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36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從其解釋,季路問怎樣侍奉鬼神,孔子說:「人都不能侍奉好,還談什麽侍奉鬼神?」請問死是怎麽回事?「生都不瞭解,還談什麽瞭解死?」
    不過,就數學的方式來詮釋,亦有另一種境趣。
    讓「L」代表「生」或「知生」;讓「D」代表「死」或「知死」。「未知生,焉知死」「不知生,則不知死」將其用真值表的方式來看,可以換為「-L ⇒ -D」。與這句話同義者,並非是「L ⇒ D」,就是「知生,則知死」解釋成這樣似乎不太恰當。應該是「D ⇒ L」,「知死,則知生」。知道死亡,瞭解死亡,並知無常之寸步不離,如此,也就能瞭解為何而生的意義了。
    2011年10月5日蘋果公司執行長賈伯斯去世,其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對畢業生發表演說時曾對死亡發表看法。「記得我將死這件事,是我所用過,幫我做出人生重大決定最重要的工具。」或有人將其總結為「死亡是決定的助力」。這句話與佛教常說的「活在當下」;也與那「要將每天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天來把握現在」不也相同。
[1]《論語》先進篇11-15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33能度與態度

    2011年9月14日今天起一連三天是三年級的校外教學,也就是畢業旅行,同行參與老師們的課程由未參與並有三年級課程的老師們補缺代課。我也分配了一些課程,再者又有老師請病假,委託我看一下班上。其中有的雖是臨時拜託的也不能一直自修、自習、自休吧!
    故想到了之前看到不錯的影片「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分享,在學校播放影片,一直都覺得不能只是放完看過就好,應該在播完後與學生討論其中的要點並令學生說說心得,若沒有心得至少也要分享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什麼印象最深、有記得些什麼、記得那句話!
    這個演說、報告的影片最後並沒有看完,因為至少要留五分鐘與同學分享,但總覺得時間緊迫,在說明的過程中不夠詳細,就怕學生們選自己喜歡的來為自己不好的行為辯解。就最常見的話題「態度」再來談談。
    一個學有專精的大學生、高材生,就是個有「能」力的人,套句一位友人徐老伯的話,很「能」;有能力、知識豐富、有技能、有技術、有技倆。然而,若是不能用在正途上,所學習的就會殘害社會、禍害人間。能不能用在正途,就看此人有沒有「良心」,而真有此心而能「用心」者,所學的「能度」就會轉成為「態度」表現在外;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謙卑、知宇宙浩瀚而不自大、知萬物有序而不無法無天、知自己之不足而不自以為是、…。
    換句話說,「態度」不好的人,是已漸漸的「心」病了,而若遺失了此「心」即使學習了很多的「能」力,最後也不能對整個社會團體有好的結果。
    「良心」的挽回,倚靠的就是「道德」教育,將歷代古聖先賢的經驗心得所留下的各種經典,從中學到「知」並實際運用「行」,兩者合一,也就不枉教育及學校的設立了!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32兩天研習的心得

    2011年8月24及25日連續兩天,研習了與兒少保護有關的法律條文,及其相關的福利。從講師的豐富經歷中學到不少精華,其言談之中發表處理了繁重的工作、處理了眾多的個案,雖說個個擊破,一一解決,但總覺得仍無法根治問題。
    如何根治?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原來都是道德的問題?用法律的方式,怎可解決?
    研習中遇到了實習國中的唐老師,談到這個問題後,也不免討論到自己子女的教育與教養,更對社會中提倡讀經的基金會及團體感到佩服。也對社會上有些人會質疑並問「為什麼」的問題做了分享。
    舉例而言;
幼兒學習的「弟子規」中出則弟這段經文中有出現「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問「為什麼『長者立』時『幼勿坐』呢?」為什麼長者站著時,幼童不要坐著呢?
「因為從小就被人如此教育,不知為何」。
「因為坐著較舒適、站立較辛苦」。
「因為這是禮貌」。
    個人倒覺得,這是在培養個人的「敬」,也是在指導學習體恤、體諒、體貼他人,換句現在用語就是所謂「同理心」的展現,「長者立,幼勿坐」就是其中的一種實作方式,在家庭中教育如此,出門在外坐車的時候,也就能體恤老弱婦孺,而對「讓座」能習以為常;若就只是嘴巴說說的「我有同理心」,怎能令人信服,新聞曾報導的「小六生」、「蹺腿女」與老年人的爭位不就是「只是說說的教育」。
    一個在乘車時不能讓座的人,說他對長上有禮貌、對妻兒很體貼、很照顧,打死我也不信!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31動與靜

    今天(2011/8/12)是星期五,暑假期間不用上班,老婆利用載大女兒姜姜上幼稚園時,順道要去買菜,這時就是我和小女兒竹竹相處的時刻。
    竹竹和姊姊不同,姊姊不愛與我有太長時間的抱抱,但竹竹不同。她喜歡在我及媽媽的身上滾來滾去,也喜愛躺在父母親的身上;常常在我流汗時說我臭臭,卻又會跑過來抱我!不過,她和我在一起,很容易就想睡覺,在不是睡覺的時間睡覺,她媽媽會覺得困擾,因為打亂了她的作息。所以,今天就想了別的方式!
    一起拿著抹布來擦擦地板吧!這是她這個年紀最喜歡的事,不過,最主要也是讓我自己活動活動流流汗消耗一些能量來削減一下肚皮的厚度。
    身體在「動」的過程,為了要專心的處理過程中的事物、進度,內心思想的亂度常會減到最低,也就是不會胡思亂想!當活動到疲倦了、累了,沖個澡再躺下,馬上就睡著,這不好的想法、壞點子、蠢思想就沒法作用。有一位朋友姓鄭,常常會說自己的思想很亂、想到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朋友對我說些不好的話、親人常會語帶諷刺的對待,在家中不做什麼,就想睡覺,這一覺醒來,再想起這些事,就衝動起來了,身旁的物品也就會成為被丟擲的對象。
    思緒在「動」、也就是在思考的過程,身體常是靜止的,要如何計畫、規畫、處理、整理、…等。最後,聚精會神的完成了,不過也要如廣告說的:「不要坐太久,天天有蔬果,少辣少油炸,飯後走一走」不然,坐太久導致身體僵硬、酸痛,最後就落入廣告宣傳的下場了!

身體動時,是內心的靜;身動愈多,心思愈少;在會胡思亂想時應如是做。
身體靜時,是內心的動;身靜愈多,思緒湧動;在要自我反省時應如是做。
當在到達其平衡點時,也就能身心舒態,怡然自得了!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30進化與毛髮

    2011年4月新聞報導了與外星人有相關的消息。對這消息有人存疑、有人歡喜。對我而言,宇宙中廣大浩瀚無其不有,對其他生物的存在並不意外。只是會聯想在身為師長的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關係!
    從人們大眾對外星人的觀感而言,都覺得他們是較為進化的物種,知識、科技到溝通的語言、心靈…等。然而仔細一看,這些外星人都沒有毛髮耶!所以假若進化後會令人們全身都沒有毛髮,不知現在的學生會有如何的觀感!
    染髮、髮型的設計及各種頭髮的物品、裝飾…等,讓人對頭髮的「創意」及「在意」非常的多元;以往的學生在髮禁時期,男學生一律平頭、女學生也在耳下一公分,對髮型也沒有其他的想法;現在的學生則不然,男學生對頭髮在意程度更甚至比女學生,噴定型、設計造型、剪成特殊的型態,更有人保護頭髮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常聽到並處理學生問題時,就是因為碰觸到頭髮而生氣並起衝突,說:「我就是不要別人碰到我的頭髮」。可見其在意程度!
    而與頭髮相關的廣告也不少:沒有頭髮的要令其長出頭髮、有髮的要令其有型、髮少的要令其髮茂、髮白的要令其髮黑、髮黑的要令其髮彩…,從年少對頭髮型態的關心到年老對頭髮多少的在意,錢財生命一直花費在頭髮的工夫上,倘若「未來」是一個沒有毛髮的世界,那該如何去除此「執性」?
    以此「進化」的方式來看待那些在頭髮外表下工夫的後輩們及寬容他人也不錯:
「我對外表很在意,它就是我的生命,以後沒有毛髮,我將要和它同進退。」
「剩下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在這上面玩花樣,以後沒有毛髮,趁現在玩玩。」
「我對外表不在意,保持整齊乾淨就好了,以後沒有毛髮,對我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