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蜜勝前世(一)

蜜勝前世(一)
惡口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個富翁,名叫師質,信奉佛教。有一天,他準備了美好的飲食,虔誠地供養佛陀和僧眾。佛陀受過供養,又開示一番,就領着眾僧回到精舍。
歸來的半途,佛和僧眾在河邊的大樹底下休息的時候,從樹上跳下一隻猿猴,求借佛陀的缽具。猿猴接過佛缽後,速去速來,並且在缽中又盛滿了甜蜜,雙手恭敬奉給佛陀。佛陀接受後,又把它分施給眾僧,令猿猴多得福報。猿猴看了,歡喜跳躍。過了不久,猿猴死了,轉世為人,生於師質的家中。出生的時候,家裡所有的食具,都滿裝蜜糖。師質夫婦覺得奇異,就此把他取名,叫做蜜勝。
光陰如箭,歲月奔馳,一轉眼,溜過了幾年,蜜勝已長大了,他厭煩塵俗,要求父母允許他出家,父母高興地答應了。
得到父母的讚許後,蜜勝到祇園精舍,投佛出家。因為他前世的善因,很快地證了果。
有一次,他和同修比丘們出外度化的途中,感到熱渴異常,大家都想有一杯飲料。這時蜜勝比丘,將空缽向空中一擲,然後,雙手去接時,缽中已盛滿着佳蜜,送給眾僧解渴。回到精舍時,有一位比丘,就向佛陀請教道:「蜜勝比丘,過去修的是什麼福?為什麼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夠方便求得蜜糖?」
佛陀答道:「你們記得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猿猴,求借缽具,裝了佳蜜,來供養佛和僧眾嗎?由於他的喜心施捨,死後就轉生為人;由於他的誠心,供佛佳蜜,所以今生隨時隨地都能夠得到蜜。」
佛陀說過以後,比丘又問道:「佛陀!蜜勝的前世,又是什麼因緣,才墮生為猿猴呢?」
這時佛陀的四周,已圍繞着很多弟子,佛陀看了看他們後,才說道:「蜜勝會墮為猿猴,那已是五百生以前的事,也就是迦葉如來在世的時候,有一位青年比丘,在偶然間看見另一位比丘,跳過一條小溪,就笑他的姿態,如猿猴一樣,因此犯了惡語的罪。所以他墮落為猿猴,後來他知道自己的錯,曾向那比丘求懺悔,免墮地獄受苦,並因此勝緣,猿猴能遇佛得度,今生也很快地證了羅漢果。」
佛陀講完以後,諸比丘們都知道了,一句惡言,就能招來苦報,因此,大家再也不敢有戲言和惡口。因為因果是不會饒過人的。

阿難前世(一)《佛陀十大弟子傳》

阿難前世(一)《佛陀十大弟子傳》
阿難長得英俊瀟灑,文殊菩薩曾用「相如秋滿月,目似淨蓮花」來稱讚他。
一天,口渴難耐的阿難向一位正在汲水的少女乞水。這位少女名叫缽吉帝,是被人們稱為賤民的摩登伽族人。和貴族少女一樣,她對阿難仰慕已久。她見阿難前來乞水,受寵若驚。
阿難喝過水,向少女道謝,對她突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少女望著阿難遠去的背影,心生愛慕,從此陷入初戀的相思之中,終日魂不守舍。
在母親的再三追問下,她道出了實情。母親不忍心女兒一天天消瘦下去,打起了歪主意:娑毗迦羅先梵天咒能迷惑男人,如果把阿難騙到這裡,請人念咒,讓他們生 米煮成熟飯……
一天,波斯匿王舉行盛大齋會,佛和弟子們都在邀請之列。阿難因為外出未歸,沒能趕上齋會,便獨自到城裡托缽。經過摩登伽少女門前時,少女笑盈盈地迎接他, 「阿難比丘,你還記得我嗎?」
阿難確實沒有忘記這位美麗的姑娘,微笑著點點頭。
少女激動地拉住阿難的手,說:「跟我回家去吧,到我家受供。」
阿難神情迷茫地跟在少女後面,來到少女的閨房,像木頭人似的任由擺佈,心裡想擺脫,可又無能為力。
此時,王宮中的齋會剛剛開始,釋迦牟尼佛知道阿難被魔咒所困,無力解脫,便吩咐文殊菩薩用楞嚴咒救護阿難。
文殊菩薩趕到少女家,用楞嚴咒破了娑毗迦羅先梵天咒。阿難猛然醒悟,擺脫了少女的糾纏,狼狽不堪地回到精舍。
摩登伽少女不甘心就此罷手,天天在精舍門口等候阿難,阿難到哪裡,她跟到哪裡。阿難無奈,求佛幫助。
佛說:「明天你把那位姑娘叫來,我和她談談。」
第二天,少女隨阿難來見佛。
佛沒有責怪她,慈悲地對她說:「你想嫁給阿難的心情我理解,可阿難畢竟是個修行人,你要嫁給他,必須先出家修行一年。」
少女滿口答應。
佛說:「出家必須得到父母的同意,你父母同意你出家嗎?」
「佛陀!從小到大我父母全聽我的,他們肯定同意我出家。」
就這樣,摩登伽少女歡歡喜喜地削了髮,成為比丘尼中的一員。
出家後的缽吉帝在佛法的感化下,熾熱的心一天天平靜下來,逐漸明白過去對阿難的執著是愚昧的。
佛陀告訴弟子們:阿難與缽吉帝五百世以前在一次偶然邂逅中相視一笑,從而引出今生這段情緣。
此後,缽吉帝更加精進修行,成為比丘尼中的佼佼者,比阿難還早證得聖果。

佛陀前世(七)《佛教故事大全》

佛陀前世(七)《佛教故事大全》
施送佛像
有個大國的國王,名叫波塞奇,是位虔誠的佛教徒。
當時正是佛沙如來住世說法,波塞奇經常請如來和弟子們進宮受供。一天,波塞奇王心想:如來能在都城說法,讓民眾觀仰,是何等幸運!可是其他城市的人民卻見不到如來,這怎麼辦呢?
於是,他決定把如來的尊容畫下來,送往各地,讓百姓供養。
波塞奇王請來很多畫師,可是無論怎麼畫都不理想。最後還是佛沙如來慈悲,親手畫了一幅,讓畫師們臨摹。不久,各地百姓都可以請到佛像了。
波塞奇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因為施送佛像的因緣,涅槃後很多國王建塔供奉他的捨利。

目犍連前世(一)《經律異相》

目犍連前世(一)《經律異相》
善緣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個地方盛行邪見,很難教化。佛說:「這些人與目犍連有緣。」於是就派目犍連前去教化。
果然,經過目犍連的開示,城中百姓紛紛歸順佛的教法。
佛說:「往昔劫中,目犍連曾是一位樵夫,打柴的時候不小心驚起無數蜜蜂。目犍連就勸誡牠們說:『你們都有佛性!如果將來我成道了,我會來度你們。』現在這座城的人,就是當時那群蜜蜂,因為目犍連曾向牠們發願,因此與他們結了善緣。」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畢業道歉文(及修正)


各位同學好:
今天是各位同學的畢業典禮,和大家相處三年,雖然在最後的日子未能陪伴大家,和同學們一同走到最終。不過,也因此有機會寫這篇文章,並準備這些畢業紀念品讓大家留做紀念。
記得我國小二年級時,有位女轉學生(溫慧襖)轉來,坐在我旁邊。看起來我和她每天打打鬧鬧,其實是我常常欺負她。有一天,她突然又轉走了,我心中的感受非常難受,想找她道歉說聲「對不起、抱歉」的機會都沒有,心中耿耿於懷並留下遺憾,從此「請、謝謝、對不起」常在我的口中,尤其是「對不起」。
和大家相處的這三年,我不是聖人,即使是聖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沒有錯,更不用談我了。和大家相處的這三年,是彼此的成長與學習,在過程中,令大家覺得不舒服的地方在此向大家說聲「對不起」(鞠躬)
言語上我常常用斥責、命令、威嚇、要脅、等方式,若令你不舒服,「對不起」(鞠躬)
行為上我若拍打過你、推擠過你、抓你胸領、觸碰過你,令你不舒服,「對不起」(鞠躬)
讓大家受到傷害,並不是我的本意。請相信我,我不會傷害大家,身為師長的我更不會對大家有傷害的意圖。
「對不起」對我而言,就像這水杯一樣,它會倒空,重新來過。
(引導同學)現在,在畢業前與同學互道「珍重、再見」再加上一句「對不起」盡釋前嫌吧!
倒空的杯子,未來我們都能接受更多的新水、活水。

謝謝大家在畢業前的幾分鐘聽我說這些話,讓我將水杯倒空,重新開始。
再說一聲「對不起」,再見了,三年的緣份就此告一段落,也許在地球上的另一個地方我們還能有緣再見,到時,只是打個招呼,都滿心歡喜。
大仁 敬筆(2016/6/12)

====================================================================各位同學好:

今天是各位同學的畢業典禮,和大家相處三年,雖然在最後的日子未能陪伴大家,和同學們一同走到最終。不過,也因此有機會寫這篇文章,並準備這些畢業紀念品讓大家留做紀念。
記得我國小二年級時,有位女轉學生(溫慧襖,也許是溫慧遙)轉來,坐在我旁邊。看起來我和她每天打打鬧鬧,其實是我常常欺負她。一天,在無預警下她突然轉走了,我心中的感到非常難受,想找她說聲「對不起、抱歉」的機會都沒有,心中耿耿於懷並留下遺憾,從此「請、謝謝、對不起」常在我的口中,尤其是「對不起」。
和大家相處的這三年,我不是聖人,即使是聖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沒有錯,更不用談我了。三年的時間,不單單是你的學習也是我的學習,是彼此的成長與進步。在過程中,我令大家覺得不舒服的地方在此向大家說聲「對不起」(鞠躬)
○言語上我常常用大聲斥責、命令、威嚇、要脅、等方式,若令你不舒服,
「對不起」(鞠躬)
○行為上我若拍打過你、推擠過你、抓你胸領、觸碰過你、做勢打你、…等,令你不舒服,
「對不起」(鞠躬)
讓大家受到恐懼、傷害,並不是我的本意。請相信我,我不會傷害大家,身為師長的我更不會對大家有傷害的意圖。
「對不起」對我而言,就像這水杯(舉起水杯)一樣,它會倒空,重新來過。
(引導同學)現在,在教室,畢業典禮前幾分鐘,我們要先互道「珍重、再見」(請同學說出口)
(引導同學)現在,我們再加上一句「對不起」盡釋前嫌吧,身旁是你三年的國中同學喔!(請向身旁的同學說聲對不起)
現在,杯子已經倒空,未來我們都能接受更多的新水、活水。

謝謝大家在畢業典禮前的幾分鐘聽我說這些話,並重新開始。
再說一聲「對不起」,再見了,三年的緣份就此告一段落,也許在地球上的另一端,我們還能有緣再見面。到時,只是打聲招呼,都會滿心歡喜。
祝大家如同水杯上的那艘船一般
一帆風順
大仁 敬筆(20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