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20130918去括號與團體觀

2013/9/18在中秋節連假前,和班上同學上了放假前的這節數學課程。剛好上到「去括號」,雖然簡單,但這去括號是什麼原理呢?隱約聽到「正正得正」「負負得負」,一聽就知道,這是補習班老師所指導的方法,也是要同學背誦的方式。雖然沒錯,但真的只有這樣嗎?
-(a+b)=-a-b=(-a)+(-b)

它原來的意思是,「兩個數相加後,取相反數」與「兩個數取相反數後,相加」是相等的。它有先後順關係,細部來看,全部與個別是有關係關連的。
就如同先前提到「瞎子摸象」一篇文所談,「全體的象,可以由部分拼湊而得」,而若將「部分視為全體,則就什麼都不像了」

-(a1+a2+a3+...+an)=(-a1)+(-a2)+(-a3)...+(-an)=-a1-a2-a3...-an

就如同一個班級、一個團體,皆是一個整體。整體的規定是適用在每個人的身上。
當有人違反規定,打破規定,破壞規矩,那結果就會與先前的目的不同,雖然只有一個人,這一個人就會影響到全體的答案,既然答案錯了,所做的規範也就無效。
故若沒有團體的觀念,就容易成為害群之馬,容易成為亂源。

而能找到這錯誤、知道這是非對錯者,也實在是不容易啊!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57性別平等教育宣導


在網路上可以看到教育部發函給各學校的函文內容如下
「一、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02.4.24臺教國署學字第1020039669­A號函辦理。
二、為有效建立學生正確性別意識,去除不當宗教偏差渲染,教育部特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製播「性平教育系列教材~『迷信?改運?假宗教名義性侵』」影片。
三、請各校轉知教師於性平教育教學時妥善運用,或運用公開時段播放予學生觀賞,以建立­正確性別觀念。」
故今日2013/05/31的週會時間,學校也請了輔導教師來說明。然而,會讓有心的人士成功以宗教方式來犯罪,也是因為學校在教育上未能對學生在此範疇能加以指導或說明而導致。

數學的學習可以對此做判斷,但要學到可以判斷,也需要常時間的經驗累積,而若沉迷於抽象的數學領域或純理性的世界中,也難以有效的判別。唯有日常、平時的接觸並體悟,才能瞭解「何謂道?何謂教?何謂人生的意義?」也才能辨別「何謂迷信?何謂正信?」

在宣導的過程中,教師最後一句話有提到重點「有課業、感情、心理問題,可以來找我,完全免費」,因為其「虛空的本質」本不會和物質有所掛勾;不過「何謂迷信 」未能對學生加以說明,實在可惜。這也難怪,因為即使從網路上來找「迷信與正信」的區分,也難以讓人有明確的瞭解。要「信」就很難了,要區分這「迷信、正信」豈又如此簡單!

不妨試試下列問題?

首先,問自己「相信無形的世界嗎?」、「無形的事物嗎?」因為無形,故信難,即使信了正信者如此,迷信者亦如此。學生的上學不遲到、上課時間要能準時是什麼「信」?

其次,問自己「何謂無中生有?」因為相對,故「德」與「名利」本是殊途。是誰無?是誰有?是隔空取藥嗎?是點石成金嗎?是夢想成真嗎?不付出能有收穫?天下有白吃的午餐?

最後,問自己「缺少什麼?」六祖云「本自具足」。我要從他人那兒得到什麼?他人又能給我什麼?套一句新竹城隍爺聖誕所降的詩云:「千秋千秋吾心甚憂,紅圓粿龜牲禮大付,梨園演奏見我就求,穿的是軟軟綢綢,求的是求福求壽,有德無德不知來由,吾若助你,豈不助惡順流,爾若行善,我必庇佑。」

教育有很多對學生的宣導,其內容的選擇還蠻重要的,而要以宗教的題材為主軸更需要小心,假若不能審慎引導,萬一斷人慧根,可就糟了!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新竹城隍爺聖誕所降的詩

新竹城隍爺聖誕所降的詩
云:「
千秋千秋吾心甚憂,
紅圓粿龜牲禮大付,
梨園演奏見我就求,
穿的是軟軟綢綢,
求的是求福求壽,
有德無德不知來由,
吾若助你,豈不助惡順流,
爾若行善,我必庇佑。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