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20221110植物呀雨太少也不行

 20221110

https://photos.app.goo.gl/shonNANnr1akr87d6
1、玉蘭花樹旁的民房花園,原本有施藥但部分有效部分地方未見效果,草長了,除一下(4)
2、處理後(5)。水溝邊順道處理。
3、草較長的區域,隨機處理(8),尤其水源旁草長些。處理後(6)。農夫圍牆旁直到中央水溝。
4、看起來施藥的效果不錯。因為施藥的關係吧,土和原本的不太一樣有些乾,來點雨但不要太多可能會好些。
5、看到土壤有些地方有凹陷、裂縫,在行走時蠻危險的!明天吧,趁現在看得見的時候將它鏟平一下!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20221109外勤營區除草記02

 20221109

https://photos.app.goo.gl/t1JJdBhPnFokBpeq8
1、今天再支援兵營的除草,營區四周及門口前通道。處理前(3)
2、處理後(7)。牛筋繩一根換一棵樹,不划算的,只好再換一字鐵,這兒的水管明顯也就沒啥好擔心的!速度也就快了不少!
3、將除過的地方掃一下,門口(14)通路,原本看似單行道的,掃完後,可以變雙向道了!
4、園區內的圓環(3)也像圓環了!
5、還讓林管理員請喝飲料,真是破費了!可以將這地方附近有人員的地方處理好就很好了,否則地方這麼大,就一個人來整理是不太可能的。
6、這兒有隻聰明的狗,最初來時會吠叫,看過我在這兒工作後。第二次,就認識我不會叫了呢!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20221108外勤營區除草記01

 20221108

https://photos.app.goo.gl/PkUi7zZqyCXw9Gn76
1、今天外勤除草,處理前(6)
2、中午回工寮休息,順道將東西整理一下,這水泥漆過期結塊剩下一些些,將它用完(4)
3、營區區域完成部分(6)。草太密集難處理,用一字鐵,前面有注意之後打到石頭跳擊水管,還好結束前林管理員已請水電完修。
4、這種有水電的地方,牛筋繩、一字鐵要常換用呢!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20221107全部完成的日子

 20221107

https://photos.app.goo.gl/XokRiFufMFipX7BW7
1、民房153巷附近,處理前(6),鐵皮旁,處理前(4)
2、民房153巷附近,處理後(3),鐵皮旁,處理後(6),再處理(3)
3、鐵皮旁處理完成。鐵皮內住家有幫忙施藥,雜草就不那麼密集。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孝之解讀新曉。孝不孝之一

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古早的假想
人的一生來說,中期為家中棟樑及經濟支柱。以一甲子。十五、三十、十五來劃分如下階段。

階段,子女成長、婚嫁經濟、老年貽孫
一代。代(2)           代(1)
二代。代(3)           代(2)            代(1)
三代。代(4)           代(3)            代(2)
四代。...                 ...                  ...

理想的狀況下
十六歲結婚:一歲子女,父母三十一歲。
三十歲時:十五歲子女,父母四十五歲。
三十一歲:十六歲子女,一歲孫子女,四十六歲父母
四十五歲:三十歲子女,十五歲子女,六十歲父母

就上方來看,四代同堂,中間的兩代是家中的經濟主要來源。
若十五歲前不打好基礎?往後如何?
若三十歲前不跟隨長者學習共同持家?往後如何?
若三十一歲後進入下半階段?前要引導、後要照養。往後如何?
若四十六歲後不能貽養蔭及後代。往後如何?

=============上方是鋪排=========下方是新解===============

不孝之一: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

惰,懶惰:怠惰,不只有身體的怠惰,也有心理的怠惰。
人的四肢是舉止動力,言行亦是如此,有動力、沒有動力。

家庭教育,是父母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教導其身體與心理的狀態。
在沒有師長的年代是如此,在有師長的年代亦是如此!
此即所謂的「家教」。家教的好與不好,子女的言行對待,就代表著整個家的涵養、是家的標誌、是家的外顯。

惰其四肢,何意?
自暴自棄、不知進取、荒廢懈怠、好吃懶做、享樂怕苦、攀緣依賴、坐享其成、不想付出、…等。

不顧父母之養,何意?
父母的教導,豈是要教導惰其四肢的子女?
父母的養育,豈是要育成惰其四肢的子女?
父母生養子女,是為造就群體中一位好的成員還是壞的成員?
父母育養子女,是為其成為對社會有建樹的一員還是破壞的一員?

上述可知,兩句中所著重在前、在後,天差地遠。
父母是為了這種未來加諸要求於他人(子女)的物質反饋給與。意思是要顧及以後要奉養父母,所以不可以懶惰成性嗎?
還是父母是為了能成就(子女)抗壓力精神的自身自我成長。意是要顧慮到父母辛勤的養育,所以不能荒廢懈怠?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養育成為「反哺父母親的目的」,自古以來本就不是其生養子女的本意!
只是為何會演變成此種說法?不得而知!


【註】也該想想:對於子女的反哺之心,父母又該如何?
參考
(1)子女有反哺心,父母接受。子女有施行的對象。完善
(2)子女有反哺心,父母不接受。子女無施行的對象。不佳
(3)子女無力反哺,父母要求。子女父母彼此壓力。苦境
(4)子女無力反哺,父母不要求。各自努力。一般

====================================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
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鬭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