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家事?你不轉,我轉

2022年開始,不再要小孩幫忙家事了!
原本以為要讓小孩學習,結果她們得到的多是被糾正、指責的聲音。本來的學習用意以及要讓小孩有歸屬感的,反而沒有!

國中階段,算來也三年多了!從洗碗、倒垃圾、擦桌子、家中的整理、以及對自己衣服的曬晾及收放、洗米煮飯、炒菜、…等。這糾正、指責的,常聽到的是「快去」「又忘記」「拖拖拉拉」。回應的也常是「等一下」,到最後卻沒有完成!

或許是眾多的外界吸引、課業多,使得交代的事情未能完成。但是,最終得到這負面的言詞!其實自己說這些話,聽在心裡也不舒服。

你不想做、忘記做、拖拖拉拉,我看不慣那讓就通通都讓我來處理了

回想以前的日子
1、洗米:那是沒有精米(洗過的米)的時期。洗個米要個把鐘頭,米中的小石子多的是,若沒洗乾淨,吃飯咬到不僅自己不舒服,也會被罵,吃米飯倒不如吃粥來得好,吃其他的也行。那時心中就在想,怎麼洗米就這麼辛苦,不知有沒有不用洗的米呢!當時剛出這種精米時,也超興奮,家中買米時都會看一下買的是那一種的!

2、洗菜:炒菜之前要洗菜。根莖類較好處理外,葉菜類就需要費時了。要將菜蟲「完全」去除,那要花多少的時間來處理?人口數的多少也決定了這洗菜的時間,這洗菜的時間也決定了乾淨的程度。
記得有一年在鄉下代理導師,剛好午餐秘書要師長宣導一些訊息。其中一項「餐點內有蟲要反應」。也這麼剛好,中午就有同學發現了蟲「馬上反應」。我對同學說明了洗菜的狀況,雖仍向兩位廚房大姐反應此事,但也表明了量力為之。
「專門來找蟲蟲」、「不小心看到的」、「看到有同理心」、「看到毫不在乎」這都是不同的心態。

3、交代:家中長輩咐囑的事總是牢記在心。眼睛看多了、耳朵聽多了、常放在心上,那做事的時候就不會問東問西。長輩雖只看到「結果」,最終不是盡善盡美,但也可以接受。自然而然學習到的事就多了!

沒有環境。這有如「要求」的學習,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現在收回了這些「家事」的處理。
洗碗時,小孩有時來幫忙擦一下桌子,我就說了一聲「謝謝」
垃圾車來了,小孩偶爾幫忙拿出去倒,就說了一聲「好乖」

這感覺,或許不一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