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認識自己

2001年是二十一世紀的開始,現在是2014年了,在這幾年的時間時代進步飛快,有好多以往無法想像的發現、發明。然而,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
是基因改造?將基因DNA重新組合,令動物健康、植物不怕病蟲害、生長期更短?
是複製動物?以體細胞置換細胞核的「核轉置」來孕育新動物?(1997年複製羊「桃莉」)
3D列印?立體投影?外星人的存在?上帝粒子?
不,都不是。
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現是:「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我認識自己了嗎?

怎麼認識自己?
首先,要分別那些對自己是「能與不能」或「做與不做」的事項!
《孟子梁惠王篇上》孟子曰:「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也。』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這句話是說:「腋下夾著泰山跳過北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為年長的人折取樹枝做為拐杖,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想做、不去做,而不是做不到啊!」
不可能做到的事,硬要去做,會讓自己喪失信心。
能夠做到的事,不去實行實踐,則會讓自己產生懷疑。
只有做能夠做的事、不可能做到的事不去做,才可以事半功倍。
我分辨的出來嗎?
禮記學記:「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學習了彈琴而不去試試,又怎麼知道是否真的能彈出聲音,有聲音而不知道音調的高低又怎會操弄它呢?學習了詩經,不去引用,又怎知如何去譬喻其中的道理?對於各種場合的穿著沒有真的去穿過,又怎麼能知道穿著是否合宜而心安呢?在技藝上不用心學習激發出學習的熱情,又怎麼能樂於學習?
什麼是我「現在」能做的事?
結婚生子、養兒育女、讀書學習、研究發明、觀察分析、慈善捐款、熱心公益、…。
什麼是我「現在」做的到的事?

其次,要明白什麼是自己的「天賦」什麼需要「努力」
國語文、外文、數學、自然、生物、理化、科技、人文地理、電腦資訊、歷史考古、美術勞作、演說朗讀、肢體表演、體育運動、音樂唱歌、維修服務、人際互動、團體領導、文章寫作、記憶背誦、組裝拆解…等
有天賦,能讓自己學習的快、有信心,但也容易讓自己自大或因為「少有心得」而迷失!
肯努力,雖然學習的慢要常常修正,會有很多「心得」,但容易在沒有「恆心毅力」下而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故要在「天賦」中獲得信心、要在「努力」中獲得「經驗值」。

最後,則需常常反省反思,缺點是什麼、優點是什麼?如此認識自己,才能得天助。美國那位放風箏而發現「電」的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過:「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所謂「天助自助者」缺點沒什麼好害羞,修正就好了。優點也沒什麼了不起,能持之以恆才是高手!

關心自己、愛自己、自愛自重;知道自己的所需後,才知道如何為他人付出、進而愛人、關心人。接著從他人那兒得到真心的回饋,從而發現自己未曾發現的自己,這是對自己更深層的瞭解,反覆如此,如此反覆。認識自己也就指日可待了。

共勉之!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神農村的啟示

在遠古時代有一「神農村」,故名思義,在此村莊,每戶皆以務農為生,每戶皆有自己的土地,在每戶門前的自家廣場,皆能順利的種植出實穗的糧穀及甘甜的植菜。除此,每戶在食、衣、住、行亦能無有所缺,自給自足,生活算是無憂無慮。

然在村子前方有一大片的森林棘草,除了看起來陰暗危險外,村民亦無有意願再去開墾。而在村子後方則有一大片廣大平原,雖有村民想要去栽植佔有,亦因「神農」祖先自古所留下之警訓:「門前棘草力可墾,為己為人增福分,後院荒平切勿栽,禍害難保豈天災。」而未有人敢去冒犯這個訓示。

日子久了,人們每日的生活依舊是如此「豐衣足食」毫無變化,人們的生活依舊是「天下太平」無起無伏。而在這天下太平、豐衣足食的日子一日復一日的某一天...。

村子內「一號」這戶人家的家長,有了個想法,他想要有一些不同的作為,因為,從他們這一家人接掌村長的位置至今,總不能讓日子每天皆墨守成規而無有變化,於是他召開了村民大會討論,想對村子前方的大森林展開開墾的工作。然而,這是份辛苦又嚴峻的工作,不止危險在其中,早上出門後,是否能在晚上平安的歸來都是問題,故並沒有人有意願亦沒有人願意;反而是對村後的那一大片廣大的平原有了不同的聲音。
「二號」這戶人家算是長老級的代表,他覺得以他的人生經歷,單憑這句話怎可以讓我們大家受限而不去做開墾的工作,況且開墾改變是好事,不只是為了大家的利益,亦能讓大家能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食物,為了大家...。說得大夥兒躍躍欲試。但是,最後還是沒有通過要開墾這後村這片土地,也因為大夥兒仍對這「警訓」的重視與敬重高於內心的吶喊。反倒是有些人在這次的聚會後內心產生了不好的心思,「空在那兒浪費」、「我來開墾肯定會讓大家都受益」、「要有改變」、「這警訓是真的嗎」…。 

「一號」村長的長子是個有實驗性,務實的人,這天,他告訴了他父親內心的感受,他並不相信這古代所留下的這句「警示」話語,他想要種植開墾,但為了尊重家人及村民,請讓他先試種一小塊後村的土地,在不公開、私下的情況下試種看看,若能開墾再來做後續的決定,若有不妥,小小一塊的試種絕對不會有什麼危害的。
村長的長子,真的對後村做了墾植,這栽種的結果令人出乎意料。植物們長得特別快、特別好,味道亦特別甜美,比起原先的工作量少了很多、不需其他的勞動、工作時間縮短、又無有蟲害、不需休耕,只是令人想不透為何這麼好的土地,為何不能耕種!
人們說「壞事傳千里」,這種「好康」的事也傳的特別快,村民們一聽一見到這神奇的土地,怎不趕快來佔一塊使用。爭相的情況下,最便利的情況就是每戶人家的後院皆成了開墾的園地了。而這「後院荒平切勿栽,禍害難保豈天災。」大家倒忘了一乾二淨了!那有什麼天災,這是「天降神蹟」是福氣,這麼多年浪費了,多可惜。

二年過後,有人發現了,怎麼最初在前院照顧得好好的植物無法成長了呢?雖然每戶多了後院的種植廣場,但前院原本的那塊地,也是用盡心力的經營、努力的去種植,並沒有少用心啊!為何無法生長,有些門戶前院還和家門前的那片棘草連成一片。

這天,「三十號」這戶人家說,她在夢裡得到了解答,「神農」告訴她,原本後院這地是為滋養前院這地而存在的,它原本就是為了蘊藏、儲存而存在的,它就如同一個瓶、一個盆、一個缸,它並不適合開墾,開墾就如同打破了瓶、破了盆、破了缸,它無法蘊藏,當流光了所含,也就空無一物了!而最初的顯現那些好處就如同「揠苗助長」,並不是真的好處啊!

破壞的結果,無法立即再生。要重生則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誰能在二三十年間沒糧食而能存活。故不是滅絕就是遷村。這「神農村」也就不再是原「神農村」了!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20131226朋友友情與知心-早自習與學生分享短文

小時候,有玩伴,玩伴就是遊玩、遊戲的伙伴。有些活動沒有玩伴,自己一個人是玩不起來的。
上國小後,有同學,在學校也會結交到朋友,同學朋友不只是遊戲的夥伴,更是學習的助力。
禮記學記篇談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能與同學一同學習,是件開心的事。

而我
喜歡和朋友在一起
喜歡和兄弟姊妹、同輩在一起
喜歡和年紀相近、相仿的同學、朋友在一起
為什麼?
因為有他們的陪伴,讓我覺得開心、快樂;讓我覺得不孤單、不孤獨。

什麼是朋友?
唐朝孔穎達疏:「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就是在相同學校、相同道場、相同班級的人稱為朋;而有相同志向、相同想法、相同目標的人稱為友。
問問我自己,什麼是朋友?
是能夠時常約出來吃吃喝喝的友人?是能夠對我有金錢支助的友人?
是能有共同話題、聊天說話的對象?還是能夠共同約時間出外遊玩的伙伴?
是能一起讀書研究功課的同學?還是能夠一同玩遊戲的同伴?
還是就只是為了能有很多的朋友,以便真的可以如俗諺所說:「在家就靠父母,出外就靠朋友」?

論語季氏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結交那些,能令我正直,會勸告我行為端正,做該做的人為我的朋友
結交那些,能令我誠信,會規誎我言談說話,說該說的人為我的朋友
結交那些,能令我增廣見聞,增長知識智慧的人為我的朋友
則這些朋友,是對我有助益的朋友。

那些為我的錯誤行為找藉口、當我有不好的言論時還為我說好話來附和我,當我有偏激、偏頗、偏見時,還認為是對的還廣為宣傳。則這些朋友,是對我有損害的朋友。

我有「好朋友」、知心的朋友嗎?
當我不經意的說不好聽的話時,誰會提醒我?(提醒我,是因為他關心我的思想、言語)
當我犯錯時,誰會規勸我?(規勸我,是因為他關心我的行為、舉止)
當我不用功時,誰會提醒我?(提醒我,是因為他關心我的態度、未來)
當我有不好習慣時,誰會勸告我?(勸告我,是因為他關心我的健康)
當我影響別人妨礙別人時,誰會告知我?(告知我,是因為他關心我的安全、生命)

相反的,我是別人的「好朋友」、知心的朋友嗎?
我們談到的話題,是什麼?是遊戲電玩;還是我能瞭解朋友的心情、喜怒哀樂?
我們共同的興趣,是什麼?是遊戲電玩;還是我能瞭解朋友的嗜好、喜好?
我們想到的事情,是什麼?是遊戲電玩;還是我能知道朋友有什麼危難、有什麼困苦、有什麼瓶頸、有什麼不如意?有什麼苦水?有什麼不愉快?

最後,我有「真的朋友」嗎?
我能和我的朋友談天而談心、談心而知心嗎?
我有「真心的朋友」嗎?

===================================
故事:

傍晚,一隻羊獨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從樹木中竄出一隻狼來,要吃羊,羊跳起來,拼命用角抵抗,並大聲向朋友們求救。
牛在樹叢中向這個地方望了一眼,發現是狼,跑走了;

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一溜煙跑了;
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豬經過這裡,發現是狼,衝下山坡;
兔子一聽,更是一箭一般離去。

山下的狗聽見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來,
從草叢中閃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
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愴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來了,

牛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腸子。

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

驢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

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

兔子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跑得快,可以傳信呀。

在這鬧嚷嚷的一群中,唯獨沒有狗。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隻手。

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讓你有些許小歡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著你的人,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

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為你付出、關心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20131220父母恩-早自習與學生分享短文

父母親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接觸到的親人。
古德云:「上帝為了要照顧好每個子民,故創造了父母。」
佛陀也因為父母親的恩情深重難以報答而為大眾開示了源由,因而成就了「父母恩重難報經」這部經典!

還沒上學前,我
學說話、寫字,是父母親在旁指導
學走路是父母親在旁呵護
洗澡、上廁所是父母親幫忙處理
吃飯是父母親在旁餵食

即使是五歲就能自立的天才兒童。這五年;1825天的照顧,又怎麼能忘記恩情!
記得有個故事是如此:

一少女與父母吵架,離家出走,身上沒帶分文。
走了一整天,少女餓極了。
到一間麵店,向老板娘乞一碗麵吃。
吃完麵,少女感動落淚,再三向老板娘謝恩。
老板娘說:「我只是給你煮了一碗麵吃而已,你就如此感恩,你父母每日三餐,給你煮飯吃,少說也有十幾年了吧,你為何就沒有感覺呢?」
少女聽罷,頓時大悟。
回家向父母認錯,自此變成個孝順女。

而我們有什麼感悟?
孝是什麼?
「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我常要父母親瞭解我,我活著的每一天,父母都參與其中,父母會不瞭解我嗎?
相反的來想想,
我又對父母親瞭解了多少?瞭解了什麼?
父母親的生日是何時?年紀已經多大了?
父母親的就學經驗、學校是如何?
父母親的認識過程又是如何?
父母親做過那些工作?目前從事什麼工作?
父母親的嗜好、想法又是如何?
父母親對我有何期待?
父母親最擔心的是什麼?
...

父母親年輕時,我無法參與、知悉。
在有父母的未來,我是不是該多瞭解父母親?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20131216細說從頭-早自習與學生分享短文

今天是12月16日星期一。從8月30日成為國中生至今已經三個半月、15個星期。今天是第108天。扣掉例假日,往來學校將近(15×5×2=)150次,吃了(108×3=)324次的餐點,上了(15×5×8=)600堂課,過了(108×24=)2592個小時;也就是(2592×60=)155,520分鐘。以一分鐘十次的呼吸來看,這108天也呼吸了1,555,200次。


然而,以一分鐘72次的心跳數(155520×72=)11,197,440次。這活生生的一千一百一拾玖萬柒仟肆佰肆拾次的心跳數。我感受到了什麼?


「用心」感受「心臟」的吃苦耐勞、無怨無悔。在它工作時,我是否也努力於課業、追求新知、學習待人、修正缺點、養成好習慣!準備好邁入國中第一學期的終點了呢!


十五歲即現在國中的畢業生,在古代有所謂的成年禮,它是身體改變完成成長的象徵。在唐宋時期這15歲則是可以結婚的年紀了。在九○年前可以用聯考來代表成年禮的完成。現在的我,想用什麼方式來完成它呢?十八歲即現在高中的畢業生,也可以說有所謂的成人禮,即在刑法上要負完全責任。以往的年代各有其目標來完成這個禮節。現在的我,想用什麼方式來完成它呢?


我,13歲,國中生活過了這些日子,成年禮的日子剩下兩年多,我有那些需要加強的、我有那些是深刻記憶的?讓我們來想想..... !


過去的已經過去。


從現在起,每天充實、踏實、落實、誠實,讓國中三年所學成為未來日子穩固的基石!


最後,感謝祖德護佑讓我平安!感謝父母親每日的辛勞,讓我不受飢寒!感謝陪伴我的伙伴!


今天,是充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