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教育to社會,酒駕如何解決?

新聞報導:年代新聞

#不酒駕者本來就遵守,訂定法律規則本不會有影響。即使違規罰1000萬實際上也罰不到。怕什麼?
#酒駕就是不遵守規則者。習慣不遵守,令其能受到警惕的豈是小小傷口、少少罰款。他怕什麼?

綜上所述,還有什麼要考慮的?



是立委花費 需 #應酬喝酒
是官商暗談 需 #把酒言歡
是富有商人 需 #飲酒作樂
是空虛孤單 需 #填補心靈
是打拼經濟 需 #借酒澆愁
是八大行業 需 #陪酒作客
是作奸犯科 需 #迷幻麻醉

教育to社會,回應專欄「不一樣的請舉手」

我的看法:
遇到的只是 #不適任教師,以為只要「公開」、「常談」讓大家熟悉這些名詞就好就可以習以為常,殊不知這和每個家庭的 #家庭教育 連結更大。
有些 #社會教育 也在做同樣的事。
當傷害的人、受傷的人愈多,修復速度不及傷害,自然就產生不一樣的表徵。
失去本來面目,呈現的就不一樣了。


以往的老師雖然教授課業不多,但對學生家庭隱私因與家長的 #互相尊重 而有默契。
倒是一些受歐美教育的新一代思維的老師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建立「教育to社會粉絲團」,覺得社會教育很重要

2018/12/29本日在Facebook設立了一個粉絲團「教育to社會
目的在對一些社會時事,做一些較有理性的「留言」「說法」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家庭問題之03母子

近來從媒體聽聞到很多的資訊,有年輕少女於路邊生產並將其丟棄於垃圾筒內、有將自己子女虐待棄養、有為了感情的事離婚、再婚而又遇人不淑、或為了新的戀情而消失不見、…等,造成的問題是「繼母相處」、「單親父親」、「隔代教養」、「孤兒」。在上述的種種情況之下,若是談到母親的恩情,這些子女的回應必多是「不以為然」!

那再追溯往前,看看上述這些為人母親的原生家庭是如何

大部分亦是如此;她對待自己子女的方式,就像她的父母親對待她一般。所以,這是一個「循環」。子女在成長過程的環境中每分每秒的刺激「耳濡目染」,有的不以為意;18歲未婚生子的母親,子女更在16歲也未婚生子,並視之為稀鬆平常;有的雖然自己非常不喜歡、排斥家中的對待狀況,但是自己卻走上了相同的路。不管是不以為意還是排斥,它「循環」。

家人遺傳的血親關係本是一種循環,而家庭環境更是一個容易養成「循環」的地方,所以要改變「不良的循環」,家族的後代必定要有非常強大之毅力、決心與覺悟。否則,問題只會愈來愈多,影響的不只是自己的家庭,也會造成社會問題。

所以,該如何呢?個人以為

以絜矩之道自處,為美善之地準備。由吾變化,傳善於後,自身力行為模範,可謂後世之福。

共勉之!

註:絜矩之道
《禮記.大學》: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