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從最基礎學習

最近,在學習公文處理及整理資料。整理資料是熟悉業務最基本、基礎的方式。況,這是所有後續衍生的關鍵,沒有這,就沒有後續。以數學來說,就是「定義」之說。就是基本功、就是土法煉鋼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從眾多的資料中,還可以看出不少端倪,例
1、子不承父業的,或更職、或停業歇業
2、子公司承工大公司的
3、商號公司常換名稱、負責人、地址的
4、這兒離開,到那兒的
5、從這地跨到那地的大範圍事業
6、公司、商號的分別。這圖做的不錯
7、也有就只「一件」文件的

當然,每事都有其源由。只是,說白了不知有那些公司商號是不計較「利益」真的在處理後事的?「賺死人錢」這談論過了,「有錢能讓鬼推磨」也算是「怪力亂神之事」,就不再論述。

今早,聽到同事談到「紫微斗數」「算命」等等相關的論述,有機會再來談吧!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該說與不該說的話

身為公務員對勞工說,在公家機關服務就是「廣義的公務員」。合適嗎?
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最適合用來挑起對立及爭戰,造成混亂,以最直白的人性利益來舉例:是上位者的「我給了你好處」、「你佔了便宜還賣乖」、「你不知感恩」?還是下位者「你佔了我便宜」、「你讓我做了本份以外的事」、「你壓榨我」?立場不同就有不一樣的想法了。

一、很多人喜歡用「定義」,查查網路上查詢的「定義」…這,就是標準嗎?

1、這是AI的回答「廣義公務員定義」

2、這是財團法人101年曾發表的文章「淺談公務員定義」。還分要「公務員」「公務人員」,不知多了「人」字有什麼差別?有人才是人,無人不是人?

3、還有不少呢。例:補習班的教材

簡單的事,搞得如此複雜。公民又有多少人知道如此微細,與一般民眾接觸說這:「我是勞工、約聘人員代表政府,我是公務員」不會被當成詐騙嗎?

二、談談權與利

公保是公務人員所特有的保險方式,即「公教人員保險法」。

它與勞工保險、軍人保險、農民健康保險(簡稱其他職域社會保險)或國民年金保險…等有所不同。

查上方連結知第一條,可以看出是為特定人員所制定的法律。

第 2 條

本保險之保險對象,包括下列人員:

一、法定機關(構)編制內之有給專任人員。但依其他法律規定不適用本法或不具公務員身分者,不得參加本保險。

二、公立學校編制內之有給專任教職員。

三、依私立學校法規定,辦妥財團法人登記,並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立案之私立學校編制內之有給專任教職員。

四、其他經本保險主管機關認定之人員

第二條第一項,如上。也可以知道是「公務員」「公立學校教師」及「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立案之私立學校編制內」教師、再來就是第四項「主管機關認定人員」

這主管機關是誰?第四條第一項有寫,如下。

第 4 條

本保險之主管機關為銓敘部

銓敘部是什麼單位?查查就知,銓敘部為中華民國考試院的三個下轄機關之一,為中華民國最高銓敘以及公務人員人事法制主管機關。

所以,政府機關就是公保,另外聘用的人員,不可能為其一員,也就是不可能享有公保的福利。當然,用勞保的福利來供給勞工者相關人員,這是正常的。而另定法規「聘用人員聘用條例」來模糊兩者間的權利與義務,也是奇怪的。燃起了這個焦點,有否「佔人便宜」與「被佔便宜」也就成為社會爭吵、鬥爭、混亂的起源。

三、除去法規的人性思考

(一)、先談談人事的職缺、職位

1、若這工作,公務人員可以勝任,那就請正常合理合格的公務員就好了,為何要請其他的人員來處理?有非這人不可為的事嗎?也沒見過那位高官去世世界就停止運轉了?如此的這人「關說」的嫌疑不就大了?
2、若這工作,公務人員不能勝任,專門聘請外來人來處理,若福利卻少於公務人員,這是奇怪的。若福利多於公務人員,一般公務人員不會有意見引紛爭?為何不將這需求成為編制,讓其成為公務人員即可?
3、若這工作,需要勞工來處理,就用勞工的福利讓其做勞工的事,即可,這不是很正常的事?
4、最後來說說想法
若覺得讓公務員做勞工的事是奇怪的,為何讓勞工做公務員的事就不奇怪了?
相反來說,覺得讓公務員做勞工的事是正常的,讓勞工做公務員的事是正常的。如此,既然沒什麼不同,為何又要分公保、勞保來給兩者不一樣的福利?

(二)、再看福利

對於一般的公司,留下一個人,給與較多的福利,是正常的。
而那些不做事的人,無法解聘卻還享有福利,這是奇怪的。

四、綜上

若以公務員的身份來論述觀點。
這算是管理者、上位者,所謂的「功德說」、「廣義的公務員」都是不符合身份的論點,並且蘊含者虧損勞工人員,意有輕視、貶低、想佔人便宜的闡說。有更過份的還有以「給你機會」、「給你學習」、…等讓他人來多奉獻(不是自己多奉獻)犧牲。

還是舉個例子:
「功德說」不知是被誤解還是真的如此說法,以對象來說就可以清楚明白些了
1、對勞工付出的勞力,用做「功德」的方式,來令其付出而得不到該有的生活津貼
2、對公務員的付出,不調薪用為民服務做「功德」的方式,來為其為職務本意付出
3、其他的對象也可同樣反問

五、反思

古言:不在其位,不謀其職

反之,「在其位,盡其職。」這不就是做好本份工作的說法嗎?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其職」了?自問,耍權了嗎?圖利了嗎?


簡單的事,搞得如此複雜,實在是人心不古呀!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優秀的員工要離職。可惜了

工作有些變動;本來是先到辦公室打卡,再到工地去準備工作、午餐、…等。故早上打卡時間就早了些,開門也就早。呂同事也很早到辦公室,他沒有鑰匙,有幾次還等我開門,和他聊過也就知道他的時間作息;當然,我也有忘了帶鑰匙的時候,心中還有些抱歉呢!

現在,工作不太一樣,修正了作息;先到工地去準備午餐,再到辦公室打卡,開門也就晚了些。因為調整了作息,也知道呂同事到辦公室的時間,想說,把鑰匙借給他先開門,免得他等太久。早上就叫住他,要說這事時,才知道他昨天(5/22)已經申請離職了!沒有細說,只說是環境的關係。

和他也沒有太多交集,看到工作態度是很好的,怎會如此,就想瞭解,一早問他有沒有空,就找他聊了一下,也才知道源由。

這...過程就不詳細描述。其他同事的工作態度影響不小,這同事的本事及態度我也觀察過,會發生問題也是意料中事,只是為何原本已離開這兒了怎麼又會回來,想不通?自覺與「關係」有關,只是呂先生說不是,這點我倒是存疑。

說來,與我這工作變動有些雷同,之前文章已有,就不再重覆了,自我提點了幾項
1、「負責」與「協助」還是有分別的。
2、公保、勞保、農保,本來就是不同的。否則,又為何而分?
3、明上層意?體下層恤?沒有輕重,借彼知己。
4、溝通本是瞭解的渠橋通道,他心通這神通沒這麼容易。
5、有些事,還是需要親身經歷。
6、莫要掌控他人,給訊息知其意,並留得餘地。
7、攬功推過,為上者切忌。







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談選舉與罷免的不同

選舉與罷免,網路上有很多的人談到罷免、鼓吹罷免,說的都是「人民的公民權」。沒錯,這是表相上看到的,稍加思考一下,就可以知道其中有些不同之處。

選舉,它是從多數人、優秀的人中選擇好的,對於選舉與被選舉的人,並沒有什麼負面的被針對、對待。而這「被選舉人」就人的方面也沒有篩選的機制,參與就是要先有一筆錢。所以,明確的來說,還是有侷限的,有「利」的屬性,談到「利」這必然會有弊端的,就不細談了!

罷免,它是針對「一個人」的論斷與評價,對於「被選舉人」總感覺像是被霸凌般,被一群人、一堆人來論斷,就是負面的。對於參與投票的人來說就成為評斷的人,不管是好是壞,都是對人的指指點點。

不知是現在的人想要速成及喜愛批評,還是以往的人善良與寬容。

早期的人說的是「選完四年讓你做看看,做不好下次就不選你」
現在的人卻是一年做不好要準備罷免,這位置都還沒熱就要趕人下台,實在是不知所以呢!

做不好,其實有不少利用各種法理情的方式來推動他、改善他、改變他、督促他、…等。利用法規、利用薪資、利用權力、…。

直接罷免,不留餘地,終歸不是好處。

況,一次罷免一人,花一次錢、花一次人力、花一次物資、…。

況,罷兩人呢?罷三人呢?

況,罷免多人還不能和選舉一樣來處理。

所以,推動罷免的人,不知其心態為何呢?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又是處理公文

最初,公文的處理,最早是在當兵時,全都是紙本的,沒有所謂的電子公文,用手寫的或是單機電腦打好文件後用漢書列印。當時還做了「武功秘笈」。羅學弟來接職務時,也印了一份給他。

其次,在民100年左右接了訓管組長後,也是辦了不少的公文與其接觸不少,這次是有電子公文及紙本的,只是電子公文還未普及。且校內的工作比起發文與外部的溝通交涉來說,這內部的管理工作是較多的,外部的來文雖多,涉及的人員也不多,辦理過程算簡單。
那時是...學生還沒到校時我就在,晚上有時還待到八、九點。前半是為了學生安全,後半也不常如此,怕因此而令學校產生實施晚自習的活動,影響其他師長的作習。
一年後,製作了不少的資料,還能燒錄整片「自製文件」留傳。

現在,這公文系統算是有些規模了。界面做得精彩也比之前複雜多了。
公家機關往來多數會用到,只要流程熟悉算簡單。
與民間機關就需要發紙本的文件,還沒遇到,不知道。

壞習慣是,接了工作就會想要整理
1、讓後來的人接手容易圖文自立
2、讓自己知道地球不是繞著自己
3、從整理過程理出頭緒看出端倪

熟悉總需要時間,這花眼力的事,目前而言算是吃力的的事。

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