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工地整理要盡快告一段落

物品整理有些麻煩。除了私物、公物可以分得清楚外,那些公費消耗品或是私人用過的物品的丟棄與否?

例:下方這桶從家中帶來的清潔劑原本是倒在小瓶中的,現在就放在廟前了。也算是回報感謝每天的用水。


私人物品的購置是否堪用、佔用、留用,每天中午花些時間處理,再留些時間休息,花了不少天的時間。

時間花費愈多,愈讓人覺得我放不下。況看這兒的草愈來愈長,又不是份內要做的事,總像是在招惹不必要的麻煩。之前,也貼了不少私物,該拆的拆,該丟的丟,該銷毀的銷毀,可以帶走的帶走,不能帶走的盡量回收,也就只能如此了!

希望六月前能完成,愈早愈好,鑰匙也該歸還,車子也該歸還。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與喪葬相關的是嚴肅的事

下午(6/5),有○○禮儀業者來到辦公室。與這業者在2019年有實質(註一)的接觸過,見其與家屬(註二)互動的態度不喜歡。知其底(裡),才會明白表面包裝的用意

喪葬,對我而言是嚴肅(註三)的事。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也是。

嚴肅是在處理的態度上,「相關的事」就是要嚴肅。
何謂嚴肅?嚴謹,肅敬。
嚴謹是在處理事件的過程。
肅敬是在面對處理的心態。

有嚴肅的態度,即使處理的不好有缺失,必然在有形無形上會有冥冥中的助力來補足。

嚴肅的事,有人會用不同的態度面對。只是,我不會,也不想。所謂「井水不犯河水」,不用將我拖下水。

這工作雖不像殯葬業在第一線與家屬接觸。只是,管理者的心態也是重要的。

殯葬管理」=>「殯葬業」=>「亡者喪葬禮」也算是一脈相連的。

對待自己的喪葬事有人可以很開放,我也可以,什麼安寧醫療、放棄急救、不插管、不捐器官、…等。都簽了。也在處理岳母、家父的喪事後和家人談過感受及自己想要的方式。但嘻嘻哈哈搞得很快樂,我不行。

對待自己家人的喪葬事,有人或許可以很開放,嘻嘻哈哈搞得很快樂,我仍舊不行。

對待別人家的喪葬事,更千萬不行輕忽。否則,這將與「廢死」的態度雷同。招惹不少的怨氣聚集,不是好事。

哪些該嚴肅?哪些不用嚴肅?分清分際也能輕鬆自在。



註一:辦理岳母喪葬的禮儀社
註二:就是我
註三:財力與嚴肅無關,用金錢是能建構出華麗的儀式,但不是成就莊嚴禮數所必備。



圖片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8668



2025年6月4日 星期三

盜法者與非盜法者的區別

早上(6/4)聽到施兄談到他的親身經歷,如中邪般無緣無故的嘔吐(註一),又在處理後不一會兒突然間好了。有人說是巧合、有人心中存疑、…。沒有經歷過的,倒是像在聽故事小說。我聽完後雖沒有多言附和,腦中回想到的是這與我小學三年級升四年級(民70年左右)的經歷有些雷同。

回顧一下

記得是小學生放暑假前,導師說了與佛鬼神相關的事,或許是中元節快到的關係吧!這老師說的關鍵字就是「拜歸拜,不要迷信」。這就是前因。

這天,我與母親至居家附近的土地公廟拜拜,看母親點香拜拜口中唸唸有詞,而且還等了很久,不耐煩的我就說出了這句話:「我們老師說『拜歸拜,不要迷信』」。回到家中後,我就一直發燒,看醫生吃藥都好不了呢,將近一個星期也沒有好轉的跡象,還好是暑假!

也不知母親那來的靈光一閃,突然就帶我到那土地公廟拜拜,我身子無力的跟著,母親口中是唸唸有詞,說完要我拜一拜,又是唸唸有詞,結束最後和我說「以後經過這裡都要拜一下」,我說好。回到家中,也就好了!

「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去感受。」是我對自己的子女常提醒的事。這兒沒有提到要「說」,就是「說」出口不是簡單的事。

口說本來就要留意,一般說的「十惡業」口業佔了四項也就是四成,將近一半,怎能不在言語上多加注意!而有沒有「盜法」這種行為,在「說」的言論表現中也可以容易判斷。

有些人喜歡聽人說,就如同聽人演講一般,因為這是他人的精華,聽完之後就到處說,說的是引經據典比起經典有過之無不及,道的是頭頭是道比起得道高僧更甚之而無不及。也不管來源出處源由、也不管自身是否有過相同的感受,拿來就用,好似專家、好似懂很多、好似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不知為的是啥為何有這種舉動?是想受觀注、想有話題、不想冷場嗎?

只是,

引用到好的,或自己受到掌聲,出處就像自己說的一樣。這不就是盜法?
轉述到壞的,或如同水過無痕,這不就是散布謠言怎能是無關緊要之事?

聽來的,不是不能說,應該要「感同身受」不如說是「身受,感同」。 尤其要將從何而來,或是「出處在何處」「出處不在自己」闡明出來。

否則,就是為了受到他人的關注。

若想要引用他人之言又想因此受人膜拜,這不就是盜法者(註二)的心了!

慎之!慎之!

補記一下
今日(6/4)李兄將一舊檔案修正成方便民眾使用且易於看懂的新檔,覺得很好我也算是受惠者。我在將這檔案上傳到網站供人下載時,因為與我業務有相關,就註明一下這檔案的編修者。一是認為這真的是花了心思編修利於大眾的檔案。二是避免剛接觸這工作這檔案又出現會讓人誤認為是我處理的。如此也是區別。
吾之心態是不想盜法的!


註一:
記得之前曾在宮廟走動的陳○德同修說過,這噁氣打嗝除了一般的消化道關係,就是有靈體要與此人溝通。正乩身也常是因此而來。

註二:
盜法者,就是拿別人的話來當做自己的言論,目的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崇拜與景仰。舉例來說:盜法者有點像現在的AI,而AI也可以說是在盜法,只是它沒有特定的形體、也沒有想要獲得取得他人膜拜的心境。
簡言之,就是
1、喜引經據典。
2、為得人信仰。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享樂不用在人間

逛那些社群軟體,不管是台灣、內陸、還是其他國家的,不少的網紅、博主、或是有粉絲的主角,這影響人數眾多者還是要多注意,尤其在公開場合上的正式發言,因為法師不小心的的誤傳都要成為狐身,更何況是故意的散布。《指月錄卷之八。六祖下第三世。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那些想要傳播散布的想法念頭若是有偏斜,自身反思後想來會令人覺得不妥而掛心,除非聽者自行解開,否則這導正的責任就成了散布者的工作了。

舉個例子:單單的說這「及時行樂」並不好,這詞句還要分層次的。

以「享樂」而言,在無形的識覺場域如夢境一般,想要美食美酒就有美食美酒、想要美女就有美女、想要財富就有財富、想要權力就有權力、想要得什麼就能有什麼…。若要的是這些,請問,為何要在人間?在那無形的世界、神的世界、靈的世界、鬼的世界、…就可以得到了。人間反而不易得到這些呢,為何要在人間獲得

到人世間來的意義又是啥?

從八苦來看: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及五陰熾盛。或也可以知道呢!
這是本有的東西,不是要宣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人吃苦的意思!(註)

就我而言,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至少吃喝玩樂不是我的意義。
吃只求吃飽,那些吃播、那些美食、那些技術、…,即使看了流口水,也不會讓我嚮往。
暍只在解渴,什麼美酒、什麼飲料、什麼口感、…,看來特別,也不會讓我想嘗試。
玩樂對我而言也算是蠻累的事,走走看看一次也就足夠,再去就累了,也許帶人前往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我的意義在
相信、目標、實踐、完成。
感受、尋找、體驗、心得。
記錄、累積、回顧、反思。
我在、我做、我得、我有。
入境、煉靈、進階、隨行。

你的意義呢?
找到自己的吧!
給個AI查詢,供參考,如下

AI 摘要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充滿著選擇、挑戰和成長。 它也是不斷探索自我、體驗世界、創造意義的過程,最終達到圓滿。

更詳細的說明:

人生就像一本書,每一頁都記錄著我們的經歷。 我們經歷著喜悅、悲傷、成功和失敗,這些都是塑造我們個性的重要因素。

人生就像一個選擇的過程:

選擇:

我們每天都在做各種選擇,從決定今天要穿什麼衣服,到決定未來要走哪條路,這些選擇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走向。

挑戰:

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挑戰,有些挑戰讓我們感到困惑和挫折,但有些挑戰則讓我們成長和進步。

成長:

經歷這些挑戰,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成長為更成熟和更完善的人。

人生是一個旅程,也是一個創造意義的過程:

探索:

我們應該不斷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並根據這些了解來規劃自己的未來。

體驗:

我們應該勇敢地走出舒適區,體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環境,擴展自己的視野和體驗。

創造意義: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創造意義,例如幫助他人、追求知識、創造藝術,或者只是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最終,人生達到圓滿,並非完美無缺,而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勇敢地面對挑戰,並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

總之,人生就像一條蜿蜒的河流,我們需要不斷地適應環境,勇於挑戰,才能到達生命的終點,達到圓滿。

AI 回覆可能有誤。

 




註:人能擁有,AI不能擁的。就是!




布施一碗麵

長官突然送來了一碗麵且是素的,因為未事先知曉,午餐都煮好了,再吃這就太多了。就和之前的煎包一樣,布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