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1-5談到的是次方與位值,從國小所學小數點由小至大,中國古代的【孫子算經】一書中有記載:「 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讀做 ㄍㄞ),萬萬垓曰秭(讀做 ㄗˇ),萬萬秭曰穰(讀做 ㄖㄤˊ),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所謂數字的單位「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恆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等。
數是由0~9這十個數字所組成。若如電話號碼般,各個不相關,這只是「數字」的排列。然而,數值就不同了。給一個數,除了從語言念出其數字大小,這第一段中談到的數值單位要讓人記得清楚順序,一般人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當然日常生活並不會用到「兆、京」以上的名稱。為了那些大數,數學就以次方來代替這些複雜的稱呼。
個,十的零次方;十,十的一次方;百,十的二次方;千,十的三次方;萬,十的四次方;…等,依此類推。這化繁為簡的工夫在此又做了一次見證!
==================================
讓言語表達單純,也能在溝通上能夠順利。
國家教育不應該對「異」來提倡,讓民間各有需求者來各取所需應該較為適當。異並非不好,在有一核心之下這「異」才有意思。老子道德經第11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不也可以用於此處解釋。
對秦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總認為是大遠見,是在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做橋樑。聽聽看,現在除了「國語」外已有相當多的語言,又加上了眾多的外來語。若將這「國語」去除,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種語言,大夥都說自己的語言,那不知兩個人要如何溝通?
這...也真的要以「心」會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