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佛陀前世(五)《佛教因果故事》

佛陀前世(五)《佛教因果故事》
金槍
  一天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們剛從城裡乞食回來,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面搖動起來,接著聽到有人驚呼佛陀受傷。大家相繼趕到佛陀的住處。
  佛陀端坐在房中,傷口在腳上,阿難正在細心包紮,一根沾血的木棍橫臥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佛陀一定是被木棍所傷。
  「佛陀金剛不壞的身體,為什麼一根木棍就能傷害呢?」有弟子問。
  佛陀開示說:「這就是業緣。說起來已經是多生以前的事了。當時我是個商人,和一位朋友渡海經商,不久就賺得一大筆錢。歸途中,我們的船停靠在一個港口,那是個繁華地都市。我的朋友被那裡的美女迷惑得六神無主,忘記了回家。有位好心的船夫告訴我們這個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嘯的襲擊,再不離開,危險就要降臨了。我的朋友迷戀那座城市,對船夫的警告置若罔聞,我勸他也沒用,他完全失去了理智。船隻有一條,我不能拋棄他獨自先走。一天晚上,我們為此爭吵起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我氣極了,顧不了許多,抓起身邊的木棍向他揮打過去,他的腳被我打傷。現在,你們不難知道我受傷的原由吧?佛陀應化在此世間,就和眾生一樣,有生老病死。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違背因果法則。」

佛陀前世(六)《興起行經》

佛陀前世(六)《興起行經》
馬麥
一日,佛陀與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拉漢應婆羅門阿祇達之請,前往接受三個月的供養。
然而,供養當天,阿祇達被魔亂心,沉迷於五欲之樂,關閉家門不讓任何訪客進入。
當佛陀與五百位比庫抵達阿祇達的住處時,無人供養,祇好坐在大樹下休息。
弟子們紛紛入城托缽,但三天都乞不到任何食物,惟有遇到一位養馬人,將馬所食用的麥糧減少,以供養佛陀及五百比庫。
阿難見了十分難過,但不得已,只好請一位老婆婆將馬麥煮熟,供養世尊。
世尊食前祝願後,因為佛陀的德行,難以下嚥的馬麥變成了美味可口的麥仁粥。
經過這場境遇,弟子們十分不解,為甚麼萬德莊嚴的佛陀,也會有淪落吃馬麥的一日呢?
佛陀開示僧眾:在過去久遠世以前,有一佛名號為毘婆葉佛,在槃頭摩跋城中,有十六萬八千位大比庫常隨佛修行。
該國的槃頭國王、諸大臣及全城善男信女們,皆以虔敬的心供養毘婆葉如來及諸大比庫,令他們衣食無所匱乏,而能全心修行,無有罣礙。
城中有婆羅門的導師,名為因提耆利,精通梵志修道典籍及各種修觀的方法,教授五百童子。
有一天,國王設大齋會,先恭請毘婆葉佛,而毘婆葉佛也慈悲應允。
於是宮中眾人用非常盛大隆重與歡喜的心準備各種珍饈佳饌並以上等的毛毯鋪在座位上,恭迎此毘婆葉佛的到來。
這時國王在座位上,攝心正念,長跪、恭敬地執持香爐,對精舍所在的方位說:「齋會時辰已到,恭迎世尊前來應供。」
毘婆葉佛見時辰已到,便與弟子們著衣持缽、威儀庠序的來到皇宮接受供養。
一一就座完畢後,國王以虔敬之心上供種種佳餚。
這時,有位名為彌勒的比庫,因為生病無法前來應供,所以毘婆葉佛慈悲的幫彌勒比庫準備了一些食物帶回精舍。
經過梵志山的時候,因提耆利聞到美味的食物,知道國王竟先齋供比庫們而沒請他,嫉妒之情油然而生,便憤憤然地說:「這沒有頭髮的道人應該吃馬麥,憑甚麼受如此美味的供養。」
又轉身問五百童子們:「老師說的對不對?」諸童子們回答:「老師講的一點也不錯,他們師生應全部都吃馬麥才對!」
佛陀告訴沙利子:「當時在山上的那位婆羅門就是我的前世,五百童子就是現在在座的五百阿拉漢,當時生病的彌勒比庫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
佛陀向沙利子說,當時我因起嫉妒的惡念,說這些人不應吃美味的佳餚,而該吃粗糙的馬麥才是,而你們亦同聲附和。
因此緣故,我與你們在地獄中輪迴好幾千年;現在雖已成道,由於過去的宿世因果,所以我們共同吃了九十天的馬麥。
當時我沒有說毘婆葉佛應該吃馬麥,祇說這些比庫們該吃,所以我現在吃到的是麥仁,而你們附和的時候因說了毘婆葉佛與弟子們也應共同吃馬麥才是,所以你們吃到的是麥糠。

舍利佛前世(一)《佛教故事大全》

舍利佛前世(一)《佛教故事大全》
慳貪
在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一個癡呆的人。他雖癡呆,但他知道勤儉,喜歡積蓄黃金。癡人為了能多積些黃金,到外做苦工。可是當時的工資非常低微,除了自己的生活費用以外,又要蓄錢,的確不容易。幸好波羅奈國是個熱帶的地方,長年如夏,農作物的收穫很是豐富,吃飯不成問題。由於氣候的溫暖,衣服也很簡省,不必多求。就是破了,縫補一下,仍可穿著。這樣,一件衣服,可以穿得很久。對於吃穿,癡人很會節約,因此,賺來的錢,慢慢地積下很多。錢多了,他就拿到城裡去換黃金。回來以後,零星的碎金,裝於瓶中,封好瓶口。癡人的黃金隨著時間逐漸增多,他歡喜非常,在自己的家中,挖了一個洞,把黃金埋藏起來。
日子過得很快,癡人積金的願望,日日俱增,久而久之,已經積蓄了七瓶黃金。這完全是以血汗換來,可以說是血汗的結晶。終身的辛苦,吃的粗,穿的薄,這時年紀已老了,百病叢生,但癡人仍然愛金如命,不肯花錢請醫治療。因此,在病榻上,輾轉幾天,即與世長辭了。
生前,癡人喜愛黃金,常常睡眠不安寧,聽到有一點聲音,就驚慌恐怖,並且心裡常生瞋恨。因為瞋恨的結果,使他變了一條毒蛇,但他還沒有忘記土裡的那些黃金,整天不離此宅,守護著金瓶。房子已破壞,裡面又有蛇,所以沒有人敢進去。為了愛金瓶,毒蛇死後,仍受生為蛇,守護著自己的寶藏。這樣,經過了一萬年,毒蛇忽然厭煩蛇身。它靜心思維,知道自己生生世世為蛇,是由於執愛金瓶所致。因此,就想舍金造福。主意已定,出了破屋,來到路旁,躲在草堆裡,探頭四望,看有沒有過路的好心人。可巧,來了一個慈祥愷悌,和藹可親的人。毒蛇高興的叫道:“請止步!我有事相託!”
來人聽到聲音,停腳顧看,卻不見一人。正想舉步再走的時候,毒蛇從草堆裡爬出來,擋阻他的去路,並向來人說道:“請不要怕,有事想麻煩你,如果能答應,功德無量。”
來人看到這條蛇,驚得拼命跑開,並說道:“你是一條毒蛇,我不能接近你。”
“不!我沒有惡意,如果傷害你,我不得好結果。來!你跟我來吧!”
來人看毒蛇並無壞意,就放大膽子跟著它走。走著走著,來到破屋裡,毒蛇在一個地方,繞了一下,對那人說:“在這塊土裡,藏有黃金,請代為我作布施供養。你能做到嗎?”
過路人答應了,就挖開土,找出一瓶黃金。這時毒蛇又說道:
“你拿這瓶黃金,到寺院裡交給住持和尚,替我辦齋,供養諸聖眾。不過,在那一天,你要用籃子把我帶到寺院裡。讓我禮佛,拜聖賢,消除我的業障。”
那個人點頭答應,依照毒蛇的意見去辦理。齋會那一天,蛇被帶到寺院來,專心一致地聽眾僧誦經持咒,心生無限的敬意和無量的歡喜。主持和尚又為毒蛇說三皈,廣說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等等妙法。毒蛇聽了,歡喜接受,並又請主持和尚,到他以前藏金的地方,將剩下的六瓶黃金,都拿出來,廣作佛事法會。
做完佛事後,毒蛇罪盡命終,投生忉利天。享完了天福,再生於人間,善緣遇佛,皈依佛陀,在佛陀弟子中,他很快成為大阿羅漢,這就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須菩提前世(一)《佛陀十大弟子傳》

須菩提前世(一)《佛陀十大弟子傳》
瞋恚
須菩提少年時代與眾不同,性情多變,集聰明智慧、樂善好施、瞋恨熾盛於一身。
他家裡很富有,父親常常給他零花錢,然而他不願做金錢的奴隸,常常把錢施捨給窮人,有時看到衣衫襤褸的孩子很可憐,甚至把自己貴重的衣服脫給他們穿,自己 則穿著短衣短褲回家。父親斥責他有失體面,他非但不聽,反而出口頂撞,最後父親決定不再管他了。
從此,須菩提更是我行我素了,見到自己喜歡的人,能把身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他,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常常破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加,因此經常有人到他家裡告 狀。家裡的人也管不了他,時間久了,誰也不理他了。
一天,須菩提在家裡實在待不下去了,走到山林中,情緒很壞,風聲讓他生氣,鳥叫聲也讓他生氣,一個人無緣無故破口大罵。
山神勸他不要再折磨自己,建議他皈依佛,讓佛除掉他的瞋毒。
須菩提第一眼看見佛陀就心生歡喜。佛陀為他開示瞋恚的過患,並教他忍辱。這天,須菩提成為比丘中的一員,並很快成就了聖果。
弟子們問佛:「佛陀!須菩提以前造作了什麼惡業,今生常懷瞋恨呢?出家以後又為什麼這麼順利就得道了呢?」
佛說:「過去迦葉佛出世的時候,須菩提在長久的歲月中處處供養比丘。後來,有個比丘不領他的情,惹惱了他,他便罵道:『你這個比丘太可惡了,跟毒龍一樣。』因為這個業緣,他五百世中受毒龍身,心常含毒。現在雖得人身,仍有惡習,常常生起瞋恨心。又因為他過去世供養比丘,種下無量福田,現在隨我出家,很快獲 得解脫。」

周利槃特前世(一)《佛教因果故事》

周利槃特前世(一)《佛教因果故事》
愚癡
佛的弟子周利槃陀是個極其蠢笨的人,可是他對佛陀有堅定的信心,依照佛陀的教示,六年之間專誦「掃帚」二字,最終獲證聖果。
多生以前,他是個養豬人。一天,他趕了一群豬到集市上賣,半路上要過一條大河,為了趕早市,他用繩子把群豬繫成一串,又怕牠們狂叫,就用棉布堵住牠們的 嘴,拉著繩子強行過河。由於他的無知,群豬在河中喘息困難,還沒上岸就全部悶死了。
他的全部本錢就此喪失了,呆立河邊,想不出一條生路。
幸好這時來了一位高僧。在高僧的勸說下,他出了家。
由於無知而堵住豬嘴,傷害了很多生命,他今生遭受蠢笨的果報;由於前生出家修行,他今生能遇見佛陀,證得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