相產生。
反觀,當我們有怕死的心情時,即在過去世蘊育並具足了這四種相,要如何去除?
「四相」一文的「回應意見3」中,也就一針見血,顯而易見了!
當有了我相之時,即是有了自我的認知。自此會與別人產生「比較」。故起了人相,有了人我之分後,就會想要比別人強、比別人厲害。當果真如此之時,即自認為較優越,看不起別人,這又起了眾生相,最後不可一視之結果,就會如同秦始皇一般,對世事放不下,而想要一直擁有,即欲有長生不死之壽者相產生。
反觀,當我們有怕死的心情時,即在過去世蘊育並具足了這四種相,要如何去除?
「四相」一文的「回應意見3」中,也就一針見血,顯而易見了!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20070703大學指考文言文
數學乙文言文考題單選第3題,占6分。
題目為:「中國古代流傳的一本數學書中有下面這段文字:(標點符號為現代人所加) 今有多數21,少數15,問等數幾何?草曰:置21於上,15於下,以15除去上21,上餘6;又以上6除去下15,下餘3;又以下3除去上6,適盡。則下3為等數合問。」問考生在上文中「等數」指的是?
(1) 兩數之和
(2) 兩數之差
(3) 兩數之積
(4) 兩數之商
(5) 兩數之最大公因數
*******************************
請看意見
題目為:「中國古代流傳的一本數學書中有下面這段文字:(標點符號為現代人所加) 今有多數21,少數15,問等數幾何?草曰:置21於上,15於下,以15除去上21,上餘6;又以上6除去下15,下餘3;又以下3除去上6,適盡。則下3為等數合問。」問考生在上文中「等數」指的是?
(1) 兩數之和
(2) 兩數之差
(3) 兩數之積
(4) 兩數之商
(5) 兩數之最大公因數
*******************************
請看意見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法律與道德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第二~3)
政:法律政令。
刑:刑罪
德:道德教化。
禮:禮節
現在的教育推崇「國際化(英文)」、「資訊化(電腦)」,雖然沒有「道德」的教育,至少應讓後輩有「絜矩之道」吧!(白話註解截錄自:數學老師讀國文2(尚未付梓))
註:(大學傳第十章)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政:法律政令。
刑:刑罪
德:道德教化。
禮:禮節
現在的教育推崇「國際化(英文)」、「資訊化(電腦)」,雖然沒有「道德」的教育,至少應讓後輩有「絜矩之道」吧!(白話註解截錄自:數學老師讀國文2(尚未付梓))
註:(大學傳第十章)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2007年2月18日 星期日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12年國教2007
「12 年國教變變變」
近來,「12年國教」問題是大家所討論的!就連朋友間的話題也是如此:
朋友一:就名稱來看就是在玩弄文字遊戲,「12年國民基本教育」現在就已經在實施了。若說是「12年國民義務教育」,國家可有這麼多的財源?
朋友二:12年教育,若沒完善規劃,恐又有「白老鼠」要出現!
朋友三:歐洲國家,好似「丹麥」,學習都是免費的,不過是課以重稅。
朋友四:教育是國家之本,太倉促將導致更大的後患!
............................
就個人觀點:
教育是一種「義務」。所以,除了個人「食衣住行」的問題要自理之外,「學習」應該是「免費的」,國家應提供環境、設備、師資訓練。
食:學校大量與校外合作,可降低廠商成本;自辦營養午餐;自帶午餐;.......!一切以減少學習者開支為主。
衣:制服一套、其餘便服,避免在服裝上的花費!
住:在家附近就讀,避免通勤(浪費時間)、住宿(浪費金錢)!
行:步行、鐵馬代步,避免環境污染、花用在交通時間上!
**************************************************
金錢,也就是經濟問題,是目前社會的人民們所極度缺乏的。有人因此而自殘、有人因此而憂鬱、有人因此而家庭破裂、.........。
看現在的「新聞節目」中,會播放「送愛心到XX」、「為您圓夢」、…等段落,似乎是要告知或呼籲有經濟能力、有金錢者、或是樂透彩得獎者做一些善事。只是,這「公益彩券」的收入,到底是到那兒去了呢?
是用在教育上?在經濟上?環境上?........還是?
近來,「12年國教」問題是大家所討論的!就連朋友間的話題也是如此:
朋友一:就名稱來看就是在玩弄文字遊戲,「12年國民基本教育」現在就已經在實施了。若說是「12年國民義務教育」,國家可有這麼多的財源?
朋友二:12年教育,若沒完善規劃,恐又有「白老鼠」要出現!
朋友三:歐洲國家,好似「丹麥」,學習都是免費的,不過是課以重稅。
朋友四:教育是國家之本,太倉促將導致更大的後患!
............................
就個人觀點:
教育是一種「義務」。所以,除了個人「食衣住行」的問題要自理之外,「學習」應該是「免費的」,國家應提供環境、設備、師資訓練。
食:學校大量與校外合作,可降低廠商成本;自辦營養午餐;自帶午餐;.......!一切以減少學習者開支為主。
衣:制服一套、其餘便服,避免在服裝上的花費!
住:在家附近就讀,避免通勤(浪費時間)、住宿(浪費金錢)!
行:步行、鐵馬代步,避免環境污染、花用在交通時間上!
**************************************************
金錢,也就是經濟問題,是目前社會的人民們所極度缺乏的。有人因此而自殘、有人因此而憂鬱、有人因此而家庭破裂、.........。
看現在的「新聞節目」中,會播放「送愛心到XX」、「為您圓夢」、…等段落,似乎是要告知或呼籲有經濟能力、有金錢者、或是樂透彩得獎者做一些善事。只是,這「公益彩券」的收入,到底是到那兒去了呢?
是用在教育上?在經濟上?環境上?........還是?
20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我的作文怎麼寫?
雖然小學、國中階段的老師及家人有要求我寫日記。但是,文章的寫作仍是我頭疼的項目。也不知怎麼的,那些以前為了「敷衍」(算是)大家的日記,至今(2006/01/11)還放在抽屜中,偶爾想到拿起來看,這文章的內容,果真是不堪入目。哈
!

或許是「成長」的關係,或許有了些「經歷」吧!多少生出了一些心得,對於寫作也有了初淺的看法。它們比起那些國文教師的教導可能差十萬八千里,但也足以提供參考:
1.文章的寫作,就如同說話般。
不同的是:說話一出口就會造成效果,文章在還沒發表前都可以修改!(像本網誌這般的發表方式,發表後還可以修改呢!)我呢不是一個喜歡說東說西、閒聊話題沒完沒了的人!在有一些想法時,就只有用文章來表達,而最初在文章的寫作時用原子筆的「塗塗改改」,這東一塊西一塊烏烏漆黑的方形、矩形也對自己造成反效果!(需要更改,就用可以更改的工具;需要時間,就給多一點的時間)
2.試著瞭解寫文章者的感覺
瞭解文內的內容,與只是朗讀有不同的所得!
朗讀可以對字的「形、音」有非常多的聯想與認識,而要對「義」有所了解,就必須靜下心來體會體會了!讀誦「經典」與體會「經典」對自我有不同的成長,才不至落得初學金剛經的德山禪師了!
3.心要先認同,模仿效果才加倍
看了一篇文章,認同了文章的內容,再來依此方式描寫,即使從全文的抄寫開始也可,其次修改幾個自己的用語、改變自己的詮釋方式、最後也就能寫出自己的文章了!
4.白話文是詳細,文言文是精細
小三、小四的暑假狂讀了一些小說,看完了書櫃中的「封神榜」「西遊記」「鏡花緣」…許多小故事、…「天方夜譚」「福爾摩斯」「亞森羅蘋」…等。(還好認識的字已經足夠應付,也具有查字典的能力了)。雖然,故事細節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不過,也了解了「詳細」的過程是吸引人的必要步驟!那些坊間「故事般」的書籍「愛情、武俠、科幻」,那一本又何嘗不是將一舉手、一投足的細節交待的「十分詳細」呢?人們就是被這情境的牽引而隨著有了虛擬的假想:自己就是那一位主角啊!
5.沒有想法,欠缺的只是經驗(體驗)
經驗、體驗可以從別人的文章中獲得:單單看一篇文章來分析「寫文章的方法」可以體驗;看一些相關的文章內容來認識一些知識,也可以有心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