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教育to社會,防衛心過重?

真實劇場-防衛心過重



身邊的人,
🤔一個人提醒,常提醒,那是 #未獲得對方信任信賴
🤔不同人提醒,常提醒,就要 #反思自己的行為態度
有 #責任感,應不致於此
有 #行動力,應不致於此
有 #自信心,應不致於此




教育to社會,陳文莤談政黨政治

新聞報導:文思革


🤔什麼是
真正的 理想的 #政黨政治
😁#梁山泊政黨 譬喻
很特別 恰當
搶奪 廝殺 #為自己
#為大眾? 等著吧!














教育to社會,敏感的統獨議題

新聞報導:TVBS

「一個中國是事實」 黃智賢:不願統,你以為能撐多久?

🤔統?你中國,我中國,大家都中國,統什麼?
🤔獨?你主權,我主權,你我各主權,獨什麼?
🤔統?你血脈,我血脈,大家同血脈,統什麼?
🤔獨?你運作,我運作,你我自運作,獨什麼?

#角度不同 看到不同
#位置不同 觀察有異
異中取同,是歸納
同中生異,是演繹
討論是好事,若 #草蜢弄雞公
一方跳腳 兩敗俱傷

教育to社會,布施決定不在金錢的多少!

新聞報導:自由時報

光捐款就遠超過代言費!五月天4年捐7200萬給高雄


😊捐款就是布施
"布施"要不要查一下佛經的意思?
#捐多的人善心多?
#捐少的人慈悲少?
🤔是看錢多錢少決定?
若是 #有錢是老大" 心態,就不好。

家庭問題之06祖孫


一直以來「三代同堂」的折衷家庭最常有祖父、父、子的家庭問題;教養問題。況且,相關的人員還不自知。除此之外,隔代教養,祖孫關係也是最為直接。
三代同堂,祖父母因疼愛孫兒女常會介入下一代的「關係連結」,這是導致「家庭問題」關鍵的一環。舉例而言:
1、父母在管教子女,祖輩介入,孫兒女會因「靠勢」(台語),而對父母親不敬。
2、父母不給零用金,祖輩介入,兒孫不能體父母之苦,對雙親不敬。
3、父母指導其家務,祖輩介入,家事不僅學不到反拖累雙親。
照理說,長輩人員愈多之處,輩分愈低者應該更是戰戰兢兢,因為每位長輩都是學習的對象、指導的對象,是各種應對進退的學習,而不是集大家的寵愛而「恃寵而驕」者。
也就是,三代同堂
「子女」,有二位男性的長輩在教授知識、指正價值觀,而非只是疼愛;
「子女」,有二位的女性的長輩在指導家務、應對進退,而非只是寵愛。
故展現出的應該是更有「家教」才是。不應該是現今如此多不敬重父母之子女。
再者,隔代教養,因為少了中間這一層,故指導教養的方式,也不應該是以「祖輩含飴弄孫」的方式來與後輩對待。否則,價值觀偏差,行為有偏失,造成一人失足,家族蒙羞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後,仍是這句話
以絜矩之道自處,為美善之地準備。由吾變化,傳善於後,自身力行為模範,可謂後世之福。
共勉之!

註:絜矩之道
《禮記.大學》: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