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做比說重要。行比知重要。

《尚書說命中》說「知易行難」「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國父說「知難行易」到底是誰比較有說服力。


知識未普及時,是知難行易。知識普及了,就知易行難。從現在的社會風氣與現像來看,應該是屬於後者。如此說來,也就是在知與行的選擇中,行重於知。亦即做比說重要。

一、說而不做就是空

舉個例子:
1、好說的政客說而不做,胡說八道,政見不落實
2、AI最會說給很多資料,卻不見其可以實行。
3、經典也說很多,三歲小孩皆知但八十老翁難行。

二、規則沒有人行也是多餘

1、法規的條文說的很多,若是沒人遵守,它就是多餘的、無用的。
2、行的過程才能知道什麼是該修正的規則,什麼適合,什麼不適合。

三、道德層面不行是無法體會知悉的

1、什麼是忠?孝?義?禮?廉?恥?仁?
2、這層面在進行時,要有「前提」「先覺條件」
舉例來說:
1、忠
忠的先覺條件就是良心。沒有以良心為前提、為基準一定不是忠
忠就是忠,愚忠不是忠。

2、孝
7/21的文章來說,就是出生後這不滅「一維」關係的對待。

四、結論

對於看來聽來的少說多做。
對於自身體會知悉的說說倒無妨。
對於醞釀已久而來的心得是該分享分享。

不要如成道前七真子的邱處機老被訓斥,要如成道後的邱處機,才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