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6日 星期二

交通如何改善之我觀!?



在許許多多政府政策中,人們總是認為政府在榨取人們的錢財;例如在國營事業上的提高營業消售價格、稅收的多樣及稱為高額的稅收、罰款。然而,實施整個政策的過程,卻是讓人覺得:「這國家的政府,是比奸商更奸、更愛錢的團體,為民謀福利在哪裏、為人民設想的地方在哪裏?」
或許有人說這是無形的,但我卻要說:「雖是無形的,但是最後必定會有有形的成效、影響的。」
舉例來說,在交通法規中,從未戴「安全帽」罰500元的條款實施後,現在我們在街上,看到的是大部分的每個人都戴安全帽,很少人不戴的,這是政府為人民安全著想所做的一項政策,是值得喝采的;不過,實際的交通事件,卻多來自有「汽車」的階級,而對於「酒後駕車」、「高速飆車」…等,政府有政策對這些「錢多一點的人」來做好管理嗎?而不是讓「有錢」成為一種可為所欲為的特權。
如何在法律立案中,讓民眾感受到「車」的利用是為「便利」,而不是「特權」的表徵;所受的懲處並不是只對「中產階級」產生效用,而對「有錢人」的無關痛癢置身事外也能有所警愓的雙贏方式呢?
世上金錢的分配並不是均等的。要顧及全民的利益,必不能以「金錢」為主要考量;要改善目前狀況的作法在「金錢上」的打滾(罰金的提高)是無效的;而要杜絕這種種的混亂事件,「治標」的罰錢怎能令人心服。
「治本」?我的看法有:
1.「交通秩序」是為全民安全而定訂的,應以「安全」為主要考量。而不是為國家財庫的聚財而設計的。
2.開車這麼久,什麼時候駕駛人會開慢呢?只有在有「警察」、有「照相裝置」…等,這些地方慢下來,為了只是避免被罰,是「治標」法。因為人民總有應對方式來避罰,就是利用「測速器」來探測。
而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較勁,如何讓人民體會「照相裝置」的設置是因為此路段常發生事故而設立的呢?如何能讓百姓會因珍愛自己的性命而減慢速度呢?反而是為了「保護錢財」,這難道不是間接的教育人民價值觀的改變嗎?
3.由上述一點,認為:
(1)政府應為人民安全廣設「照相裝置」,而每台車內必有「探測器」、「測速器」且應該是每位駕車族必備的設備,並應列為安檢的項目之一。
(2)政府設立的「照相裝置」,測速器會告訴人民那裏危險,自行減速,達到告知駕車人安全及路人安全的保障。若不減速,更高的罰款都是應該的,因為這些犯規人是「明知故犯」。
(3)「測速器」應有告知現在時速(或是增加速度、超過xx速度)的功能,讓駕車者時時明白現在狀況,充分利用「耳聽八方」的警示。
(4)警力能多付出心力在打擊那些「明知故犯」或「真正不法」的人身上。
(5)這種作為是以人民安全為考量,不會讓人民有被設計的感覺。

不只是交通方面,其它的身為國家的政府官員們在做決策時,可真的有為人民考量嗎?還是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權力、抑或是為了保護既得的利益而勾心鬥角?還望為了下一代能有更好的方式來解決「積息已久」的陋習。否則,未來將是…????????


山有竹林  有容乃大  巧居二人


2002年3月19日 星期二

一路上有你(歌詞改編)


一路上有你
曲:片山圭司 詞:林大仁 (2002/3/19)

妳知道嗎 我心裏都是妳 從見到妳的那一刻起
是天意吧 使妳我相隔兩地 考驗我們愛的真諦
妳相信嗎 這一生遇見妳 是我這輩子的福氣
是天意吧 讓我倆一起 擁抱相愛牽手相惜
也許輪迴裏 早已註定 絲絲紅線長繫著妳
一顆心在風雨裏飄來飄去 都是為
一路上有妳 長相伴長相依
就算過苦一點我也願意
一路上有妳 攜白首到斷息
此生今世我至情永不

2002年3月10日 星期日

何謂「自在」?



常有人認為「自在」是到郊外、在山上、在海邊、在大自然之下,遠離人們的社會,感受不受限制、不受壓力般的吹著海風、望著大地的心情;或是無拘無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任何規則法律能夠約束,套句年輕人常用的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尤其是愈來愈講究「民主」的現代社會,如果我們大家都認為「自在」是如此,那這個現實世界必定大亂。
那麼「自在」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讓我們想想下列的幾個問題:
1.當我們去拜訪別人時,剛進到別人家的感覺。
2.有去過「廟裏」拜拜、或進過「教堂」…等地方嗎?感覺如何?
3.男孩子們或許可以想想入伍時的狀況。
上述我們「第一次」時、或初始時期、開始期間的狀況和之後熟悉環境後的心情是否相同?想想?

是的,對外在「有形」的行為來看,「自在」是對環境熟悉後,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行為舉止的分寸,怎麼樣是合宜的,怎麼樣是合禮的,雖然是有外在的約束、有法律、有規矩,但是對於處在此環境的這個人,他並不覺得是受到約束,因為他的所做所為都「適」於各處,也因此他感到「自在」。
還記得一個兩個畫家畫何謂「靜」的真義的故事。
甲畫家畫的是一幅山水畫;平靜的湖水、沈穩的山脈、…。讓人看了心中平靜。
乙畫家畫的是一幅瀑布畫;瀑布的水聲、風的吹彿、…。乍看之下並無靜的感覺,當看到樹枝上一隻小鳥在此環境下安詳的睡著的模樣。
不知您會認為那張畫才表達「靜」的真義呢?

有人認為宗教有許多的誡律;「十誡」、「五戒」…看到「佛教」中出家眾的「戒律」更是上百上千,有人就會質疑?如何遵守?如何記住?…等。事實上,我們一般人雖沒有什麼戒條,我們都是「自在」於某些外在的行為規範內;若以「心性」修養、修行的方式來考慮,或許上述的想法就能有一些解答。
而所謂的「自在佛」,我們也就可以稍稍了解,其在心境上「自在」的真諦了。

心得:心之自在規矩在,心悸衡量自在裁,若要心能自在行,觀心省行自在來。

2002年2月23日 星期六

專業自主之駕車喻



「專業自主」是對內而言,非對外來說。
換句話說,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操作、運用、整合、分析,加上外來的(向內)需求所形成並呈現出來的專業素養,而在呈現之前的所有過程是有專業自主的。
若是以「專業自主」為憑藉,對外來的質疑加以否定,這非專業自主的真意。
吾人以駕車為譬喻說明之。
視駕車是一門專業,它須要駕駛的技術、反應、熟練、及注意外界的來車,能達到「模範駕駛」,進而開班授課;當其個人在開車時,不會開車的人無法干涉、介入,這可說是專業自主。
若此人有一流之技術,卻喝酒駕車,讓其它人感受到生命威脅,當警察將其攔下車後,卻拿著「模範駕駛」的證件說不會對其他人有所危害,您相信嗎?
所以,個人認為「專業自主」是對內對己之要求,而非對外以求保障的護身符。


人生瑞士捲喻



從前從前、古早古早、很久很久以前、long time ago,有個名曰「靈魂」者,知道了瑞士捲這地方有出名的瑞士捲,祂想要自己也來動手做看看。不過,這瑞士捲非常的特殊,它每個地方的味道都不同且味道會立即消失,要完成它只有在一邊吃時立刻動手做,並一口接著一口,才可能將其完成。於是祂便想要品嘗品嘗這滋味,可惜這瑞士捲並無法一口氣全部吃下,只有切成細細的簿片,透過「細」的品嘗才能做出忠於原味的成品。
這「靈魂」在將瑞士捲切成細片後,便開始準備完成祂的作品。
那知,才剛完成一些些,就被旁邊烤土司的味道所影響,又看到做得精緻的蛋糕,聽到爆米花的聲音,忍不住的吃了幾口,瞬時覺得其他食品的味道異常美味,而在製做自己的瑞士捲時,無意中添加了這些成份。
這天,是瑞士捲完成的前一天,祂將瑞士捲最後一口吃下,獲得了瑞士捲的全部精華,而其味道是無法言喻的,比起之前所看、所聽、所嘗…;然而,祂回頭看著自己的成品,和預期的不同;樣子變的歪七扭八、味道變酸、烘烤的也不完全、還有…;祂懊悔著!懊惱著!…

曰:
欲嘗鮮,瑞士捲,奈何無法一口嚥。切薄片,豈看見,怎知自己在人間。
性本淨,本具足,至善只能片片嚐。忘初衷,來此方,白忙一場?非答案。
色聲香味觸法起,原味何能無酌量?反省思,修房樑,蓋棺論定回頭望。
天堂地獄,只在完成初衷之光亮!
生活體驗點點滴,初衷告知何鵠的,莫要怪罪歹命苦,來時安排是自己,
原有無量慈悲心,遇境不體上天意,自願受苦磨明鏡,何來怨天尤人心?
淡淡滋味細細品,酸甜苦辣多變化,猶如置身煉丹爐,成就一身金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