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建立「教育to社會粉絲團」,覺得社會教育很重要

2018/12/29本日在Facebook設立了一個粉絲團「教育to社會
目的在對一些社會時事,做一些較有理性的「留言」「說法」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家庭問題之03母子

近來從媒體聽聞到很多的資訊,有年輕少女於路邊生產並將其丟棄於垃圾筒內、有將自己子女虐待棄養、有為了感情的事離婚、再婚而又遇人不淑、或為了新的戀情而消失不見、…等,造成的問題是「繼母相處」、「單親父親」、「隔代教養」、「孤兒」。在上述的種種情況之下,若是談到母親的恩情,這些子女的回應必多是「不以為然」!

那再追溯往前,看看上述這些為人母親的原生家庭是如何

大部分亦是如此;她對待自己子女的方式,就像她的父母親對待她一般。所以,這是一個「循環」。子女在成長過程的環境中每分每秒的刺激「耳濡目染」,有的不以為意;18歲未婚生子的母親,子女更在16歲也未婚生子,並視之為稀鬆平常;有的雖然自己非常不喜歡、排斥家中的對待狀況,但是自己卻走上了相同的路。不管是不以為意還是排斥,它「循環」。

家人遺傳的血親關係本是一種循環,而家庭環境更是一個容易養成「循環」的地方,所以要改變「不良的循環」,家族的後代必定要有非常強大之毅力、決心與覺悟。否則,問題只會愈來愈多,影響的不只是自己的家庭,也會造成社會問題。

所以,該如何呢?個人以為

以絜矩之道自處,為美善之地準備。由吾變化,傳善於後,自身力行為模範,可謂後世之福。

共勉之!

註:絜矩之道
《禮記.大學》: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家庭問題之02家庭教育

民國初年至八十年代,或許說是八十年代以前,夫妻配偶的配對方式應該算是不同的年代;大約在八十年代以後,古老的媒妁相親人數漸漸被取代,而媒妁也由原本的「只聽其名不見其人」的聽聞即決定另一半,改為可以約見面後再決定。現在則是先進行瞭解、相處後再決定
國中學校、高中校園的學生也由男女分班改為男女合班。原本全是單性的男校招收了女生,原本全是女生的學校也招收了少數的男生就讀。

然而,看似男女可以更瞭解相處的更融洽的環境,結果並不是如此。為何?這全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環境影響。

在學校教育中指導的再多,回到家庭之後家長的言行舉止、習慣、觀點、看法、說詞、影響力豈是毫無作用,平常我們的學生在學校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共有十個小時,應該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不妨觀察看看,就算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學校生活佔了十二小時,學校對學生生活上的影響遠比不及家庭的影響,因為「家」給成員「生理」食的滿足,給成員「安全感」,及在家中的「隸屬感」讓家中的新成員,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下影響力自然如烙印般「有其父必有其子」豈是空口無憑,當然,相反的「歹竹出好筍」也不是沒有,但有幾位會有如此決心與毅力的後代子女作出了改變。

再者,不少私立中學從國中或國小就有了住校的機制,它杜絕了家庭長輩們養成的不良習慣所造成的影響,但也阻絕了「血緣」中彼此影響最深的情感交流。

「家庭教育」影響甚巨。

上一代留傳了不少的習俗,家中成員若對這些習俗不清楚,只是照著做「理所當然」扭曲了原本的善意,而且是導致了負面心態的產生。「知與不知」的「行與不行」造成了不同的後果,雖說高中國文教材中有談到國父對知行的看法,撇開孫先生對知行的見解。讓我們來分析看看習俗上的知行在家庭中所造成的影響:
1、知者,行之。
知後,也可以正確的決定;好的做出、壞的決定不做,這兩者都是行,也確實能照著自己的意願,是最佳的狀態。自古至今,保留了幾戶如此的人家?

2、知者,不行。
知後,卻在環境中無法實行,壞的沒法拒絕,好的沒法力行,此時,是需要有毅力及長時間的自我警惕。內心要時常的思考著如何對此拒絕?如何對彼力行?並在時機成熟時落實。有了正確觀念並從我做起的想法,這是改變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功能失常」而成為「具家庭教育功能單位」的典範,但這長時間的作戰,豈不辛苦。而最終能貫徹完成的有多少位呢?

3、不知者,行之。
不知,卻行之,不管最初的立意如何,就「理所當然」的實行。這初善本意的盡失,就算做得再多再好也沒有意義。因為它原本在實行之後所要達成的「善回饋」成了「惡回應」。例:女權之爭取的權益中那些「被歧視的議題」其一:重男輕女。倒不如,探究出最初的原意,再由有實行資格的角色決定是否要依循以往的方式來實施,如此才不會有「抱怨」、「惡」的產生。

4、不知者,不行。
不知,故然不去行,雖無「理所當然」的後果,但也無法落實「家庭教育」的功能。組成家庭無有功能,倒不如不組成。組成家庭後,無有教育的對象;自己全是受教者角色,無法成為施教者,也將無法體會家庭的意義。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也是最重要的單位。無法正確的善加運用它將是所有問題的起始,反之,也是社會和諧美好的開始。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家庭問題之01夫妻

曾有研究顯示家庭的婚姻在「一男一女」「血緣關係」「穩定性」三個要素下,才會有最佳的運作。而在國中一年級的公民課本中,也很快的談到了「親屬」的組成,血親、配偶、領養。雖然坊間有很多指導男女如何相處的書,不管是研究結果、他人心得。參看研究結果或別人的心得就可以相處的很好嗎?我通常都認為相處時的用心就會有答案,故「已婚者」的每個人都該寫一篇屬於自己的看法,本篇我們先來討論男女的關係。

談到男女常看到「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天文我是不懂,不過,我懂男人與女人在生理是截然不同,心理方面也因為生理的關係而難有共同點。

男女的截然不同,是如何邁向共同點?關係的進展程度與改變方向如何?好玩也就在此。

生理是有形的,它無法改變,男與女無法互通,但無形的心理是能千變萬化的,讓兩個生理原本不同的形體藉由無形的心理達到相同,這就是男與女的遊戲。能「達到」也就「破關」了。

這遊戲要「破關」難嗎?我答:真是難呀

1、要先決定要不要玩?不玩的就單身、同居的就是試玩、玩一半放棄的就離婚、再婚的困難度就增加,等到生命終結若無法破關,也可以算算得分,這是人生其中一項的計分呢!

2、對象不對無法玩?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是無法玩這遊戲的。以簡單大部分上過學都知道的數學知識「數線」試者來闡述;它有正數、零、負數。「零」這一點就是男與女要共同達到的目的地。兩個正數、兩個負數它們都在同一邊,無法往「零」這個點來前進,故「目標」不在彼此的範圍之中,無法達成,玩?也只是表象的「好玩」。而一正一負的兩個數,在彼此的修正牽引,才能邁向這個「目標」。

3、環境有太多的破壞物?破壞男女關係的這些破壞物,真是不計其數,一不小心,有一方就要喪身在遊戲之中。也因此月下老人的這條「紅線」是很重要的。在需要的時候拉對方一把,就能延續。這不計其數的破壞物,想想自己的破壞物有那些吧?

最後,別以為男與女在一起,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是不可能的事,磨合是必須付出代價的,差別只是在於包容的多與少,時間的長與短,成長的快與慢。在共同的突破困境、同甘共苦、攜手互相扶持的情況下,在終點前才能談到「幸福快樂」。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家庭問題之00同性戀

十公投讓很多人注意到「同性戀同志」的問題,對同性戀這群人他們要爭取的是「人權」,常說的話是:「同樣為『人』為何同性就不能沒有婚姻?」
然而,對我而言,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為何會有同性戀此類的人」。
在網路上看到不少回答,談到「同性戀是天生的」。這不能說服我,因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物理」「事理」「性理」「倫理」不管是任何的「理」都是如此。

我相信的是「家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才導致了同性戀的出現,而這家庭問題若不能正視並解決,同性的人口必定會愈來愈多,也就是「同性戀是家庭問題的產物」。

在沒有身體的世界裡,天性是中性的沒有男女、公母、雄雌之別,因為有了身體的生理,才有了男生女生的區別。生為男生,就將男生的角色扮演好;生為女生,就將女生的角色扮演好。我要成為男生或女生,這是在出生之前自己所做的決定,為何出生後對自己出生前所做的決定有了不同的意見?這是挫折隱藏其中使然。而出生後男生女生的形體在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下,出生前的承諾與出生後的不認同,兩者就產生了矛盾。

矛盾與挫折常常是相伴存在,兩者常是難以察覺的。不過,藉由挫折來成長,是破除矛盾的方法。若無法接受挫折又以「逃避或藉口」的方式來面對,問題也就慢慢的累積浮現,結果就是如此。
組成一個家庭,其實家庭問題很多,以往「家醜不可外揚」中的這個「醜」字代表的就是問題點,它真的是太廣大了。

舉例而言:
1、家中每個成員的成長歷程。受雙親關注的程度?自我問題的解決否?學習困難?生理變化?自身情緒的排解否?他人對待的妥適否?交友狀況?人際關係?
(1)在異性面前會臉紅耳赤,這...無法控制。「耳赤」沒有掩飾無法用頭髮遮蓋,讓人看到了,令人知道了心中的想法,真不是滋味。留長頭髮也許會好些?挫折!矛盾!
(2)生理會有性反應,男性生殖器漲大且在有異性的場所,這...無法控制。難過呀,好想去勢呀,有用嗎?挫折!矛盾!
(3)長得不帥不美的人,交不到異性,多數人是「外貌協會」,找不到異性,找同性?挫折!矛盾!
(4)長得帥長得美被人要求太高,在交友時一個來一個去、來來去去,因為無法為人所信任,挫折!矛盾!
(5)早期結婚看不到對象一男一女媒合仍很多廝守到老的情況,但是在自由選擇對象的現在挑來挑去卻找不到,挫折!矛盾!
(6)家庭不和諧,對自己父母親不認同,因為父母親抽煙、喝酒、賭博、吵架、分居、家暴、彼此不尊重、…等,挫折!矛盾!
(7)沒接受到父母親愛的擁抱、認同,更對自己的認同無法取捨,挫折!矛盾!
(8)感受不到家庭的安全、保護、棲息、解決問題、教育、…等用途,挫折!矛盾!
(9)異性同學難相處、同性同學好相處;同性同學難相處、異性同學好相處。挫折!矛盾!
(10)家庭成員為單親、離婚、隔代祖孫、聚少離多、少有關心、關心的對象不曾是自己。挫折!矛盾!
(11)「甜蜜的家庭」這首歌唱不出來,挫折!矛盾!
(12)給班長工作,不作;給副班長工作,不作;給風紀股長工作,不作;給學藝股長工作,不作;給衛生股長工作,不作;給體育股長工作,不作;給康樂股長工作,不作;給資訊股長工作,不作;給事務股長工作,不作;給水電資源股長工作,不作。不作領導人,就要被人領導,不領導,也不被領導。挫折!矛盾!
(13)生活中有好多的。挫折!挫折!挫折!矛盾!矛盾!矛盾!
…等。以下有機會再細項條列,於此不再詳述。

2、家中配偶彼此間的相處。習慣差異?成長背景?事物認知?生兒育女?處事價值觀感?金錢物質重視程度?心靈無形寄託多寡?興趣喜好的異同?性趣喜好的異同?…等。

3、兩個家庭姻親間的相處。婆媳之間?妯娌之間?近親遠親的親人親密程度?…等。

4、其他。例:與其他友人家庭的互動?…等。

「同性戀」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逃避」

所以,只有面對並解決了家庭問題,才能真正消弭「同志」的增加,否則,它將源源不絕的被製造出,最後原本正常的家庭組織不見了,而不正常的家庭組織日益壯大,如此,人類也將邁向滅絕的方向。家庭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