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為何很多病痛與骨架有關?

記得民106年介紹淑智到信宏中醫去看其小孩的眼睛病因時,她回應我,醫生說是「骨架」的因素。對她而言「眼睛怎會和骨架有相關」這是很難理解的事。以學過氣學的中醫師之專業來解釋是一件麻煩且困難的事,又因為西醫是自小的教育,它的接觸頻繁已被灌輸了不少還在還在實驗階段的知識,眾多成為人體的實驗品、改來改去的不負責任的對待,已被掩飾,還樂此不疲,奇哉。

再者,真正中醫在關連性上有所不同,傳承久派別多,雜了。況現在一般人又對西醫的信任感比中醫強,對此回答,想必是令其「疑問重重」

其實也很簡單,這先天性的會與骨架多有關,是因為骨格構成,它連接了肌肉,神經於此也受關連。

以胸廓為例。橢圓形如下來說明,

神經拉緊(註),就是對身體損傷的起始,骨格位置是否長得正確正常,它影響了身體各部分神經系統的鬆緊,運作就會受到干擾與影響。

傳統的整骨會有效果,但骨格、肌肉、神經,皆有相關,若有拉緊沒有歸位,也就會有這次處理好了,怎麼幾天之後又是一樣,感覺沒有效果,就是回到之前所處的狀態。也因此對療效產生懷疑。故常有人追求另一種方式,就是讓原有的感覺阻斷、蒙蔽、或是將其傷害而令其無感,因為無感,看來好像是好了,結果反而是更糟。這就是欺騙。自欺欺人的醫療方式。

不是醫生的人外行如我,只是到教室學過,這說明的原因我可以被說服而接受,且親自體驗過後更能有信心,不知一般人可否?


註:
此處拉緊相對的就是彼處壓迫,實際上是雙重的傷害。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線上觀賞動畫「長安三萬里」


自2025年「哪吒2」的風起,這內陸動畫就常為人所提。動畫因為是虛擬的,就如同古人常以說故事來勸諫、詩人寫詩反諷時政、…等。在這類休閒產物的其中也可以接收到不錯的訊息。

最近常看到、接收到的,就是「長安三萬里」動畫的訊息。本還以為是2025年繼哪吒後最近要再發布的新影片,原本是2023年就有的。自接觸了3D對平面的也就興趣減小,若平面的內容不能出眾,根本就不會有吸引力。

網路上看了一下,加上片頭片尾,整片片長2小時50多分也將近三個小時。看了不少3D動畫,本以為3D只是這片子的特點,想不到「真不錯」蠻對味的

對我這一代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意喻深、令人內心起波瀾。

或與時代的教育有相關吧!

也令人羨慕那一代人的才氣,如天上仙人一起下凡共創時局般。

值得觀賞,也算是回味早期忘卻的學習。

維基百科截取

2025年4月30日,《長安三萬里》在台灣各電影院公映,上映版本除國語外另提供閩南語版本,而閩南語版本亦有在福建再次上映的計劃[7]

常收到訊息,或許是這原因吧!





和印表機維修員的談話「長奕之事」


早上雷射印表機(影印機)的維修先生又來了,讓我簽名的時候,我問收費是按張數的嗎?他說是租用的。因為怕擔誤也只稍微的談了幾分鐘的話。

921前幾月在新店長奕時也曾維修過印表機,當時是客戶購買送免費維修,雖然產品十幾萬,客戶多為大公司、公家機關,因為是「噴蠟」性質,畫質好且防水,有不缺資金或有相對需求的客戶也不少。只是出勤維修幾次後,不可能完全的免費,那就要有違心的言論,來讓客戶挑錢。這比起在私立學校當教師要去招生,還要更令人不適。都是我做不來的原因。

現在改成這種方式,以月租的方式是很好的,比起之前論紙張多寡的方式來計算收費。這,算是最好的方式。對於外勤人員在外與人面對有改善困難,而不是讓他們做「使心眼」「說違心話」的事,留下員工也就容易了。想當初921離職回鄉,在不少地方也詢問過其他公司維修員是否也是如此的作業,也就是「真維、假維」。看他們回應的困擾可以看出是大同小異的。公司有接收到員工的心聲改成如此,或是曾經歷過此困境的員工升職(註)或創業而改變,都是對第一線底層維修技術員最好的方式。

看他有些年紀也應該經歷過這困擾,公司能為員工著想而有變革是值得嘉許的,能挺過這一路辛苦的員工也著實不易。

現在,心中能具與之同理的心來祝福,算是不枉曾經的經歷。

註:記得那時的經理是李○豪兄,63年次單親母親吃素,是離職後總經理再請他回來!也待我不錯。我離開後聽說他要調職高升到台中,想必他是改革的一份力量。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20250502不知該不該報銷了

20250502

https://photos.app.goo.gl/rqpJ8sJfmKtSP8Cj9

1、修剪一下桑樹,終於看到桑椹(2)。附近用手鋤鋤(2),太陽很大曬一下子皮膚就很痛。
2、這抽水機很久沒發動,連獨輪車輪胎都沒氣了,發不動查看下,發動前就漏油(1)。108年的財產,年限2年(2)。也不知搞不搞得定(v1)。火星塞先拆開來看看(1),這化油器應雷同割草機,充滿油放血一下(2)。
3、處理及發動將近一個小時,沒反應,但聽聲音好像有要起動的感覺,可惜沒力力道已不足,先歸位。



不視靈光一閃的晚上

4/30晚上下班到老家看母親時,門口剛好有位老婦人騎機車問:「這兒是『金○』家嗎?」我回,就是這裡,請她進到家後,母親看到也久久叫不出名,最後稱「阿足」(音)。一位屬虎一位屬龍。這是與母親相差二歲的阿姨。

這位阿姨自己一個人住,她有三個兒子,二位在台北,還有一位排行第二的在桃園,在桃園這位可以每個月見到一次,是因為她要到長庚醫院去輸血,前一天會到桃園住一晚,隔天子女再載她到醫院。看完立即就搭高鐵到烏日,再從烏日回到竹山。如此的行程高鐵40分、公車50分。一趟一個半小時,來回在旅程中就三個鐘頭了。

看坐在椅子上的母親稱讚她很厲害,這兒稱讚那兒鼓勵。有談到母親請外勞、談到阿姨自己煮食,她也自己談到住在台北的不習慣、不方便、不適應、…等。

這自己「經營」了八十多年的家,再到其他地方?怎可能會捨得原來的地方呢。

就像是我對老家與現在的住家一般,對於老家,在高中之後就常在外,不經常回家,主要經營者也是父母親,聽著、看著,這老家本來留下的一間房也讓與了兄長的子女來住。所以,未來當父母親皆不在了,這房子也就不會再有人保留,除非是常住於此處的兄弟姊妹。

這感覺可以在自己買了房子後有體會。

我,捨不捨得就在是否持「深耕」了?

想來另一半應該會不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