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岳母同住滿四個月經歷


2019/9/1
靜美近來全權照料媽媽,我只得偶爾在他要出門離得久些時幫忙停看聽一下。因為媽媽的尿布用得不少要常更換,我也就要常常迴避。
其次,又因媽媽身體關係,肛門口有一痣瘡,常會癢,他會覺得靜美擦不乾淨,也因此而常常叫靜美、質問靜美擦拭狀況。再者,年長者對於「風」也很敏感,風大風小有風無風也常常是等一下要這樣等一下要那樣的調整;不過,相對於之前「塵土」「空污」「煮飯」「後院養鴨」等味道的影響、及燈光的大小明亮等,現階段就比較少抱怨了些。
晚些和靜美聊聊時,他覺得媽媽晚上的狀況比早上要多,這和醫院住院者抱病在床的狀況似乎是大同小異呢!
因為是自己家人而要求多,因為是自己人而視為理所當然,這種隨著他人被牽綁而受縛的感覺,我甚是不喜歡呢!
20180901習得:「惜皮小傷呼天搶,也累旁人圖荒忙;金鐘罩得傷何見,也為盡頭增彩妝。」

2019/9/2
星期一,小朋友開學後算第二週,早上我熱了些菜幫忙準備了些許早餐,靜美接手了去,十點多時,靜美的媽媽突然吐了,靜美叫我快快拿塑膠袋,我急忙的趕了過去。十一點左右,我大哥來電,說我媽膝蓋要檢查,需半身麻醉,還要在秀傳住院一天左右,看我能不能過去看看簽個同意書。總覺得,我媽決定事情受人影響太深,沒有主見也少判斷,之前我爸對事情太匆忙的決定所導致不良後果,我媽也沒有得到教訓。於是乎就到醫院和我媽說了我的看法,再看看他的決定如何!時節對身體的影響必有其因,也建議他如果真的要做這種檢查,等過些時間到了十月、十一月再說吧!
晚上靜美說「今晚應又無法睡了,現在躺十五分鐘要起來坐十分鐘」。聽著,反而令人有些生氣,也常常提醒靜美「我要照顧的是你,不是你媽。」
20180902習得:「緯線為橫經者縱,直旁姻親本不同,織網若無他網結,搶奪離異全告終。」

2019/9/3
早上總要問靜美一句「昨晚睡得好嗎?」昨晚,還好。小朋友上學後,要靜美到一樓當我順氣推拿的練習對手,沒五分鐘,二樓就在叫人。剛才看到媽媽可以自己躺回床上而已,現在看不到人在身邊就一直叫,真不知以往他能一個人住,是如何過的。
下午,大姊因為看到我分享給她的紀錄文章,打電話來給靜美,對媽媽來這邊住,覺得抱歉。其實,我的用意並非如此,紀錄媽媽在我這兒的一些事,是要讓大家知道媽媽現在的狀況。當然,不一定都是好事,好事對自己有正面的立即助力,而壞事、不喜歡的、感覺不好的,當然就必需引以為戒,紀錄下來並隨時「反省、注意、修正」,讓自己不要成為有這種自己不喜歡的態度、行為類型的人。
無法避免的事也必須做就面對它,想法解決。逃避或閃躲不會是好的選擇。
20180903習得:「相處必會耳濡目染,其中的好壞,也需經決斷、毅力,選擇什麼要件來塑造自己這一生所要成為的人物。」

2019/9/4
下午大同來換裝大房間冷氣。媽媽坐起,躺下都可自己來,為何總要老遠的叫人來幫忙他那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2019/9/5
靜美身體不適,我至國稅局辦貨物退稅。

2019/9/6
早上靜美至上班的博愛機構將他在公司鎖在櫃子內的物品帶回,中午靜美與我因早餐吃太多而吃不下,媽媽下午約一點多才用餐。「將話說清楚,講明白」是最近聽到靜美說最多的。明天起讓姜姜及竹竹每天規劃早餐要吃的東西,已經有料可以自己煮的就直接煮,要備料的,爸媽幫忙準備,還是要自己煮。

2019/9/7
姜姜今天煎蛋餅當早餐。宮竹不舒服,最高發燒39度。

2019/9/8
早上宮竹紅蘿蔔蛋炒飯,姜姜則是紅蘿蔔炒飯不加蛋。上午十一時左右,靜美載兩女出去買媽媽用的尿布並到全家福去看姜君的鞋子,媽媽一直問靜美到那兒去,問她要做什麼,她說要換尿布。因為她是有意識的人,就請他等靜美回來再說了。
習得:「自己的事自己能做時,別拖著別人做;真的需要別人時,『時間』看不過去倒也幫忙錯過。這有些像是『狼來了』的故事呢!」

2019/9/9
姜姜今天熱土司當早餐。宮竹今天請假,上午載宮竹至台中看醫生。

2019/9/10
姜姜今天熱土司當早餐有素火腿及果醬。雖在咳,但宮竹仍要上學,靜美載至學校。媽媽叫人說要起來,還是疑問著這句話「媽媽坐起,躺下都可自己來,為何總要老遠的叫人來幫忙?」幫他起來後,他自己走到位置上。我只幫他拿了碗、湯匙,他覺得稀飯冷了,幫熱一下稀飯,他自己就將平時靜美為他做的事完成,裝牙、盛稀飯、吃早餐、…等。

2019/9/11
姜姜今天煮雞絲線及細麵。星期三,下午宮竹不用上課,載宮竹及我媽到台中看中醫。靜美在家照顧他媽。回來已經是六點多。宮竹雖咳,但發燒好多了36.9度,結果變成了靜美發燒38.7度。靜美真的睡了一覺,好多了,晚些量還37.7度。晚上,和小弟一家約了9/13回老家燒烤,備料就要請姜姜記下準備。
習得:「有事沒事自找事,近來『知否』學處世,『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喜得,喜得!」

2019/9/12
姜姜今天炒麵當早餐,還加了素火腿絲,鹹味夠,算是重口味。

2019/9/13
今早靜美買了飯團。三餐從早餐開始,讓小朋友每天想早餐吃什麼,即使是相同的,也能愛物惜物。今天算是休息一天。靜美從媽媽到來,為媽媽準備早餐,媽媽會覺得不盡理想,問他想吃什麼,竟答「我也不知道」。想吃什麼自己不知道,為他準備的他又覺得不好。這真是難呀!晚上回家,靜美告知我,她機構的主任一家人同夫人小孩有來家裡拜訪,看看有沒有較好的解決方式,可以照顧媽媽也可以讓靜美回到機構上班,說了好幾個建議,其中也有讓靜美帶媽媽在日照、並帶媽媽去參與。看來靜美在機構做得很不錯。
習得:「事前人問無意見,事後嘴嫌難得閒,批評貶低砍傷人,還請出示尚方劍。」

2019/9/14
靜美將昨天的剩餘烤物炒成炒飯當早餐,好吃。從我爸檢查身體至現在做放射電療,晚上我幾乎天天回家,我媽也算是天天帶了市場買的菜分我一些,有時請印尼朱熹騎腳踏車送來,有時自己騎電動車來。我不喜歡和家人「常有」金錢往來,因為會有情誼交換而非真心之感,這種送禮物的方式算是折衷方法吧!

2019/9/15
靜美因為媽媽想吃故買了碗粿,順道買了飯團。相處久了總會因為自己習性看不慣這、看不慣那,我們一家也為媽媽修正了很多以往的習慣來配合她。例:門窗常開為流通空氣現在也常關閉,風扇吹涼散熱現在也少吹,留夜燈以免半夜受傷也將燈熄了,地板毛氊為方便小憩也收起來,餐桌座位大搬風,所有的人事時地物多為她做了不少配合,還是覺得不滿意。從她談話內容總覺得是拿了不少錢給靜美,養著我們一家子,所以,大家要為他所控制、限制、叫喚,而不是因為他是「媽媽」的身分,所以,靜美才付出這麼多。我就從沒看過聽過那在機構照顧人的有這麼盡心盡力的。

2019/9/16
早上姜姜煮了細麵及炒蛋。十點左右,靜美到機構公司拿單子填寫,要讓媽媽參與日照除了要社工來家中評估,還要媽媽到醫院檢查身體狀況。媽媽躺到十點四十五左右在叫人了,我就上二樓,怎知原本笑笑的和他說,他卻翻臉:還說要叫我將他的頭抬起來,背部如何如何?就不知他要做什麼。
下午,四點多我去載竹竹,靜美說他媽跟他說「要去住我家」,問他誰替他換尿布?他說自己換。問他為什麼要去?說天機不可洩露。問他誰照顧他?他說「親家要照顧他」。這是在說笑話嗎?他是認為:在我父母提親時他有說過要嫁女兒時要一起嫁,現在我沒有好好照顧他讓他滿意,所以,我父母親要負責?
要嚴肅誰不會,要生氣誰不會,話說清楚就是溝通而已,有這麼難嗎?等我練到「他心通」再來閉口不言用想的吧!
習得:俗諺說「不孝媳婦三頓燒,有孝女兒半路搖。」媳女子婿任意換,原是聚少離多好?

2019/9/17
早上靜美蒸了饅頭,姜姜煎了蛋。十點多靜美到機構拿昨天買的但忘了帶回來的尿布。原以為貨運來,下樓看,剛好岳母叫人,我就再上二樓,她已經坐起來了,原來他要坐起來,這不是自己可以嗎?我就告訴他「自己會的可以的,自己做。」「不會的需要幫忙的,要叫人。」否則就是太過依賴。如此也會牽制了他人。
下午,四點多,縣府及秀傳醫院各有一位人員到家中做日照的評估,對居家老人從一到八級有失能狀況的評估,最嚴重的是第八級。而在問完輸入系統給出的狀況是屬於「第六級」,照服的補助約有二萬八(自付額16%),輔具補助約四萬(自付30%),而其中一直強調「使用者付費」一詞。而岳母在別人面前卻一直強調自己是有能力的。然而,背後卻要人一直幫忙,這不是矛盾嗎?

2019/9/18
早上十一點半左右,靜美大姊及大姊夫來看媽媽。一起吃完中飯,媽媽仍在休息。直到十二點十五左右才坐起來,母女談的內容我也沒啥注意聽。中午,我載回竹竹後,大姊夫及大姊待至下午二點四十五分才離開,回到台北也要下午五、六點了!
習得:補助本有資格符合之規定。要政府幫忙,資格審查資料多。要人民繳稅,一句話就打死。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大女兒長大了

今天姜姜回家洗完澡,告知媽媽他月事第一次來了。靜美告訴我,我要他多多對女兒說說一些注意事項,也許日子久了就知如何處理,不過,有人指導比自己摸索好多了!

恭喜她,長大了,「冰品」要禁了!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金錢價值觀的溝通


記得以往就同靜美說過「歸零」這類似的詞,最先開始是什麼時候已不知道了,小朋友學游泳時有提過一次,過年時也會因為紅包的問題而提過。今天(2019/9/14)因為她都說沒有,所以,我就於此時此刻紀錄下來,以後若有相同的事件,就能拿出來看了。
小朋友學習沒有動力,喜歡學東學西,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並看不到她們的用心。爸爸媽媽花費了不少的金錢與時間,換來的卻是小朋友三分鐘熱度,父母親辛苦的逼迫。

以往,我在學習時,自己沒有任何的金錢或存款,每當向父母親要學習另外花費時,是開不了口的,心中感到虧欠及擔心,小學三年級學了一個月的畫畫就是如此,也因為自己覺得花費太多,停了不學過了一個多月後,家人問起怎麼都沒有要繳錢,我才說出已經沒有去學了。
高中,在外生活,覺得課程趕不上了,也不敢向家中要錢,也不知如何打工賺錢,只有從生活費中省下些許,每天存些錢,等夠了再去補習,還向同學打聽並一起去旁聽。花費心思也花了一個月的錢,在學習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就知道自己學習落後的差距是多麼大。
而學不會,至少用心過。也感恩家中金錢經濟的支助。

現在發現,家中小朋友出現了狀況,媽媽原本的用意是要存些錢當成「教育基金」,但
1、他們卻曾向我說,存款的錢是她的,不能隨便亂動。即使是說笑,也含有幾分的真心。
2、當要用存款中的錢繳交學費,學習的費用,還會鬧彆扭。
3、兩個人會因為比較存款金額的多少而心中有抱怨及吵架。
4、學費都父母親出,想要另外學習也向父母親要,看到廣告單就自動拿給父母,也不管金錢的多少。但說到要用到存款中的錢,就無聲無息。
5、用別人的錢去學習,學習態度隨便。也怕用到自己存款中的錢。
6、教科書,也都因為是父母出錢,就沒有一本寫完的。
7、買文具用品,真的有物盡其用,有了這、還要有那,相同的要好多款,好像在蒐集但又沒有確實的使用。
將他們的存款「歸零」只是一種說法,要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用心。
而不是花別人的金錢時,無關緊要。
當要花自己的錢時,不學沒關係。

在此記下此事,「歸零」二字,真的說過。




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別人家冷氣線路與我們家大同的,怎麼不同?


以上是別人家的線路,線材估價,直線部分,一公尺三百元,一個轉彎也是三百元。



以上是舊的線路,沒有裝塑膠套,鋁鉑及黃色、黑色帶子都是自己加工的。用另一種套,也是一公尺三百元,但無轉摺處。



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岳婿同住~紀錄到八月31日


2018/8/20
今明兩日靜美排定休假,雖說專業的照護員照顧自己的父母,有比較輕鬆嗎?在我來看是,沒有!早上,隨時要注意自己媽媽的狀況,有其他事時,才叫我看一下。況今天早上也帶了我媽到台中看了腳膝蓋的腫痛。子女說的話聽與不聽,建議能聽得進去與不理,就有大關係。像我媽看了中醫,稍加調理,就好些了!只是,醫生也說了,我媽的狀況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況是靜美的媽媽。晚上,靜美一小時起來一次,一個晚上都睡不好,只能建議靜美隨時補眠。
20180820習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耐心、時間、與現象的合成,積勞成疾也是同義詞。平時惜物愛物保養物品的概念,等同於身體的對待。只是,『意外』可以瞬間全亂壞。」

2018/8/21
靜美的媽媽個性是:凡是想要自己來,自己沒辦法時也要逞強,有時稍加強迫,對他而言反而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一種合理解釋。
然而,自己的要求與別人的強迫是不同的。
再者,對自己子女小小事的要求,與對不是自己子女的要求,心態也不同。
執著,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是習慣的盡頭。靜美的媽媽在家要穿托鞋,短距離的走動,要穿好再行動,就算急著要去上廁所,也要先穿托鞋。這穿托鞋的動作是怕腳溼氣重滑?還是擔心別人對自己身體腳溼的看法?
今天早上,媽叫靜美,一下子要坐起來,五分鐘,一下子要躺下,五分鐘,這樣不舒服,那樣不舒服。對子女的使喚理所當然,馬上要得到解決,無法立即解決就自己來,無法稍等,自己又無力完成,然後讓自己更不舒服或受傷,這又是另一種惡性循環的習慣。
晚上,媽也叫靜美,左邊躺不好,要上一點,要下一點,要轉右邊,要坐起來,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對,整個晚上自己睡不著無法睡,靜美也只好跟著如此。
對靜美來說,媽媽叫,他必定會立即處理,媽媽的要求反反覆覆,媽媽在過程中達到他要的舒服、舒適了嗎?沒有,累了自己,也累了子女。
對我,媽媽就不會叫得這麼勤,且我不會立即處理,會稍待一下,等一會兒再到他那兒,他也覺得好像沒什麼關係了。這是那些住在安養院老人們的子女和自己父母親之間相處的無奈嗎?
安全感,也是另一項心理的感受,在他行動不方便或較無力時,我會背著他上上下下,上下樓、上下床、到廁所。然而,他常常會拉著椅子不放,拉著欄杆不放,全身好似要對抗的施力。以此力量保護自己,無法放心的讓他人來幫助,但又需要別人來幫忙的矛盾,常常上演。
20180821習得:「愛面子,可以約束自己,不好的事就能不做,它也會限制自己,讓真心受到障蔽,戴了假面具。」

2019/8/22
早上起來,看靜美還在忙整個晩上沒睡,我就要靜美向機構請假。然,他已經在晚上三點和他公司的主任說了。不過,就我來看,靜美一直跟在媽媽身邊,媽媽有要求,靜美就立即處理,其實這對彼此都不好。就像早上,媽媽一直叫要靜美帶他去上廁所,我背他去,到廁所上完回到位置,又要去一次,其實是一直有包尿布了呀。
讓靜美載小朋友上學後,就讓靜美在一樓休息。
媽媽躺在二樓,以為靜美上班,只有我在家。他在床上,唉了幾聲就睡著了,我在樓下寫這篇紀錄,偶爾上樓去刺探一下情況,誰知他醒來了看到我,說要坐起來,我就將他扶起;他要我做自己的事,我又下樓;一會兒,我上樓,看他在吃飯,只是完成的難度有些高,本想餵他,但他不要,就將食物放在湯匙上讓他自己送到嘴邊,他喃喃說:「怎會有氣無力,我就不信」。聽到了他說這話,知道他心理還難接受身體的這種狀況。所以,我就盡量讓他自己完成。
吃完飯,他坐在椅子上,也沒說啥,我就下樓完成這篇紀錄了。
中午,我去載小朋友,誰知,靜美上樓了。
現在,他頭痛,怪罪頭髮短,頭髮短是靜美幫他剪的。
現在,他無力,怪罪我,說「補腦」的藥吃法不對,我不記得有和他說過。
20180822習得:「藉口,可以讓自己多了些輕鬆,少了些責任的背負。」

2019/8/23
昨天(22)下午靜美去剪頭髮,帶了兩個小朋友去,和媽媽相處時,他說的話比之前不清楚及難理解,花了大半的時間溝通,或許因此他覺得累。晚上,沒有吃晚餐,就休息了。今天早上,問靜美昨晚有睡好嗎?靜美說媽媽沒有叫他,他只幫媽媽換一次尿布而已,只是媽媽流了滿身汗,因媽媽還熟睡,故靜美上班前,亦先幫媽媽換完尿布,宮竹九點要直笛隊練習,八點四十五分,媽媽睜開眼睛,因為假牙未戴吧!一直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要起來」?「頭」?「腳」?「手」?原本扶他坐起來,他一直抖,又在說東說西,似乎意識不清,本要請宮竹扶一下,但宮竹很害怕,問宮竹為什麼怕?宮竹說「阿嬤很瘦,怕自己太用力」。就請他打電話給媽媽,看媽媽要怎麼辦?宮竹媽媽說要讓阿嬤躺下,不要餵水,他再看看。
就請宮竹自己走到學校去上直笛,九點半,靜美就回來了。原本也是不懂媽媽表示的意思,在餵了一些有糖分的飲料補充一些血糖後,看起來好多了,溝通似乎也好多了,但還是會抖,應該是沒有力,而媽媽的要求,也因為他的狀況,也無法盡如他意,只能盡量了。
20180823習得:「不熟悉的事,總躲著恐懼。趕恐懼出門,唯熟悉進來」

2019/8/24
下午二時多媽媽躺在床上直叫我,說要起來,我將他扶起,他說要到餐桌前坐起來,並且要自己走。我在旁看著,二三公尺,走了將近半小時,走到目的地時,還跟我說了「我成功了」「馬到成功」。坐在椅子上後,說頭後方沒有靠著,就找了個超大的紙箱摺起來稍加替用,不一會兒,他叫我扶高他的腳、一下要我將他的頭壓下、要拉起要扶正、又要我將他的身體往前壓,來來回回說這不對、說那不對,四個小時後,問他這樣要做什麼,他說「在治病」。原本滿身大汗,更嚇了我一身冷汗,原以為是他要微調他的動作,怎知是在做這危險動作。晩上,媽媽睡得甚好,靜美也就能好睡。
20180824習得:「人們是會互相影響的,愈親近的人,更是如此。」

2019/8/25
今天我小弟要辦家庭聚會,在其家附近訂了三菜一湯、炒麵、炒飯及比薩,另各家準備一道菜,原本預計我家共五人參加。不過,告知媽媽後,他不去,靜美必須在家陪他也就三人參加。
早上,準備了從網上學來的「鹹酥G」料理,媽媽試吃了幾塊,還要靜美多拿了些。而氣學食譜的「根強枝壯」這道牛蒡料理他就咬不動。我邊做還讓兩個小朋友一起動手學習,煎煮到十一點才完成前往。
回來,靜美說他有幫媽媽「通便」排出了不少累積在身體中的糞便。
晚上,媽媽就坐在推拿床上吃了從聚會拿回來的麵食,也睡了一夜好眠。
20180825習得:「飲食,是入口,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便溺,是出口,推離了人與人的關係,這是表面上的事。若兩者反之而亦能有真,才識得真。」

2019/8/26
早上,媽媽坐起來吃早餐我看見他可以拿碗,才在和靜美討論原因是宿便排出、夜晚睡得好、飲食充足、還是什麼因素?並想說寫一下近日狀況,想不到,大姐就打電話說下午要來看看媽媽。
媽媽三四天未下床走動,雖排泄、排便都在床上,因為上次背他到廁所上,結果他坐者時也沒有力氣的倒下來,所以靜美就要他直接在床上大小便。今天,至少又有力氣拿起碗來自己進食,算是有好轉吧!
下午下了些雨,四點半前後,大姊夫與大姊到了,姊姊同媽媽談了些事,也談到了要將台北的房子出售一事,大姊夫躺在躺椅小憩了一下,因主題難以插話,當了旁聽眾,想,以我而言若55歲要一天開車地往回台北,這不知要吃下多少的提神物品呀!本要到上次的餐廳用餐,不過,它和圖書館相同於星期一休息,只好到另外一間「花園廚房」去用餐,媽媽不去我也不餓,這次就換靜美跟去,我和媽媽在家,七點左右五人用完餐回來,聽靜美說這間在月底要結束營業,下次,若是星期一來的話就要找另外找一間了。
20180826習得:「吃得下,排得出,睡得好,雖是日常,也難日常。」

2019/8/27
下午,突然聽得靜美大聲且生氣的叫了一聲,才知媽媽要躺著喝「仙草蜜」又在喝時倒了一地。我說「這有顆粒的東西,躺著喝不好,危險。」靜美說「知道,但媽媽說要這樣喝。」中午、晚上,媽媽皆可以又回到餐桌旁用餐,也算得上是件好事,姊夫與姊姊遠到而來對媽媽的關心,看在媽媽的眼中對媽媽的幫助也許影響更大。
20180827習得:「平常之中難覓常,起伏頻頻求日常,常與無常參差過,識得真常也無常。」

2019/8/28
早上快六點時起來為姜君小朋友準備早餐,忘記昨天已有買了土司,就順道準備些菜以備中午使用。媽媽叫靜美後,說要喝茶,餵完茶。靜美下去補充茶水時,在一樓向我說他要在樓下休息一下,說「媽媽昨天不知幾時起來,自己走到坐位上,坐在椅子上,並拖拉旁邊的椅子發出聲響叫他,那時約二點,並生氣的坐到四點」。我就要他在一樓好好休息。不一會兒,媽媽又叫靜美了,我過去問他有什麼需求,他問「靜美在那兒」,我說「我要他去休息有什麼事叫我」,他說「要到餐桌坐位」,我說「昨天晚上二點時,不是可以自己去」,他說「力氣用完了」,我就幫了他到桌子旁的位置上,看他身旁的水壺沒水,就下樓裝水,這保溫瓶就裝熱水,順道將靜美裝的冷水帶上二樓。
等了一下宮竹小朋友起床吃早餐了,要竹竹先問一下阿嬤,可以幫忙的就幫忙,不能幫忙的要叫我。阿嬤要泡牛奶,杯子內要全熱的熱水。我就幫他倒了熱水在杯子內,他摸著杯,不信的說不熱,告訴他是熱的在冒煙,他也不信,等會兒他再摸杯子,才比了個OK的手勢。
吃完,他要躺下,就幫他躺下,一會兒,他叫我要幫他將假牙裝綿花,我說「你躺著,用假牙的綿花做什麼?」他說「等一下吃飯用」我說「現在躺著休息要裝假牙嗎?」「沒有」「那等一下吃飯再來裝綿花」
九點多,靜美要去機構公司拿他的物品回來,竹竹也要跟去。
十點左右,媽媽說要起來,幫他扶到了餐桌旁坐著,就開始自己裝假牙上的綿花,完成就問中午吃什麼,我問「十一點就要吃午餐了嗎?」,他問「早餐吃了」,我答「是」,他就拿起餅乾自己吃起來了。
十一點多,母女兩人才回到家。
下午,媽媽要上大號,靜美問他上完了嗎?媽媽說「想上」,靜美說「現在躺在床上了,上完後再來處理。不用事前通知。」也是因為媽媽常常說了,靜美在旁等候著,結果沒上、或是睡著,費了許久時間等著這處,那處的事也無法接續或完成,這兩處的事盡空,也不是件令人開心的事。
20180828習得:「有些事,學會等待,是重要的。」

2019/8/29
早上因我媽腳膝蓋又腫痛了,雖上次拿了二星期的藥尚有一半未吃,仍帶他去台中看診,這次人少,看診時間也就長了些。等候包藥時,我媽立即忙著買東買西買些認為我需要的東西給我,看著是怕欠下了我人情,而這些東西,我實在是用不上有些家裡仍存有,和他往來的鄰居、朋友、娘家親戚、其他子女,也從沒看過他這麼在意受到幫助就立即要還清,心裡實在不是滋味。中午前因老家有事要他處理,在十二點前送他回去。
靜美在家和他媽媽,也看出、理出了一個他媽媽對待他的模式「躺下後,半個小時,定是要叫一下靜美來的」
20180829習得:「短時對待豁達巧,長伴相聚細節擾,若要相安兩無事,糊塗健忘隨身寶。」

2019/8/30
女兒們開學了,他們去了學校,也好可以辦些事。將我自83年購得,已騎了25年的摩托車給報廢了,放在家中閒著,下雨天淋著,要用時發也發不動,也是堵著路口進出的不便。就和靜美兩人一同處理了。
出門去,告知了媽媽,在車行因為忘了帶印章,靜美回家拿,我在車行等時,車行老板娘和我談到靜美,因為他家也有人曾在靜美的機構住過的,說靜美在機構的服務是盡心盡力人人稱讚的,將自己媽媽接來親自照料更是難得。聽著,在鄉里也算是傳出了美名。
20180830習得:「莫要人言起伏攪,自己心安最重要。」

2019/8/31
早上辦了機車燃料費退款,順道到同學開業的眼鏡行拿眼鏡。靜美照料媽媽的時間比例比以往花了更多,前些日子還說覺得照顧媽媽的空閒時間比機構多,還覺得有些無聊,現在反倒是成了便利超商24小時的服務。我都要不捨了。
20180831習得:「若是全為自己想,親朋好友也離鄉,怨得他人無仁義,曾幾肺腑感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