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入世深與入世淺的選擇

今早和大娘子吃早餐時談到了不少事
首先,是說到「踏山河」這首歌,大女兒姜姜介紹了這首歌要我也來唱唱,原本不以為意,但聽過之後覺得歌詞寫的不錯,也在網路上查找了一下。知道在「天賜的聲音2」的節目中被批評(註一)。實際上,這年輕小伙子寫的詞句甚佳,但就是因為「想像」「天馬行空」對戰爭的無法體會(註二)。這,也是這一輩的人所欠缺的。

再者,也經由上方話題談到了早期那些歌星、明星、陪伴我們小時候的長者們的離世。以及那些曾經為我們遮風擋雨,曾經站在我們面前替我們開路,曾為我們支柱的前輩們、長輩們、尊長們一個一個的離世了,一個一個的不在了,那些曾引導我們的船長、智者、德者們不在身旁,接下來的方向是如何?該何去何從?而「我」,「我們」是否可以和他們一樣,堪成為下一世代的支柱呢?談到這,心中苦楚一酸,眼眶也要泛紅!而大娘子也很知趣的遞上了一張衛生紙!

最後,也經由「長者」的經驗、歷練談到了入世深、入世淺(註三)的問題。

一、入世深
即然是「深」,自然就難以脫離。但也只有深,才能有深刻的體會,深切的察覺,刻骨銘心的領悟,這,才有機會「頓悟」,才有可能明白、覺悟、知曉這人生的道理。
然,若「深」而無有體會、無有察覺,那這「深」就更加的令人容易沉迷於世上的各種百態,這是危險的選擇啊!
深者,危險,容易深陷,雖說危險,但有機會離域。

二、入世淺
「淺」因為害怕深,就選淺。淺,淺酌、淺淡、淺水,它有比較安全的感覺,不要對人世間的各種事物有太深刻的涉及,甚至於當一個旁觀者就好。
然,「淺」對生活的體會有多少?身為局外人的旁觀者對局內人的處境又瞭解多少?這琢磨要花多少的時間,累積多少的歲月?才能對人生有所體悟!無體悟,那也難跳脫這世間的牢籠。雖說是安全,但待久了,又怎麼分辨所處的場境是在何處!
淺者,安全,邊看邊走,看似安全,卻也潛藏危機。

對上述兩種,再說明分析如下
1、看佛陀,他並不是出家後才對靈性的領悟的,而是領悟了才以出世之人來傳道的。
2、要在出家後,有所領悟,以過往的歷史來說,是沒有人如此的。都是在領悟之後才成為出家眾來渡化人們的。八仙如此、佛陀如此、濟佛如此、觀音如此、七真如此、…。
3、「六祖壇經」中,五祖告知六祖所言「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這是入世深的「頓悟」可能性。而「漸悟」就屬於入世淺的一方了!
4、經常有人說「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這是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第一是旁觀者,局外人。第二是苦行僧,力行者。第三是思回顧,憶當年。而若沒有第二階段,那就純粹欣賞風景吧!
5、於深、於淺,要選擇那一個呢?這是自個兒的決定呢!


註一


註二:連結如下
1、1978生活在戰爭中
2、安妮的集中營 8:55起


註三:曾經很長的時間常在書局書架前尋尋找找,想找到什麼?都無有結果,也曾拿了幾本命理、命相、手相的書籍看看,也不是想要的。不過,對那手上紋理的深、淺,與入世深、淺的相關性,回想來,倒是有些關連!

********************
今日回家時覺寫得不錯的詩句,於此註記
一、
恨惡能 欲其亡死
心中石 放豈易事
拐彎立 現出大路
置身境 自嘲無知
二、
古典讀讀 心中印
生活當下 體心境
兩者呼應 靈光現
人人皆有 菩提杏

杏,木為仁,口為言
慈悲之語,誰皆可說出那大道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