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教育to家庭,子不語怪力亂神


《論語・述而第七21》子曰:「子不語怪力亂神」為何這些事不用我們來說,也不需要我們來闡述?這些怪力亂神,原本就有。有人有感應、有人沒有感應。說出來的用意是何?是讓人恐懼?是讓人知道誰比較厲害?是讓人心中起漣漪?是讓人心不安?還是讓人心忐忑?不解!
那天,也許是岳母過世前一個禮拜,靜美說「他媽說角落那兒有亡魂,要她拜一下」「靜美拜了她媽很高興」。這件事一直延伸到現在!
我就想問「這是來帶媽媽過去的」「這是岳母精神不佳時的狀況」「這是什麼狀況?」「這到底是在胡扯什麼?」這無形的事,在這兒,有無誰能確定!
生氣的是,有誰會說這種事情況?你家中有鬼怪!
一、就算在這兒,
之前也相安無事,有任何的不妥嗎?
要請他們離開,請A師父處理,領完錢後,說處理好了。又問,又沒好!
再請B道士處理,收完紅包,說處理好了。又問,又有問題!
請C神父處理,給了銀兩,說處理好了。又問,又有問題!
請佛祖、觀世音菩薩、地藏古佛、關老爺、玄天上帝、媽祖、土地公、…等。都來一回,全省的分身如此多,這位代天處理的人士說好了,那位又說還沒有好,到裡處理好了嗎?好了還是沒好,到底誰說了算!到底誰說了算!到底誰說了算!
就算是真的此時處理好了,心中常常掛念這件事,是不是那時又要請它回來呢!處理真的有效,「法會」就不會一年辦一次,年年收錢。
再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它本來就有,沒有人說無。它本來無形、無處不在,也沒有人說不信。
但是,要說出來,請有本事處理它。沒有本事處理,就請不要說,因為它所造成的後果、困擾必定是永無止盡的。
二、不在這兒,
說一次、說二次、說三次,三人市虎,本來沒有的都引來了一堆。
也有人用這種方式,挑起別人心中的波浪起伏不安,沒有的事說成有,這不就是那些騙人財色的神棍所做的事嗎?
沒有的事,或許有人說,我有感應哦!你身邊有跟著二個。或者說,你家有三個!不知心中感覺如何?有些像在咀咒、有些像在唱衰。
就算沒有的事,但每天說、天天說,沒有的事,說到後來,我就不信,心中不會受到影響。
真的處理嗎?不是獻身,就是給錢!完後事情也是沒完沒了!

現在,我是戶長,這個「家」以我為首,守護這個「家」是我的職責,有事「要死也是我先死」,談論這種令「家宅不寧」,會導致「家破人亡」的話題,怎會讓人不氣憤!
重申「子不語怪力亂神」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教育to社會,應當排除法律人當領袖嗎?

近來與老婆辦理了岳母的喪葬儀式,以及遺產的分割過程,對於 #法律 也實在是令人感到 #失之毫釐 的後果。
法律人是以替人解決爭訟為財源的來源。那,沒有爭訟的日子,豈不是斷了其獲利的源頭?
想想,
和平會是這些人的願望嗎?
習慣於爭訟而獲財的人,會喜歡平和嗎?
================================
法律何時顯威風,有人爭訟聚寶洪。
財源廣進因為何,和平戰亂大選擇。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20191026血緣與養育


2019/10/26
10/18日可以捐血,專程為了拿到免費贈送的電影票到南投家樂福旁去捐血,500C.C.拿到了兩張,期限到1030日止,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也只有10/2610/27日兩天,而27日小朋友說要已和同學約定要去逛竹山街上,就剩今天了。
早上,讓小朋友們完成功課,下午,在三點之前到了「南投大戲院」看「黑魔女2」,第一集其實在MOD有看過,印象不深,還好昨天晚上有看了四分鐘谷阿莫的短片回憶,對今天所看的內容才能接續並瞭解。
這片子也算是母女之間的情誼,與親情有關係的片子。靜美和我都暗自流下了眼淚,兩個小朋友也受到電影中「真心」「真情」「真性」的感動,這還是第一次讓我遞衛生紙給她們呢!
回想,從找到了岳母的兒子開始,我就一直再試著尋找以往的蛛絲馬跡,在岳母的言行中,也透露著一絲絲的訊息,對自己身後事的擔心「死後沒有人拜」問我可不可以設立牌位?她要去那裡?並一直強調我是「半子」。而令我生氣的是也會一直談到我和靜美結婚前,我父母親去提親時,他和我父母說「他是嫁妝」這種會令人當成是玩笑而又非玩笑的玩笑話。此時確異常的當真。我與他實際上並無血緣關係,談到這些事。靜美也為此而左右為難。
昨天,突然看到我的資料夾中岳母留下的「手尾錢」,真正透過儀式過程中留來下的「手尾錢」,就和靜美提議將我的這份轉給他的親生兒子,也讓它真的能發揮其護庇佑子孫財富「錢母生錢的功效」。也讓靜美重新寫過紅包紙袋,找個恰當時機轉送。
今天,靜美看到他媽媽留下的飾品,雖然大部分都在頭七總七時一同焚燒了,僅留下的少數七、八樣的物件,姊妹們也都分好選好拿走。靜美將他的那份拿出了二樣,準備要送給外甥外甥女,我也覺得這是很好的想法。
這也穩合了她上次上台北整理房子物品時「不執著」的想法
「媽媽花了很多錢、買東買西、買這買那。認為這好看、那好看,這值錢、那值錢,買了又買、沒用到的比用到的多,存放了好多東西。自己認為喜愛的,卻是別人不要的。結果,最後都被當成垃圾。丟掉,回收。」
新的稱呼「姑姑」「么姑」也算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