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同事被指派去參與罷免前的選務工作,發生了不少的問題
就「戶政相關」來談談文字。
以姓名來說,有同事說到「黃」這個姓氏,談到早期、以往、談到小時候學的、談到現在更動的不相同,誰對?誰錯?正確答案是什麼?
事實上,就沒有正確答案。文字,是在語言之後才有的,為了便利傳播知識訊息,記載下來避免相同的錯誤,讓後世能較安全的延續。較為高等有靈性的物種,會有「一百隻𤠣子的效應」祂能夠感應到並學習,也就是所謂的「靈機一動」。
1、看哪些動物意外死亡了,卻還一直有同樣的事發生,這就是訊息傳的差一些的。
2、看哪些動物習性改變了,影響了所看到的整個環境的改變且顯而易見。
舉個例子:
1、高速公路上,老是看到那些「牛屎鳥」死在馬路旁。
2、好多的貓狗躺在馬路上,不似以往聽到來車聲就驚嚇逃離。
要戶政相關的話。
查過寫過製作過「族譜」的人,更能知道「文字」與「語言」的差異
2003年起,為了族譜查了不少東西,因為過往的百姓讀書識字的人不多,那名字要記錄下來,又怎能要求的精準?又有的是「台音」有的以「國音」,我查看到的是:
1、不少用相同的音來記載。話說我叫「當仔」,誰知命名時是「冬天的冬」還是「東西的東」?故這兒有寫的是「治」那兒是「姊」。這兒說的是「彩」那兒寫的是「采」、說的是「壽」那兒寫的是「受」…等
2、不少用形狀類似來寫下。看這兒說的是「微」,那兒寫的是「徵」。
故,以「黃」字來說「草頭黃是黃」還是「廿頭黃是黃」本就無關緊要。這只是在挑毛病「雞蛋裡挑骨頭」,外在的吹毛求疪。重要的是說出來的意義,它是代表「顏色」,還是代表「色情」,亦或是單純的「象徵」、單純的「脈絡」,還是另有他意?
一味的在外表上找喳,永遠得不到「正確答案」,因為一筆的長度可以不同、角度可以不同、寬窄厚薄都不同,這些都是量值,近似估計的「量」無法達到精確的「數」值。必然就會有「無限」的找喳說詞。不在真相上琢磨,矛盾易生,矛盾多了就產生迷惑無法豁然貫通。
而「真相愈辯愈明」這是要雙方的五感「出入」要順暢才能完成。例:「只說不聽、說沒人聽」就是無用之舉。換句話說,沒有「出入」卻談缺失,就是空談。
給個忠告,別自找麻煩了。
![]() |
圖片來源: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372/d372816.jpg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