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公投之我見-項目11.適齡性平教育

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
‧同意:刪除性平法細則「同志教育」字樣,國中小將避談同志的性平教育。
‧不同意:維持現狀,保留尊重同志內容。

我是同意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

小學、國中,當然要學習對待其他人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認識對
1、生理需求的滿足:物質欲望的滿足及控制,口腔、及心理的調適。生命的維持。
2、安全感的建立:生命安全的自我維護。
3、他律規則的遵守

吃的滿足、物質欲望的滿足對現在的孩童而言,是輕易完成的,真正的低收入戶能獲得補助最好(然而大部分的真象是?不是真正的低收入戶的人領到補助,真正低收者過得辛苦)。滿足生理維持了生命,也要令其有感恩回報的心態,不是領到習慣變為理所當然,領不到跟你變臉,這又是另一個社會面問題的衍生。

再者,國中小這階段,安全感的建立才是重要的,對於陌生人「Stranger」的防備心(如1990年電影,魔鬼孩子王中阿諾對小朋友指導看見陌生人的方式),對認識者行為怪異的觀察,有安全感後才有愛與隸屬、尊重、最後才是自我實現(馬斯洛需求理論,或需求層次論)。
「需求層次理論」的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來源:https://pic.pimg.tw/san23/1433135446-577274442.jpg

第三,同志教育,不需特別提起,或另闢章節,它是一種不是常態的現象,對於特例的事,提及但不用強調。一般的小朋友不會對這類人感覺到不同,而是所處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有欠缺者,這一類的人才會成為被欺侮的對象。看看國中階段學生的特性為何?如何自律?無有他律怎知自律。

自以為是?愛瞎起哄?愛耍老大?只是在玩?
嘴吧犯賤?搞小團體?耍嘴皮子?頂撞長師?
投機取巧?鑽漏校規?暴力欺壓?穿金戴銀?
刺青穿耳?遲到早退?餐具不洗?課本不帶?

上課屎尿?下課睡覺?一人膽小?群聚敢為?
表面好友?背後心機?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很多都是家庭功能喪失或是沒有功能造成的,說難聽些就是沒有家教。這是沒有「尊重」才有的憾事,而家庭功能的健全亦是在「尊重」,「無尊重的家庭」導致了「無尊重的子女」這是「無尊重」的惡性循環,非關同性、異性。

早期,學校教育對孩童的「兩性教育」指導並未落實,否則,也應不會演變而成為現在的「性別教育」。對於此類型的教育,要將指導的責任全歸於學校,若學生學習不好學校會負責任嗎?我想不會。倒不如讓家庭中的父母親更瞭解此類型的教育,「家庭教育」其實佔了更重要的指導地位,不然大家都只會生不會教。

讓毫無責任感的男女一直生,再讓無有血緣關係的人來領養,這樣做並不是正確的。

最後,不懂尊重,是無愛與隸屬,
無愛與隸屬,是得不到安全感,
無安全感,是生理需求無滿足。
也就是不懂尊重的人,在「愛與隸屬、安全感、生理」三種上有欠缺。到底是那種的欠缺就需要再研究了。
公投之我見-項目11.適齡性平教育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公投之我見-項目10.婚姻定義

你是否同意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

‧同意:主張將婚姻限定在一男一女,明確定義婚姻是一男一女。
‧不同意:維持現狀,等待修憲。

龍應台表示,「不同意,因為婚姻是為兩個相愛的人設計出來的一套行政制度,神聖的,從來就不是婚姻這個制度,神聖的是兩個人的相愛。而有能力相愛的,絕對不只是一男一女。」

我表示。同意。在沒有法律制度之前,就是男與女在一起共築「家庭」共同為這最小的社會努力維持並奮鬥。其中不免有經濟、教育、安全、生兒育女、…等問題。情感與愛,在共同的生活過程中,亦蘊育而生。早期的相親即是如此,現在的戀愛亦是,如此才能長久。

亦即能同甘共苦渡過生活者,才能見真情。

若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在一起,你說有愛,是很奇怪的,但在「相處」的過程中有彼此的溝通、調整配合漸而產生「情感與愛」(媒妁之合是如此),故「相處、溝通、調整」是關鍵,可以看出對方的習慣、個性。婚姻是因為在相處調整時會有衝突而做的制約,避免在一方困難時另一方捨棄對方,原意在「信」的幫助,不是「利益」的謀求。

再者,「愛」的定義範圍太廣,用相愛的方式來制定,不免氾濫。
我是大愛的人,我有金錢能力為何不能一夫多妻,女子也沒意見。為何不能一妻多夫,男子也沒意見。這是大多數人質疑的問題!情愛的氾濫。
我的愛是有期限的人,請問:為何不能兩三天換一個?對方也沒意見。這也是大多數人質疑的問題!濫情而對性愛產生混亂。
我的愛是有特定對象的人,請問:為何不能愛幼童?為何不能愛未成年?為何不能愛同性?這也是大多數人質疑的問題!安全感的喪失、犯罪者合理化的起始。
我有博愛,請問:紅燈區的工作者是為解決他人之性事之苦,為何取諦?這也是大多數人質疑的問題!有愛無性,性衝動如何解決的賣春合理化。
故「定義」就是嚴謹、簡約、明確。

一男一女、一公一母、一雄一雌、一陰一陽、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這是相對的,相對的事物才能找到中點,找到原點,找到基準點,若非如此,它將是永遠的偏頗!

定義本嚴厲,衍生有規律,
自然法則中,人為難比譬,
破壞無形法,恰如環境喻,
無視自作虐,報至必損己。

公投之我見-項目10.婚姻定義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為了公投找到的影片「澳洲總理陸克文」

公投關係,對此議題關注了一下。不小心看到此 看到網路上澳洲總理陸克文與反同者的對話。他說「我不相信人於出生後才選擇性向」,這與我的想法相同,是出生前選擇的性向。
澳洲總理陸克文回應反同性戀牧師」並在下方留言處回應了我的看法「有人在我的」
不知過了多久,有人回覆了我,如下圖
未提供相片說明。

再一次的回應是,如下圖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文字如下:



謝謝你的反問,角色扮好就不會了。 怎知我前世不是女人,但今世我生為男人了,已換成了男人的角色,就努力把他扮演好吧! 適應環境不也是如此! ========================= 性別問題多出現在家庭問題、問題家庭。可以稍加探知一下各種不同類的家庭狀況,在家庭中是否「過關」或「不過關」,成長的結果各有不同。 造物主本不可知,故要去研究及感受,人世雖稱塵世但「無形」之物亦甚多,「氣」亦為其中之一,不妨試試。(哲學、儒、釋、道、民間信仰、…) 出生時身體有缺陷的人,亦各有其個人自身的課題在,例:「力克」。無關他人之事。有人用「佛家因果論」來說是嚴厲了些。 上述能量的說法只是在說明:「出生時是自己決定(男女)身分的」,如此而已。也是在強調「靈魂沒有理由錯放」。因為感覺這樣的闡述,性別就成了:「自己買了想要買的東西,開封使用過後卻不滿意,堅持要換貨退貨!只是,找不到老板,卻要其他顧客背書。」這…我不當保人的。 「愛」太籠統表面性太強,大愛、小愛、真無私、假無私,人心隔肚皮,誰知? 角色身分是對待的分際,有時為夫、有時為子、有時為兄、有時為弟、有時為主、有時為客、有時為長、有時為幼、有時為友、有時為敵、有時為同事、有時為職位…各有不同的應對進退,不會完全一致。是責任的學習。在做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訊息,吃過苦頭從挫折逆境中奮起者才是更接近造物主者,而若閒閒沒事,光用想的,這太閒頭腦容易為思想念頭所占據。很多動腦不動手、好逸惡勞、動力不足而致停頓者最後常是醫院的常客。 結論一下個人的想法 「天性、本性,祂是中性本來就沒有男女」,然而,出生後賦予身體就有男女之別。是男、是女?不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重點。 因為,一生的課題是由此而來,如何無悔恨的完成它,各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