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和差積商

中國的四則運算稱為「和差積商」,看的是結果。沒有如下複雜的稱謂
被加數+加數=和
被減數-減數=差
被乘數×乘數=積
被除數/除數=商
而除法中又常被拿來做文章。例:「100除以10」與「10除100」相同。
解釋起來就是100用10來分,與以10來分100,相同
將「除」以白話文的「分」字來說,好懂些!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回家作業」重要嗎?

「回家作業」重要嗎?
上了國中,曾有學生家長質疑,怎麼沒有「回家作業」「回家功課」?回家作業變少了,回家小朋友怎麼都不用做功課?
真的沒有作業嗎?還是學習不會?

記得自己小時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業,完成之後才會在門前小巷和鄰居們玩耍。因為今天不完成功課,明天會有新的課業、功課;當累積了前一天的工作,第二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就多了,一但拖延了,未來的日子不就更苦了,因為這些學習都需要「自己」完成的。
而完成作業是為了讓自己熟悉所學,不熟悉所學,隔天學了新的事物,怎會瞭解!

現在的學生不是如此,規定了回家作業,回家不完成,也因為如此舊的課業不熟悉,新的課業無法接受。一日復一日,怎能負擔得起這多年來「累積的疑問」「疑問的累積」。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回家無法自己完成作業,「回家作業」要人「幫忙」。選擇在課堂上完成,就只有花更多的時間。
改變教學的方法是學習的另一種方式。
但若自己不主動學習完全依賴別人,這不只浪費了自己光陰、也浪費了別人的時間。

國小學生很少作業不做的。若小學生沒有完成作業習慣的,中學生肯定學習困難。
作業,是「回家」的功課,功用是:熟悉早上所學、已學。本來是自身職責、責任感應督導其完成。
然而無法完成?是能力不足、疑問累積了太多、還是散慢懶惰...。也只有自己知道。
若不去完成,學習了多少,自己就不知道了。

作業,不是今天不完成,為了等著明天的處罰而給的。
1日給的作業未完成,要完成才能對隔天2日的學習瞭解;不完成,若受到1日未完成的處罰,也對1日的學習不熟悉;2日又有新的作業
2日給的作業未完成,要完成才能對隔天3日的學習瞭解;不完成,若受到1、2日未完成的處罰,也對1、2日的學習不熟悉;3日又有新的作業
3日給的作業未完成,要完成才能對隔天4日的學習瞭解;不完成,若受到1、2、3日未完成的處罰,也對1、2、3日的學習不熟悉;4日又有新的作業
...
一個月30天,一年365天。
到國中時已經經過了多少日子了!

有同學說「不用寫作業才好」「寫作業沒有用」。
建議這些學生們,對所學的課程有明確的瞭解後,再說這種話,否則只是在為「明天的學不好」找藉口。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咱,也是家長

俗語說:「學好三冬,好壞三天」「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要養成一個好習慣,至少需要三年的工夫,但一個壞習慣的學習,三天就學會了。

我是家長,有二個小孩,老大今年(2014)小學三年級,小的今年一年級。我會要求小朋友每天幫忙做家事;家事的工作:擦地、掃地、吸塵器吸地、整理餐桌、洗碗、晾衣、收衣、摺衣、…等。除了學校老師在聯絡簿上寫上一句「做家事(    )」外,執行及監督的工作是在身為父母的我身上。我覺得這是件重要的事,做家事代表他是家中的一分子,他也能為這個家盡一分力。

一年級剛學寫數字的小朋友,在星期一時興緻勃勃的拿他的數學作業要我幫忙看,並要在聯絡簿上簽名,看到他寫的數字,0~9,不清不楚,歪七扭八,被我全部擦去,雖然他站在旁邊哭哭啼啼,滿臉委屈,但我告知他「你可以寫得很好,不過再亂寫我就直接撕去。」再一次完成拿來給我看時,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字體,而且不是看起來隨隨便便敷衍了事的態度。他知道我的要求,要寫清楚讓人看得懂。我的用意是:書寫文字與語言都是溝通的橋樑,寫得不清不楚最後卻達不到目的,花了這麼多時間做白工,不好!

三年級的小朋友現在連國字的字體也寫得很棒,或許有個國二的堂姐為表率的原因,他國字也常得個甲、甲上、甲上上,對他自己而言都是老師正向的增強,我也常給予讚美。寫字工整令人看得懂,也會有自信。然而,也會有沒有耐心寫草了些的時候,只要稍微提醒他,他就會自己修正。
昨晚他說了:「作業好多哦!」是他想看的電視受到了影響。
他媽說話了:「作業多就多花些時間完成,其他事完成作業再說。」家事做完後,整晚都在寫功課。
睡覺前又說了:「媽媽明早可以先考我聽寫嗎?」
他媽答:「早上好多事,要聽寫怎會有時間?」
「那我考不好怎麼辦?」
我說:「睡覺不要想東想西,睡不著就去練習,不要躺在那,想著未完成的事,它永遠不會自己完成。」
他媽說:「快快睡吧!明天早些起床,就可以練習了。」

養成好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進行,就如同小朋友自幼兒園起,學校、家中每日吃飯前總會有感恩詞,二位小朋友已經習慣在用餐前會先來一段,也常因此提醒了我及忘記的家人彼此。養成好習慣的同時,指導其價值觀好壞的判斷,壞習慣也就不會輕易的入侵並養成。

國小導師教導的是同一個班級與指導班的學生相處時間一週至少有16節、加上早自習、午休時間。好習慣的養成及壞習慣的糾正是親師配合的最好時機。字體工整了嗎?習慣先完成功課了嗎?幫忙家事嗎?誠實嗎?出外告知嗎?任性?好玩?不尊重?做事隨便嗎?

國中導師以科目為主授課,和指導班班上相處一週5~7節、加上早自習、午休時間,相差三倍之多的時間。且對已形成的壞習慣要糾正豈是容易。家長們若錯失良機。往後,子女對待及不良行為的後果,必會在朝夕相處的自己家人身上發生。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運動會-大隊接力的態度

2014學校接下來是段考(12/4)、能力檢定(12/9)、運動會(12/19),同學們談論的不是段考、能力檢定,而是運動會的運動項目-大隊接力。
然而,由談論的內容也可以知道現在學生們的態度為何!
本校接力賽規則是:參與人員10員男生、10員女生!女生先跑完前10棒,再由男生來跑後10棒,每人100公尺依總成績來計。
聽聽同學們討論的是,棒次;這班的同學和那班的同學誰和誰跑!並對排表者的安排在意,意見不少,覺得要誰和誰跑。就沒聽到同學們,要自我提昇自己的能力、速度。關心的是和別班的哪位同學跑,他班人員較快,就退縮;他班人員較慢,就安心。自己和比較厲害的跑,就要換人,換到和別班那些較肉腳的跑,就開心!每個人的心態若都如此,那就不要比了!

接力賽是團隊的比賽,每個人盡自己的能力來完成自己的100公尺,計算的是「總成績」。
很多班上同學都在計較棒次,以排序來說,這20員的順序成績總和不會因為順序不同而有不同
若練習時總和是6分鐘,比賽時絕不會比6分鐘慢;
若練習時總和是5分鐘,比賽時絕不會比5分鐘慢;
因為有對手
當對手在我前面時,盡全力的追過;
當對手在我後面時,盡全力的不讓其趕過。
每個人都如此,計算結果總成績,怎會不及練習時的時間!

計較棒次,就是「心態」要修正
和比較快的同學跑,就灰心不想跑,因為趕不上
和比較慢的同學跑,就驕傲不盡力,因為我領先
自己不努力的結果當然就難有好成績,
然後再怪罪於負責的排表人員,
通常首當其衝的是各班費盡心思、巧妙安排的「體育股長」

我從來就沒聽過有同學說
「體育股長,隨便你來安排,那些落後的就由我來拼過趕上吧!」

同學們,你的心態是!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電玩遊戲與人生

2014/10/24和同學們談了一下「分析」;分析相關聯的事。
2014/10/24和同學們談了一下「分析」;分析相關聯的事。
問:「Facebook臉書」的掘起是從什麼時候?什麼原因開始廣為人們所熟悉?
答:開心農場遊戲。

再問:「實際生活中的植物,例:白蘿蔔,生長期為約20~80天,若農場遊戲中的生長期與實際生活的方式相同,你會玩這款遊戲嗎?」
答:不會。

當然不會,若如此,在實際生活中種植就好了,還可以真的食用呢!而遊戲可以廣為人們接受,其中一種原因就是--它可以快速的成長。原本20~80天才能長成的,現在只要2~8小時就可以長成。看到成果的喜悅及其他的動作(好或不好),讓玩家們想要繼續。

這時間的現象似曾相似。
前些日子想起來了!不就和「黃梁一夢」、「南柯一夢」的故事相同。不一會兒的時間,在夢中就經歷了人的一生。玩遊戲就真的和進入夢境一般。而再與「仙境」的遊歷故事相結合;日本浦島太郎故事、《太平廣記》卷六十一〈女仙六~天台二女〉、成語「洞裡桃花」典故《幽明錄》~243,在仙境中待上一兩天,就等於人世間的一、二十年,出去回來後,人事已非的情況,不也說明了「人生亦如夢」!

身為玩家的友人,在旁看見了朋友入遊戲之夢,怎不好心的叫醒入夢的好友,這夢中之夢是容易讓人「思想混亂」的啊!2010年的一部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對時間就是如此,影片中的夢中之夢也是其中玄疑之處;現實、第一層夢、第二層夢、第三層夢、第四層夢,這潛意識的交錯,令人認不清了現實。

從現實跳脫出,是最後的關鍵。而進入夢鄉後,不管是在第幾層夢,若不能回到現實,豈不是落入混亂的開始。

還是不要玩電玩遊戲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