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雙親手託汝攜。手牽牽手誓約立。卻見珠黃巧言語。人來木去杖何倚?
想離就離英雄慨?囑託誰明運絡脈?離世孤身唯一親。只在雙親都不在。
作者解釋:
就是親人將子女託付後,雙方承諾共同生活。年紀漸長多有喜新厭舊,倚仗的不也只是言語。
話說合則聚不合則離,誰看得出那時感動歷程時刻的戲劇?只有在雙親逝離舉世無親孤身一人時,這人能訴說著「我就是你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倚仗護你」,這就是氣慨,如英雄!
如雙親手託汝攜。手牽牽手誓約立。卻見珠黃巧言語。人來木去杖何倚?
想離就離英雄慨?囑託誰明運絡脈?離世孤身唯一親。只在雙親都不在。
作者解釋:
就是親人將子女託付後,雙方承諾共同生活。年紀漸長多有喜新厭舊,倚仗的不也只是言語。
話說合則聚不合則離,誰看得出那時感動歷程時刻的戲劇?只有在雙親逝離舉世無親孤身一人時,這人能訴說著「我就是你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倚仗護你」,這就是氣慨,如英雄!
早上有活動會議,查了一下,原來是活動,很久沒有關注訊息。
所以,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查後才知是「放慢腳步,綠意生活-漆藝認識與漆筷體驗」的活動。大多數的人都去參加了,剩下幾個人沒參與,就接電話囉!
漆筷...。這與氣學有些不同之處。
還好。
20250509
https://photos.app.goo.gl/MeCFxksriomCm4qq8這種事很多了,又要回憶寫這些事,麻煩
一、小弟教甄之事因為校長作為因素,在日後於一次宴會坐在素桌中有遇到,原本坐相同桌的他自己就避開,其實我親弟也忘記這件事,這校長會避開是自己還記得這件事,且自己覺得做了不好的事吧!
我會知道這件事也是因緣際會,起因是和靠校長關係的這位在相同學校有了衝突,這位還是我國小的同班同學。其他同事知道後,才透漏早期的事,也因詳細的親口描述而知悉。
二、民國100年校長(○○麗校長)要我以「代理教師做正式教師」之事,並說在幫忙後允諾如何如何,然「空口白話」「信口雌黃」。故對於未來不確定的事給與說詞,結果時間到了總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永無止境且兌現的時間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況長上前輩會真給好處?這真做了不好的事後承諾了,不就因此而受制於人,落下把柄在人手上,這是好的嗎?
應該不會有已經當到「長上前輩」了自己還畫陷阱自己往下跳吧!
三、二伯父當初在省政府農業處做事時官還不小,父親認為伯父於日留學時他有幫忙,現在卻沒有替他幫忙媒說一職。因而兄弟鬩牆。那時伯父的難處也可想而知。已逝二伯父生前的訊息
四、大哥當兵時,在金門發生了不少事,到縣府請託幫忙好多次雖和縣長也有關係但或因無「人事」於軍中,體系不同而無法處理,其退伍後在台北謀職欲請調回故鄉時再請託,那時就有得到教育處的幫助。這事,對於從軍校離開的我也因無法幫到家裡曾自責一陣子。
看他人做這些事。看以往的人做這些事。有人因而提心吊膽、有人因而欠人人情、有人因而替人賣命、…。自己在處事時也多了一份小心。
1、當工作性質不同,想早上早到些,還要擔心讓人有壓力,還問過當時主管會不會給其他人壓力,回:「不會」
2、說一些話盡量說事實,不做評論,就怕被人當槍使。也知道,要被當槍使不在話語本身,而在於使槍之人。
3、有感受的就於此部落格寫下,如父親幾十本厚日記的記錄般。免得得罪他人。
所以,現在狀況。盡人事聽天命,做該做的事,不要妄想他人想要給什麼,貪圖他人給的,賣身、賣命或成為為人所控制的傀儡。
如上述「第二點」在代理教師時,合格正式老師不想做的訓導處工作,就往代理教師身上推。現在,一位「勞工」做「公務員」的事,好嗎?這種傳出話語「看好你」「你能力強」只是讓我想到這種事而已。
這是網路一個故事,我曾聽過,是真是假不得而知,這作者最後的疑問,不妨思考思考,最後公布我的想法,解答不是唯一。作法也不是一種。因人而異。
故事是這樣的:「曾經有個女孩和父母大吵一架,一氣之下離家出走。那天的晚上天氣也像這般冷,風呼嘯吹著,把女孩凍得不輕,她只能站在某間攤販前面,看那熱騰騰的麵一碗碗的被端上桌。水蒸氣將附近弄得白花花的,在這邊似乎心裏感覺暖和些,女孩越靠越近,但始終離著麵攤有一段距離,好像生怕被趕走。
過些時候,已經離晚餐過後好一段時間。
麵攤老闆也不是沒有注意到女孩,深知這氣溫著涼可不是鬧著,只是當時客人太多一時抽不開身,也不好意思請女孩過來。這時看她仍在遠方站著,終於忍不住了,向女孩招手示意要她過來。
女孩慢慢靠近,臉上有些怯意,不知道是怕被趕走,還是怕被責備,喏喏的問:『請問有什麼事情嗎?』
老闆在這附近賣了幾十年的麵,像這樣的孩子也看過不少,所以沒有大驚小怪,只是簡單跟女孩說:『沒有,怕你在外邊著涼,所以讓你進來比較不冷。』
『謝……謝謝』小女孩說,頭壓得低低的沒敢往上看,肚子卻不爭氣的咕嚕起來。
『嗯,餓了吧?等會啊,麵就快好。』話雖說著,手上卻沒閒著,筷子熟練的在麵切裡攪拌,時不時的搖兩下,沒幾分鐘一碗乾麵還有一碗餛飩湯就好了。
桌上陣陣飄來芝麻還有青蔥的香氣正在刺激女孩肚子,這時她也顧不上太多禮節,輕聲地道謝,拿起筷子便大快朵頤。
老闆若有所思的看著她:『唉,別急、別急,麵不會跑掉,小心噎著。』
又沒兩下,吃著乾麵的女孩突然停下來,手開始發抖,到抽噎,然後開始哭了起來,淚水沾滿臉龐,嘴邊還有些吃麵沾到的麻醬。
『唉唉,怎麼哭了?不好吃也用不著這樣啊。』老板顯得有點無奈的樣子。
『嗚……嗚嗚,不是……我……我只是在想,想到老……老闆跟我素未……謀面,竟然會對我這……這麼好。可是……我的父母卻不願了解……我的……想法。』
老闆把雙手放在桌上,身體微向前傾:『嗯?所以才離家出走,在這大凍天裡連飯都沒吃?』
『嗯……』女孩並沒有試圖掩飾。
『不過你這樣想你的父母倒把他們看得太輕,他們為你做的遠比我多的多。你想想,我不過就是弄了碗麵跟餛飩湯嘛,你就哭成這樣,還說我對你多好。那麼你的父母在外含辛茹苦,只是希望你能夠吃得飽、穿得暖,飯也不知煮了幾頓,難道就不辛苦了嗎?』
她一時之間愣住了,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細想老闆說的話,突然明白裡面的意思。『對啊,我真傻……』說罷,眼淚又撲簌簌的掉下來。
老闆拿起了電話,詢問女孩雙親手機的號碼,撥了電話過去。
餐桌上現只剩下兩個空碗,還有一副用過的筷子和湯匙。正巧女孩的母親也趕了過來,一見到女孩她就趕緊抱住,眼淚不止:『小林,可想死媽媽,你要不見我該如何是好?我們從你跑出去之後就一直在外面找你。』
女孩見狀也抱著母親跟著哭了起來,老闆則是趁勢去旁邊抽了根菸,也就不打擾母女兩人。
片刻,女孩母親對老闆說:「真是不好意思,小女讓您麻煩了」眼睛看向餐桌,手裡翻著皮包,從裡面拿了千元大鈔「請您一定要收下」塞到老闆手中。
『唷唷唷,不用、不用!』老闆的手連忙閃躲,一縮再縮,『這城市這麼大,剛好碰到我這裡來也是緣分,還談什麼錢呢,哈哈。要不下次你們再來我這裡吃麵就行。』笑著看她們。
『那…那怎麼行呢?』母親又作勢要塞過去,愣是讓老闆擋了下來,『唉,好吧,那就蒙您的好意了。小林,快過來和老闆道謝。』
母女倆彎腰連連道謝就離開了,老闆看著她們的背影,不知道為什麼心裏有些感慨,或許是因為老了吧。」
我們常將雙親的恩惠視為理所當然,即使日復一日,即使他們無怨無悔,卻把外人的點滴之恩看得比父母還重,人還真是奇怪吶!
最後這作者紅色的「奇怪」我的解釋是
我們記得他人給的恩惠,是因為他人給的是「特殊」「量少」「單一」,在腦中的烙印就顯得獨特、與不同,我記得誰給的一碗麵、誰給的一碗飯而千金奉還…等。
與父母親的日日恩情不同,因為「平凡「量多」「為常」,也就令人以為理所當然,還有認為「少量的沒有」而深刻記得。所以,抗拒父母親的慈愛,不就是父母親付出多的表現,會與父母親大小聲、沒大沒小,不也正是父母親關愛的現象。
我也曾如此,我的解決方式:
在父母眾多的給與中不用全部,找個特別的、特殊的經歷來記得,就不會如此了
簡要記錄一下:記得國中時期,中午的午餐學校沒有餐廳,是學校集體訂便當,為了節省餐費,母親要準備午餐送到學校,準備了三年時間的午餐,這不就是平凡中的特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