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5日 星期六

擬人化的比擬--找到我的新家?



主人每個禮拜將我打理的讓我美麗又整齊,也有內涵,今天主人花了一天的時間,讓我從電腦中列印出來,讓我美美的,還說要幫我生許多的兄弟姊妹,不過要他的好朋友才行,不然我們會受到虐待。
早上和主人到學校,讓我和他的好朋友見面時,他們都說我很漂亮,也都想要收我為女兒,主人說沒關係,只要是喜歡我的,都可以領養和我長得一模一樣的兄弟姊妹。
不過,當主人告訴我,他們班上的同學都要領養時,我好擔心,擔心那些不是真正喜歡我的新主人不要我了。主人的好朋友告訴我,不會的,我是個好寶寶,以後可以讓我出來亮相,教教他們的寶寶,讓我當他們寶寶的模範。
今天我的新主人考完試,將我丟在教室中,忘了帶我回家,我好傷心,為什麼是我?我要怎麼辦?不會將我丟到垃圾筒吧!都是我的主人不好,原本只是要讓我和喜歡我的人在一起的。嗚~~嗚!!!
咦!是誰!一個我在主人班上沒看過的人將我抱起來,看了看我,從他的眼中,我知道他是愛我的,我好高興,我找到了我的新家,一個真正愛我的人,和以後可以讓我出來亮相,讓我當他們寶寶模範的機會,我真的很開心。

2001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問題與解決



我們常常會將個人之問題、家人對待問題、師生問題…等,因為自己無法解決而想請教別人,或要請教老師如何解決。
事實上,每個人自己都潛藏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常常想一件事,而忽然有了靈感的情況?
有在研讀許多書籍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嗎?
而牛頓為什麼發現了地心引力呢?
這一些突如其來的事,都是「用心」的結果。
當我們「用心思考」的時候,會吸引那些虛靈中與我們思考事物相同的氣息。
所謂的「物以類聚」「『湊』味相投」。
而在思考時顯出的結果,就是一種天地萬物「化無為有」的恩惠。
為什麼我們老是會問:「假如一顆蘋果掉下來,你會想地心引力嗎?」
而為什麼不說:「人為什麼會被吸引在地球的問題,因為牛頓疑惑了很久、思考了很久,而一顆蘋果被他用心思考的吸引,掉落下來,而點醒了他呢?」

想想,這是否如同佛家所說的轉法輪般吧!而有不知如何轉時候。這時應該是發現學習不足,該是再充電的時候了吧!這應也同於所謂的「教學相長」之另一種闡釋吧!
「學習」是學習別人用心的結論,能夠透過學習熟練於自我的用心,則問題的解決將愈來愈容易。
若將解決問題看做是我們要完成的一件「藝術品」,而學習就如同在找材料般。當我們材料愈多,能夠用的就愈多,能夠解決的不同問題也就愈多了!平時的取材,以備不時之須,應是我們學習的態度。

而那要為人「解決問題」的人,終究是纜繩自縛,因為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別人「藝術品」完成所要達到的要求標準!到時將會留有讓人怪罪之藉口。而怪罪之對象,必是那些為人決定「藝術品」結果的人。
我們應成為可以給別人「材料」的人,而不是替人製作成品的人。不是嗎?
共勉之!

不知大家意見如何!

2001年11月9日 星期五

幽默;莫憂



記得在國民補習班補習的時候,有位國文老師--張哲老師(不是本名,而是別名),年紀蠻大的,還是另一位國文老師的老師,在他的教授課程中除了要學習聯考的內容外,也常常可以得到其他的觀念。
而這「幽默的方式」就是我認同的觀念之一。
我們常常認為外國人很幽默,說話很風趣。而我們在想要幽默一下時,卻常常不得體,也常常會傷害到其他人,所以老師告訴了我們一個「萬無一失」的方法,那就是…那就是…
「幽自己一默」
舉幾個例子:
1.一個黑人謔稱自己在黑夜中,只可以看到一雙潔白的牙齒,或是以自己膚色為題作文章,常會令人莞爾一笑。而若是其他的人種說這種話,可能就…問題…大了。所以玩笑不能亂開。
2.一個禿子戲稱自己是十燭光的燈炮,也常令人發笑,而他人若如此說,便有了侮辱之意味。
…等
不過,若一個人被人幽默一下,或不在乎被人說東說西,那境界就更高了。

記得在當兵時,有一位63年次的學長(雖比我小,但比我早入伍),複姓「歐陽」,比起其他的姓氏,是極少的姓氏,而單名一個字「瑋」。一般人若沒有去注意,或想直接喚他的名字時,常會叫成「陽瑋」。也常聽他說起以前的同學朋友或其他人常戲稱他「ㄡ,陽痿」,但他卻不在乎,還哈哈跟著笑,和這種人在一起,常常有非常特殊的感覺:親和力強、友善、樂觀、…等。像這種朋友,雖沒有常常連絡,我們在軍中的情感還是維繫著,過年時,偶爾打個電話,也不會覺得尷尬不知從何聊起。

不知大家的看法如何!

2001年11月6日 星期二

預防重於治療



在經過了四週八次(10/1210/1310/1910/2010/2610/2711/211/3)的報告討論,談到的問題包含了中輟生、預防青少年犯罪及輔導、逃家、未婚懷孕、性侵害防治、家庭暴力、同性戀、兩性溝通等議題。而內容報告了整個社會現象及成因。我們大家也很在意未來身為人師,若遇到類似問題時,要如何處理。但總覺得現在要具備為師的條件,不只是解決事後問題的能力,而是能進一步去預防問題的發生。

記得些許年前,曾流行一句「你丟我撿」的運動。我們在處理事後發生的事時,就如同替別人撿垃圾(還沒到替別人擦屁股的地步)。若只是如此,這垃圾永遠清理不完,沒有止盡的一天,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身為教師,我認為是要讓那些想要丟垃圾的人不丟了,才是真正的根源。而對思想、觀念、心靈等的提高,並非是書本可以傳達到的,有些必須是師長具有理念後再去普及於大眾的,這才是治本之法。

現在老師身負雙重重任,要撿拉圾、又要指引那些想丟垃圾的人改變觀念(最不易之事)!辛苦了!未來的老師們!
共勉之!

20011106〈瞎子摸象〉



佛經《六度集經》
〈瞎子摸象〉
臣奉王令,引彼瞽人,將之象所,牽手示之。中有持象足者,持尾者,持尾本者,持腹者,持脅者,持背者,持耳者,持頭者,持牙者,持鼻者。瞽人于象所爭之紛紛,各謂己真彼非,使者牽還,將詣王所。王問之曰:汝曹見象乎?對曰:我曹俱見。
王曰:象何類乎?
持足者對言:明王,象如漆筒。
持尾者言:如掃帚。
持尾本者言:如杖。
持腹者言:如鼓。
持脅者言:如壁。
持背者言:如高機。
持耳者言:如簸箕。
持頭者言:如魁。
持牙者言:如角。
持鼻者對言:明王,象如大索。
復於王前共訟曰:大王,象真如我言!

上述這個故事,是從小就常聽的故事,小時候只知道:「那些瞎子看不見,說『象』像筒子、掃帚、牆壁…等,都不對,還爭著說自己的才對,真好笑。」

想想,我們是否也曾犯下如這些瞎子般的境地?
1.世上許多的學說,互相攻訐,說自己的才對,別人的是不對的。
2.世上許多的宗教,對立攻擊,說自己的才是正教,別人的是邪教。
3.與人述說自己的看法時,是否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固執己見?
4.別人在說他們的觀點時,是否會有不以為然的心?
5.人與人間的對與錯的界定,美與醜的分別,…等。
現在覺得這個故事讓我的體會是:
1.每一個人可能因為自己的立場不同,看到的地方不同,而有不同的觀點,我們不能說他不對。他們都是「象」的一部分。
2.進一步而言,這個世界上的各種現象,都只是「真」世界的一部分。
3.將現在已存有的全部觀點集結,也只是真正事物的一部分。如同瞎子有先天的失明,而無法對顏色…等,能夠判別。
4.就算我們已構成了整隻「象」了,也只是局限在原本沒看到,而現在看到的部分。而那些原本看不到的,我們卻不能說他不存在。(例:象的內部、其他的生命運作…等)
看到這麼多的未知,我們能自大自高嗎?
(這並非是自卑,而是虛心有容-->有容乃大)
不懂英文的人,不知道懂英文的人之思考運作;知道二國語言的人,不知道多國語言的人之思考運作;知道多國語言的人,不知道不說話的人之心思;…
真正的飽學之士,自然而然的會愈謙卑,因為他們看到比別人看到更多的看不到。知道比別人知道更多的不知道。

不知您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