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20210917

https://photos.app.goo.gl/15wtuwyBNYTcTC2b7

1、九族巷旁鐵網邊的轉角處。處理前(3)
2、處理後(3)。用牛筋繩來處理,果真範圍是不一樣的,不過也要避開這粗莖的雜樹、雜草。
3、房舍旁的水溝,稍加疏通(1)。不過,好像效果有限呢!
4、這鐵鍊道水溝後段,打了一些才想起要拍照呢。處理前(3)
5、處理後(3)。打到最後有積水的地方。這兒,還是依舊會淹水呢!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20210916

https://photos.app.goo.gl/n5N4VrQKLToZZFGE7

1、這鐵網旁,雜樹多。處理前(3)
2、處理後(3)。這割草機沒用到呢!用鋸子鋸、用「狂刀」砍,這除下來的還要搬到邊邊堆起來,來來回回,也沒處理多少,太陽高掛,悶熱、滿身汗,就休息了!
3、肉桂樹旁,也就門面附近,再接續。處理前(3)
4、處理後(7)。這用牛筋繩除的區域,這樣的範圍,讓人看起來才舒服!這,打久了,看那草屑飛濺,會有舒壓的感覺呢!哈!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富貧各三代,風水輪流轉?

 2006年四月,我找了不少資料完成了族譜(註一),要不是老爸不熱衷參與「全國林姓宗廟」這林氏家譜,這資料早就有人做好了!來台第一代祖為天來、(2)允、(3)文藝、(4)廷文(其他兄弟省略)這年代久遠,幾位先祖的遺體、墳地不曾見過!
而內陸則是由知名的人物(註二)來尋根便利了些,也就知道接在「福建的龍海市角美鎮埔尾村林江海」家!

====高祖父====林彩微(從內陸算來是十七代)
這彩微祖是來台的第五代祖是長子,在集集靈骨塔中有實際的位置呢!。他生了三子,最小的就是「力」我的曾祖父!墓碑上的「新高」(圖一)是集集鎮在日據時代的地名郡號1920~1940年左右!

====曾祖父====林力
曾祖父單名一字「力」是名商人,當時台灣人與日本人從商談何容易,這日本人在做事,說好聽是認真,而說難聽就是出名吹毛求疪的,而在臨終時能建如此的墓地,也算是富甲一方,這...方法如何?就不得而知。只是添購了不少的土地,成了地主,聽上輩說的誇張了就是「從這看過去,所看到的都是我家的」!這曾祖父生了兩個兒子,騰飛是我祖父、而我叔公為松川。

====祖父====林騰飛
祖父的身體不好,父親出生不久就離世,共有四個兒子,祖母是祖父的第二任太太,也就是大伯是大媽生的。二、三、四是祖母的親兒子,這寡母帶大四個小孩豈是容易,大富人家不易易嗎?只能說,不逢時吧!原上輩留下來的算是多的,但國民政府來台,1953年推行了「耕者有其田」,這祖母沒有接受教育,害怕政府的威勢,送出了不少土地呢!也就留下房舍及旁邊的一些些地。老爸在我們小時候喜歡帶著一家人在過年時回那水里舊家的庭院拍這全家照,是對這地方小時候的情感與眷顧吧!
不過,看叔公一家人過得不錯,這應該是有男人在家的差別吧!
所以,祖父這一代,要算是富還是貧呢?還是不算?略過呢!

====父親====
而就上一代,父親來說吧!他不愁吃穿,但,算是有上一輩及同輩的壓力吧!對金錢是非常看重的,但又與他的個性有關,這身為軍公教人員不私底下拿人的錢財及回扣,算是有積陰德吧!只是男女這方面的觀念與行為,特別了些,這也是為何母親說自顧不暇對子女的教育有抱歉的緣故!

以時代來說,曾祖父是富的第幾代呢?
以金錢來說,父親是多?是少?是富?是貧?
而我又應該是屬於什麼?

  
            
(圖一)2020清明                                                (圖二)2013年清明




註一:網路族譜,圖為截取電腦版的後段

網路族譜網站




註二: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20210914

https://photos.app.goo.gl/m6UZEsvdopa8Ef3SA
1、到鐵網處拓展區域,處理前(3)
2、處理後(3)。誰知這區域不是雜草的莖粗而是雜樹多,沒有一字鐵是處理不了的,還好小心了些,這在水溝旁五、六棵被埋在雜草中的小相思沒被我砍了,幸好保住了!而將這雜樹除了,還有不少需要鋸的,處理下來的這小雜樹,還要移到一處,來來回回,一下子就太陽高掛了!
3、這門面鐵鍊道路旁有這狗尾草,換了一字鐵,就順道到此除一除。處理前(2)
4、處理後(3)。這處理完這些粗莖的草、小雜樹,同樣要移動。不同的事,這兒的藤多,有的已經是覆蓋了整棵樹。
5、整理了幾棵相思樹後發現,想到之前看到那些枯死的相思,或許與這藤整個覆蓋有關、被灑農藥有關、螞蟻太多有關。這只要有藤,那螞蟻就藏在其中呢!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20210913

https://photos.app.goo.gl/FYhMySHzFWJW3vrBA

1、打九族巷旁,本不知要從何而起,那起不過去呢!就從這牆壁尾農夫家旁開始,處理前(2)。
2、處理後(8)。這鐵網旁的草,上次才打完,就長的如此之快,而且莖也特粗,這牛筋繩斷得快,就換上一字鐵。這一字鐵雖然利,但進度沒有牛筋繩來得快呢!
3、處理過程還看到鐵網上有掛著「冬瓜」呢!雖然小,不過長得還不錯呢!而這鐵網的轉角處的竹葉,可長得有些超過了!算是,一條可以通往的道路吧!
4、上次忘了拍的那農夫的稻苗盤(1),堆著的地方前幾天才打好,這又長起來了呢!看不見了,哈!
5、這房舍右側的這一區域,久沒處理了,這牧草長長了,也只有一字鐵可以處理呢(1)!
6、牛筋繩用久了,覺得一字鐵危險多了,速度也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