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為了公投找到的影片「澳洲總理陸克文」

公投關係,對此議題關注了一下。不小心看到此 看到網路上澳洲總理陸克文與反同者的對話。他說「我不相信人於出生後才選擇性向」,這與我的想法相同,是出生前選擇的性向。
澳洲總理陸克文回應反同性戀牧師」並在下方留言處回應了我的看法「有人在我的」
不知過了多久,有人回覆了我,如下圖
未提供相片說明。

再一次的回應是,如下圖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文字如下:



謝謝你的反問,角色扮好就不會了。 怎知我前世不是女人,但今世我生為男人了,已換成了男人的角色,就努力把他扮演好吧! 適應環境不也是如此! ========================= 性別問題多出現在家庭問題、問題家庭。可以稍加探知一下各種不同類的家庭狀況,在家庭中是否「過關」或「不過關」,成長的結果各有不同。 造物主本不可知,故要去研究及感受,人世雖稱塵世但「無形」之物亦甚多,「氣」亦為其中之一,不妨試試。(哲學、儒、釋、道、民間信仰、…) 出生時身體有缺陷的人,亦各有其個人自身的課題在,例:「力克」。無關他人之事。有人用「佛家因果論」來說是嚴厲了些。 上述能量的說法只是在說明:「出生時是自己決定(男女)身分的」,如此而已。也是在強調「靈魂沒有理由錯放」。因為感覺這樣的闡述,性別就成了:「自己買了想要買的東西,開封使用過後卻不滿意,堅持要換貨退貨!只是,找不到老板,卻要其他顧客背書。」這…我不當保人的。 「愛」太籠統表面性太強,大愛、小愛、真無私、假無私,人心隔肚皮,誰知? 角色身分是對待的分際,有時為夫、有時為子、有時為兄、有時為弟、有時為主、有時為客、有時為長、有時為幼、有時為友、有時為敵、有時為同事、有時為職位…各有不同的應對進退,不會完全一致。是責任的學習。在做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訊息,吃過苦頭從挫折逆境中奮起者才是更接近造物主者,而若閒閒沒事,光用想的,這太閒頭腦容易為思想念頭所占據。很多動腦不動手、好逸惡勞、動力不足而致停頓者最後常是醫院的常客。 結論一下個人的想法 「天性、本性,祂是中性本來就沒有男女」,然而,出生後賦予身體就有男女之別。是男、是女?不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重點。 因為,一生的課題是由此而來,如何無悔恨的完成它,各有方法。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表面謊言與事實真相

一件事,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有事表面工夫是必要的。
將責任歸究於自己,也許能讓事情煙消雲散。
但是,教育的功能沒了、目的沒了、作用沒了、方法沒了、結果沒了,最重要的是熱情沒了。
這次不想要到學校任職亦同,

表面謊言的回答
集中學生學業日進,曾主任對學生的管理亦自成有效之法。是另謀它途之好時機。 況我等「疾言厲色」之輩對現今學生已無用武之地,故應及早另謀出路才是。 再言,小弟目標雖不能一時半刻即至,但也託大家之福能緩緩漸進。盼有朝一日可以對家人、大眾有所貢獻。 有緣必能再見,故不做道別。謝謝您在集中的照顧。

事實內心的真相
我的想法是「要導正學生,只是方法太過於迅速、劇烈。」
校長的一句話「有辨法降伏學生再做,別讓我擦屁股」
原本心中漸小的火光,在此「火滅了」
也許會在別的地方再點燃起,未來再說吧!

=====================================
記得在帶班至三年級時,班上同學因為新來的國文資深老師要求嚴格,在考試時作弊,被老師發現要記「小過二支」,學生回去告訴母親後,母親到學校來要找國文老師理論,認為老師對他的兒子有針對性。那時身為班導的我得知這件事後,會同國文老師和家長談論。
而家長原本不諒解老師的作為,
1、孩子只要能通過就好,不需要求那麼高。
2、孩子要往興趣發展,國文不用如此要求。
3、國文老師要求太嚴格。

我的回答
1、學習不是用作弊的方式來通過,是想正確的方式通過
2、我們要培養有正確價值觀的子女,不是要有高學歷的罪犯。若價值觀不正確,倒不如不要學習專長,因為所學的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3、好的老師不好找,嚴格是負責任的表現

最後給與「警告一次」,並告知其要努力銷過。
=====================================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細說從前:小二的事,記得當時年紀小

我就學的過程中同學姓溫的也就只有一位,而姓名中的字也不確定,不過,就以現在父母親的角度來看,其中的「窈」字的音義應該是最接近的,真實的名字是什麼,已不復尋找。不過,它在記憶中慢慢的變淡變得模糊。曾經在網路上找了一下,看不到也不容易找,也許改名了,也許不喜張揚,也許有太多也許!不過,這「砰」的一聲,帶我回到了過去!

這天是1979年的某一天,是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不知是因為我有些愛耍寶、個性單純、好使喚、還是唱遊課認真、喜歡和女同學一同競玩跳繩、鍵子,對學校推行的課間活動也很熱衷的緣故。感覺新來的這個女導師還蠻喜歡我的。

有天,導師說:「有位新同學要來,要調整位置」。調整完後,老師竟然問我:「這樣好嗎?」我搖了搖頭。調整了幾次,這次,終於我的位置旁邊是一個空位,導師問:「這樣好嗎?」我點頭了。心想:「認識新來的同學很好,我會好好照顧。」

隔天,豈知蕭、曾、邱同學開始議論,我是因為知道是女同學才要跟她坐,「男生愛女生」。誰料,原本的初心卻因這句話被打亂而迷失,「才沒有,我又不知道是男生還女生」。「老師有說」「我沒聽到」「故意的」「沒有」「那為什麼」。在無話可說的狀況下,答:「那她來我不讓她坐」。她來了,我真不讓她坐,她哭了,我緊張了。雖然當時耍了任性,然而在最後的情況下,因為害怕導師來被看到,反而請求她不要哭。

這天開始,我們兩個天天吵吵鬧鬧。尤其這以往兩人同桌分別掀蓋的小長桌,中間那小小的分隔中間隔板總是難以安全的支撐,為了讓自己寫字順利,我推過去她推過來,總是要得到一陣拳打才停,回想起來,慶幸的是我並沒有動手,而是較多語氣上的不禮貌。

拿人家的姓名開玩笑來讓對方生氣常是男生搗蛋的開始,「會搖,會搖,」諧音的名字被我喊著,搖著屁股,搖來搖去,拿別人的名字來說笑,女生哭了,自己的心也受到罰責,只因同學的一句話,卻常常這樣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不值。

考試的日子,驚覺全未準備,與後面那位成績不錯的榮昌同學講好要傳答案給我,拿了可以折成小片的墊板並在上面寫了答案傳過來傳過去,身邊有讀書的溫同學看到了,小聲的「ㄏㄛˊ」了一聲,她,被我半哀求半威迫的不可以告訴老師。結果,作弊作到第一名,老師不知情的還依慣例的給了獎品,這女同學有智慧的悶不吭聲,讓我自己反而覺得非常羞愧,自此就不再作弊!啊,這且不在話下。

又是一個吵鬧的日子,這天她火氣特別大,又是掀蓋桌子的戰鬥…在推過來推過去時,突然一聲「砰」她的拳頭落在我的背上,在安靜的教室上隔外顯得大聲,我忍住嘴吧不「啊」的作出聲響,但她又被老師叫到跟前去,老師說要叫姐姐來,她哭了,那時,其實我心也慌了。
不久,也不知啥原因,她轉學了,我,心裡不是滋味。該不會是我的緣故吧!
惦記著自己的不是,不是滋味四十年,夠了。

想想,其實也有一起歡笑的時候啊!
還望她將這段小學就學的時期當成是有趣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