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運大同篇,記得在我小學音樂課老師教唱歌,曾為了教師節到學校附近的孔廟唱大同禮運這首歌練習了許久,至今這旋律還印在腦海裡。其中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對此,稍加說明自身看法
老有所終
終,是結束?是年終?是臨終?是退休?是墓地、靈骨塔?我覺得應該都不是。老,並不是死了,也不是無所事事的等死。終是最後,人生的最後,能將自己放在最適當的位置,是自己的榮耀。有人說「身為軍人死在戰場上是榮耀。」那如何在年老時也能為此盡一份力?這就是老有所終的說法!是顧問、能傳承、亦或是成故事成傳奇、被歌誦被流傳,最重要的是獲得敬重。歌星明星可以在舞台上死去、武者可以在擂台上喪命、父母可以為子女而犧牲、…等等。皆是如此的說法。若父母反而犧牲子女生命而活,那就不是正確的運作方向。有如此的想法產生就是有問題出現了!如何解決,也是老有所終所必要的。
壯有所用
壯年是人生活力最旺,可以付出最多,用,當適用、活用、恰用、盡其用,這是歷練、是經歷、是過程、是自主、是成長、是成就、是自信養成的時段。沒有這個時段,不用則廢,石頭不滾生苔了,那這壯的過程停止,也就可惜了。怠惰、好逸、惡勞、懶散、荒廢,那要再重新啟動,也就難了,老有所終的「終」,也不可能了!以現在來說,就是工作機會的創造與就業,有屠龍刀而無龍的無用武之地,即使工夫再好,沒有實作的場所,經驗值也只能是零。場所、場地、環境的打造是必要的。沒有舞台的演員,又豈能稱為演員?
無法創業又沒有工作。失業,將是一個大問題!
幼有所長
幼芽、幼苗、幼兒,要有所長。長,長大?成長?是撫育?是托育?我覺得是,擅長。長,不是養。
成長是自然而然的,野生外放的,若成了被動的養育、撫養成了習慣,這和寵物的成長又有何不同?再者,一味的靠外來資助、補助,那父母親又那來學習責任與慈愛、恩威、長者、…等不同身分角色的區分。
讓幼兒能學習所擅長的能力,或是發掘、或是培養,並得以發揮,才是真義。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人生高低有起伏,悲傷之時何人無。在人生失意時,能給與幫助,度過困苦,就是這句話的意義。
以上,國家、社會、企業、家庭、自身都應該是受用的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