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20140104移項法則與奈何橋

一年級的第三章是一元一次方程式,這是國中學習代數的開始,雖然國小有學習過,但使用新的代號、新的符號,仍須要時間習慣。習慣時間的長與短,其分別就在每個人接觸的頻繁多寡,再來就要看其接受度的高低來決定了!

移項法則是由等量公理來的,都是「解方程式」的方法。「加法」移項變「減法」、「減法」移項變「加法」、「乘法」移項變「除法」、「除法」移項變「乘法」。但這相等的觀念難以在等式中直接看出,是需要不斷的練習並熟悉它,才能快速處理並無有錯誤。

自任教以來,我一直都是用「奈何橋」的方式來看待。然而,在說明時要注意:改變的是「運算符號」而不是「性質符號」。
以下粗體字摘自《維基百科》
奈何橋在中國道教觀念中,是陰間的出入口,奈何為梵文地獄(Naraka)的音譯。而奈何兩字在中文裡,亦正好有無可奈何之意思。
傳說死者到奈何橋,生前犯罪的是過不去的,要被兩旁的牛頭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過橋,卻非常簡單。
奈何橋是鬼魂歷經十殿閻羅的旅途後準備投胎的必經之地,在這會有一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給予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輪迴到下一世。

橋就是等號(=)。在陽世間的不法所得(加),雖說所得,在過橋之後實際上就是損失(減)。而世間上令人難以理解的「吃虧就是佔便宜」這句話,也能輕易明白;在人世間雖然吃虧(減),過橋之後,也就知道其實是佔了便宜(加)。乘與除的方式亦然。

判斷過橋的加減乘除的變化,其實就是要謹慎,它就如同判官在斷案般,隨意的對待,造成誤會、冤獄,最終的結果必不會是正確的。
  
為何常有家長會對國小升國中後的成績落差產生質疑。國小成績蠻高的,國中怎會一落千丈?尤其是「數學」。簡單來說,國中與國小不同的是:處理的過程要注意的細項變多了。從只有正整數的四則運算,到有負號的運算。需要注意的就從單一項,變為二項,雖說二項其實不然!接觸的越多,要處理、注意的細項就越多,雖然小學注意了不少細項,但「負數」加入之後,實際上注意的事就要變成二倍了!

況且,「解方程式」步步要小心,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在錯誤之後的過程,終不會到達所要到的目的。所以「多工」需要升級,處理的對與錯,快與慢,不是隨隨便便的態度就能完成,這就是國小與國中不一樣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